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而言,早餐總是匆忙將就的。一夜昏沉緊接著忙碌未知的一天,在那小小的間隙,還能來上一頓營養美味的早餐,似乎已經成為了奢望。
兒時老清空早那熱乎乎的大餅、金黃酥脆的油條、燙口濃香的豆漿.仿佛已被時光封存在遙遠的記憶裡,連同許多由食物開始的故事與想念,不得已被我們漸漸遺忘。
可是親愛的小夥伴們
最樸質的食物,卻最熨帖肚腸,溫暖心房
你們若再不駐足找尋
好些無錫經典早餐也許就沒有了……
好的米飯餅氣孔豐富,鬆軟不粘牙 ,微帶一點甜酸味。
一副起買,夾一根油條。脆脆軟軟兩種口感,甜中帶鹹兩種滋味真是「絕配」了。
一層麵糊,打一隻雞蛋,然後在放進肉餡,最後再放一層麵糊。
有蛋有肉,營養豐富。早上吃一個下肚,再來一碗豆漿就可以吃的很滿足了。
小時候常吃的水潽蛋,常常不知道普通話怎麼寫。後來看見汪曾祺的《人間滋味》裡也提到,才恍然大悟!
吃得比較多的是鹹口的,也有人吃水潽蛋,會放入酒釀和糖。7分熟的蛋黃,一口咬下,蛋液流出,好吃到飛起。
看到這個是不是很親切?一般早點鋪都會有這樣羌餅賣。
一般分為油羌餅和硬羌餅兩種。而油羌餅發酵足,油水足,香又鬆軟,比較常見。
糯米條油炸好之後很有韌性,不少人小時候最喜歡吃上面的糖分。
形滾圓飽滿,色澤金黃,皮薄香脆,這是成為一隻好麻球最基本的要素。
除了豆沙餡,黑芝麻餡的也非常好吃。
早飯買一個球一樣的熱乎乎的粢飯糰,然後狠狠咬上一大口,也不管有白糖粘在嘴角,特別幸福滿足。
雪白的糯米裝在墊有紗布的木桶裡,賣飯糰的阿姨會用木勺掘一團糯米飯在紗布上攤平撳實,然後放半根油條,加糖和其它佐料,最後合攏緊捏成團就大功告成了。
這個分量吃完大約只能用「撐」來形容。
現在的版本改良了許多,飯糰裡可以加裡脊肉或者鹹蛋黃、香腸...種類也更豐富了。
手法,用料都是最傳統的做法。油酥、豬板油也是用料十足,尤其是蔥的份量,是蔥油餅最大的特色。
為了保證蔥香味都是現切現用的,在卷的時候就是要有撲出來的感覺。
喜歡吃糯米的童靴肯定喜歡吃燒賣!把豬肉粒、加醬油、白糖、料酒炒好,再加入蒸熟的糯米拌勻做餡料。
其實,燒麥濃油赤醬,講到底就是要稍微油一點才好吃哦。
粢飯糕外層金黃,內層為雪白的軟糯餈飯,咬起來滿口噴香鬆脆。
糯不粘牙,即使吃的時候已經有點冷,但也沒有臭油味,邊邊角角脆脆的最好吃了。
要用老酵面將麵團捂上十幾小時左右才揉麵團,工藝十分考究,有甜口的也有鹹口的。
無錫的燒餅一般都是甜的是長的,鹹的是圓的。
甜大餅是取白砂糖混上麵粉,調勻做餡心,趁熱吃常會有甜甜的漿水流出。
鹹大餅是用小香蔥和著豬板油做的,香鹹可口。
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不管是夾在大餅裡,還是泡在豆漿裡都好吃!
之所以兩根粘一塊炸,是因為單根炸的話油條膨脹不起來。
無錫人愛吃生煎鍋貼,是一種腔調,更是一種情結。吃生煎鍋貼最喜歡吃底,焦焦脆脆的。
一兩不夠二兩又太多,最後索性雙拼。湯汁飽滿,口口留香。
無錫早點攤上的豆漿一般就兩種:淡漿、甜漿。但是這鹹漿,是豆漿裡花頭最濃的一種。有油條片+榨菜末+蝦皮+蔥花+紫菜+鮮醬油+辣油,可以去夜宵攤頭裡吃,味道很贊。
豆腐花呲溜呲溜咻進口的感覺特別好,最好是配一根油條,就完美了。
餅坯裡是加了鹽糖的豬板油,金黃色的餅用紙包著,幾秒後油就滲透紙身。
油而不膩,肥香鬆脆,甜中帶鹹。吃完一隻或許會胖十斤,但它就是無錫人記憶中的最愛!
麵粉軟糯,豆沙香甜,咬一口剛出爐的梅花糕,留著汁兒的豆沙餡很快充盈在口中。
梅花糕因形如梅花而得名,在無錫紅極一時。它的餡心除了豆沙之外,還有鮮肉、芝麻、菜豬油……
可能小編還不能羅列完
這些屬於無錫人獨家的懷舊早餐
那麼
親,在你的記憶裡
那些最難忘的經典早餐是什麼
它們是否都有著怎樣的故事
歡迎打開回憶的盒子
發送留言給小編,咱一道扯扯
精彩互動,明天上電視喲~~
首播 經濟頻道19:10
重播 新聞綜合頻道22:15
資料來源:無錫發布、網絡等,由《扯扯老空》綜合整理編輯。
1、本微信號所轉載的文/圖/音視頻等,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屬於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
2、本微信號所轉載內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不願意在此刊登,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