摘要:就像從前一首道歌中所唱:「清淨戒律者,今世獲勝樂,諸天灑鮮花,來世生淨土。」由此可推知離貪者的來世也必定是充滿光明與快樂的,就如《親友書》中所說,從光明至於光明。如同為乾渴所困的旅行者遇到了一個有朵朵蓮花裝飾的甘露海,離貪清淨者的一生是在快樂悅意和滿足自在中度過。
正文:我們要發揚和行持佛法,前提條件是務必護持清淨戒律,不然沒法攝受別人。在從前,格魯派高僧大德的戒律十分清靜,要是是有著空行母的人,不管你是誰都沒有資質坐上金剛上師的法座,在格魯派中,每一次開法會都如果是按老規矩辦理。但在寧瑪派中存有一些比不上法的做法,有時候破戒律的那些人卻十分高傲地坐著高處。寧瑪派大德華智仁波切曾嚴肅地強調:「大家理應追隨老前輩大德學如法的,不應該學比不上法的。」現如今出現一些末法時代的狀況在這裡就無需再提了。
如甘露瓶中有了一滴不淨糞,那在其中全部的甘露都被環境汙染了。同樣,若一個僧團中出現一個破解的人,則全部僧團都被他汙染了。
假如自身常常持守清靜的戒律,可以知足常樂少欲,杜絕一切貪婪,那麼這類人如同杜絕了一切傳染病,自身內心會獲得殊勝的開心。如某種病(蕁麻疹),患過一次後就再也不會生一樣的病了,同樣,人們斷除貪婪後如同種子燒焦再也不會生根發芽、結果實一樣,貪婪就不容易重生。
月兒,宛如烏雲中清靜的甘露。旅人如皎月般自得地衣食住行,事實上是三門離貪的行為,或是可以說,知足常樂少欲的修行人好似虛空中的皎月一樣自得,是天上人間的莊嚴。
如同過去一首道歌中所唱:「清淨戒律者,現在獲得勝利樂,諸天灑花束,來生生淨士。」從而可推知離貪者的來生也必然是充滿光輝與開心的,就如《親友書》中常說,從光輝對於光輝。好似為口渴困苦的旅者碰到了一個有一朵朵荷花裝飾的甘露海,離貪清靜者的一生是在開心悅意和考慮自得中渡過。
一些男眾將會打這樣的妄想,我破了一次戒後未來能夠重新再受,但這僅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念頭罷了,以別擺脫戒自宗而言,此生中破一次戒後就再也不會恢復的機遇。儘管在藏傳佛教中有各種各樣截然不同的說法,但在真實的別擺脫戒自宗是不會有恢復戒體的概率。有的人覺得今日我將戒破了,之後享受貪婪,未來再加入僧團,這類做法是業際錯亂的具體表現。
男眾在真正接近破戒時,自身依規舍戒,今後還能夠恢復,但是女眾在其往後面的一生中再也不會恢復的機遇,佛書中是這般強調。可是我本人認為,在犯戒人之中,一些是有意的,也一些是不經意的,例如在饑渴交迫時偷了一些食物,我是害怕讓他恢復戒體。儘管這在大乘中說法並沒有挺大差別,但在藏傳佛教中沒有這類傳統,因而我比較執著。
同樣類推,假如男眾有權利恢復戒體,那女眾也應當能夠恢復,依照我的觀點,在這裡一點上應當人人平等,沒有一切區別。假如根據別擺脫戒,則不管男眾還是女眾,都不可以恢復戒體,但按菩薩戒而言,男眾能夠恢復,那女眾還可以恢復,但人們學院卻不可以開這一歷史先河。
結論:具足淨戒離貪者的今生來世一切心願都能完滿完成,如同面前生長發育有一棵吉祥如意樹,要是向它禱告就可以得償所願。這類人今生充滿開心,來生也可能開心,希求暫時和究竟的果位都能夠無欺得到。
回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若有錯誤皆懺悔!若有福德皆回向!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