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投資炒股,登上了世界首富的人。有著「股神」之稱的巴菲特可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總是名列前茅。
巴菲特育有三個孩子,都各有所長,他們雖然沒有接手父親的事業,但仍然活成了非常出色的模樣,所以,巴菲特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巴菲特曾告誡過兒女:真正的聰明人,一輩子這3件事不做!千萬別等40歲才後悔自己沒早點知道。
一、做自己有把握的事
巴菲特是做投資的,所以他一直強調做事情要做自己有把握的事,如果不能理解那就不要輕易嘗試去做,對此他也說過「任何情況都不會驅使我作出在能力範圍以外的投資決策。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許的範圍內投資。」
所以,在做事情之前,我們要先評估一下這件事的可行度,做一下風險規劃,在自己了解的領域內做自己有把握的事,並做到極致,也一定可以讓自己成為別人仰望的對象。這也是最大程度上躲過風險的最好的辦法。
二、不把工作當成手段
巴菲特給兒女的家書中告誡到:不能把工作當做是手段。
其實,不僅是巴菲特,很多大佬都是如此。白手起家成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快倒閉的公司,跟他一起進入公司的小夥伴都紛紛辭職了,但只有他依舊熱情積極地面對工作,所以最後也只有他能獲得成功。
所以,前人的經驗也告訴了我們:不把工作當做生存手段,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
三、不被習慣所左右
從前有一個村的村口必經之路上有一個坑,但村民們每天走來走去的都習慣了,他們覺得這坑和平地沒什麼不一樣。後來村裡有個人衣錦還鄉,看到村口的坑便把它填了起來,結果早期出去做生意的村民們都在那摔了跤。這就是因為村名已經習慣了有坑的路了,突然有一天恢復了以後反而覺得那是凸起的一塊絆腳石。
由此可見,習慣是一件多麼有影響力的事,每個人都容易被習慣所束縛,如果不打破一些習慣的話,別說一個個體不會進步,就是一整個公司都不能進步。
所以作為年輕人,應該樂於嘗試任何新的東西,不要被習慣束縛,尤其是當你還年輕的時候。
讀書的意義
現如今已是90歲高齡的巴菲特,每天依然會花5、6個小時讀書。因為只有始終保持讀書的習慣,你才會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習的內容越深,技能越複雜,你的變現能力就越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賺錢想法,可以讀一讀《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這本書涵蓋了社交、生活、學識、成長、修身、處事、財富的內容。仔細閱讀便能學到巴菲特的思維、理念,能夠吸收到「股神」的智慧,獲取更多知識,我們也能夠窺探出巴菲特財富的秘密,讓自己變得更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