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公頃南滇池溼地成為滇池湖濱野生動植物品種豐富區域

2020-12-14 騰訊網

近日,位於昆明市晉寧區的南滇池溼地成為「國家溼地公園」,也是昆明首個「國家溼地公園」。作為環滇池湖濱閉合生態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滇池溼地是滇池湖濱面積最大的溼地,總面積1220公頃。

溼地保留了溼地區域原有柳樹、中山杉、蘆葦等。利用區域地形,對岸線進行了生態處理,清理替換紫莖澤蘭等外來入侵有害物種,通過植被恢復工程,形成了喬、灌、草、挺水、沉水、浮水植物結合的相對完整的區系植被群落。新增種植高大喬木5000餘株,水生植物3.8萬平方米。最大限度保留和保護了自然灘涂、蘆葦蕩、海菜花、天然湖灣、魚蝦產卵保護區及鳥類遷徙地等各類自然生態景觀,共分布有植物226種,分布有脊椎動物168種,其中魚類21種、兩棲爬行類20種、鳥類127種,成為滇池湖濱野生動植物品種和數量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

相關焦點

  • 瀕危珍稀野鳥相聚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
    每到冬季,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晉寧溼地都會迎來一批批珍稀瀕危野鳥,它們視這裡為家,視滇池南岸為最美風景線。雲南野鳥會會員李繼明是晉寧本地人,他經常邀約五湖四海的「鳥友」「攝友」來滇池南岸拍攝,近年來,僅他一人在晉寧溼地拍攝到的野鳥就有近百種之多,後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共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 依法治滇 以法治手段推進滇池保護治理
    為確保《條例》的貫徹實施,市滇池管理局組織完成《昆明市河道管理條例》《昆明市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修訂,制定出臺《昆明市環滇池生態區保護規定》《昆明市滇池船舶準入管理辦法》《滇池分級保護範圍劃定方案》等,劃定公布滇池一、二、三級保護區具體範圍,充實、完善滇池流域入湖河道管理、排水管理與汙水處理、入湖船舶監管、湖濱生態建設管護及其他相關工作的制度和規範;牽頭制定了
  • 瀕危珍稀野鳥相聚滇池南岸
    遊客在滇池南岸觀賞野鳥。李繼明攝翠羽丹霞,萬頃晴沙。每到冬季,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晉寧溼地都會迎來一批批珍稀瀕危野鳥,它們視這裡為家,視滇池南岸為最美風景線。雲南野鳥會會員李繼明是晉寧本地人,他經常邀約五湖四海的「鳥友」「攝友」來滇池南岸拍攝,近年來,僅他一人在晉寧溼地拍攝到的野鳥就有近百種之多,後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共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我們有幸住在滇池南岸,這幾年滇池一年比一年美,湖濱生態變好了,吸引了大量野生鳥類飛來。
  • 昆明官渡:星海半島溼地提升扮靚滇池
    人民網昆明1月14日電 (符皓)2020年,昆明市官渡區對溼地水體淨化功能、水系連通、溼地展示區等進行優化提升。據官渡區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如今的星海半島溼地,水質淨化功能、削減汙染負荷功能增強,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滇池更加靚麗。
  • 這個滇池邊的洋房火了!揭秘昆明「現象級」紅盤原來長這樣
    成為今年滇池畔最受矚目的熱銷紅盤。這一項目能夠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除了與其產品層面的硬實力有關外,也和其所處的大漁片區及項目相關規劃潛力密切相關。很多購房者不僅是在購買其產品,更看中了整個區域的大健康產業發展前景。
  • 市滇池管理局:堅定打贏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戰」
    2019年滇池全湖水質保持在Ⅳ類,其中草海水質保持Ⅳ類,外海水質為Ⅴ類,均達到國家考核和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明確的目標要求。滇池生物多樣性恢復明顯,湖濱溼地植物物種增加到290種,魚類達到23種,鳥類達到140多種。付文表示,2020年是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的決戰之年,也是滇池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人民日報】滇池金線䰾的消失與重現
    80年代,外來物種銀魚開始成為主產品,單此一項產量曾達3500噸。  「直到2010年,才從水體治理角度往滇池投放本土魚種——人工繁育的滇池金線䰾。」昆明市滇池漁政監督管理處副處長王勇介紹,之前為豐富「菜籃子」引入的「四大家魚」,尤其是附帶來的麥穗魚等,讓金線䰾不堪其擾。
  • 滇池一湖清水還復來 昆明:你更宜居啦
    記者周密攝冬日的春城,紅嘴鷗翩翩飛舞,在天空劃出美麗弧線;溼地風光醉人,水中映著斑斕色彩。滇池畔、河道旁,處處環境優美,風景怡人。然而,曾經的滇池卻飽受創傷,一度成為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鮮明的對比,折射出滇池保護治理取得的顯著成效,也是昆明交出的一份優異答卷。
  • 三萬餘只紅嘴鷗滇池越冬 22萬平方米「新家」建成
    每年冬天,雲南昆明的滇池都會迎來大批越冬的紅嘴鷗,成為冬季特有的景觀。據昆明市鳥類協會統計,目前,來這裡越冬的紅嘴鷗數量已達3萬多隻。而今年,這些前來的鳥兒,又多了一個「新家」可以棲息落腳。從1985年開始,每年的10月份到來年3月份,數萬隻紅嘴鷗就會從北方來到昆明滇池邊越冬,白天在滇池邊嬉戲,晚上就在滇池周邊的森林和溼地內休憩。12月19日,位於滇池北部的草海區域,一個佔地22萬平方米的溼地建設已經完成,紅嘴鷗又多了一個棲息之處 。
  • 市滇池管理局局長付文:今年確保滇池全湖水質Ⅳ類
    日前,市滇池管理局局長付文在市兩會接受集中採訪時介紹,今年昆明將重點抓好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147個項目的實施,抓好清水通道建設、溢流口整治、庭院小區雨汙分流示範等58個項目建設,聚焦汙染削減,補齊治汙短板,確保全面完成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各項目標任務,確保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
  • 滇池金線䰾的消失與重現(人民眼·生態治理)
    80年代,外來物種銀魚開始成為主產品,單此一項產量曾達3500噸。「直到2010年,才從水體治理角度往滇池投放本土魚種——人工繁育的滇池金線䰾。」昆明市滇池漁政監督管理處副處長王勇介紹,之前為豐富「菜籃子」引入的「四大家魚」,尤其是附帶來的麥穗魚等,讓金線䰾不堪其擾。
  • 挽救一條魚:瀕危物種滇池金線䰾「沉浮」啟示錄
    長期以來,滇池也是個生產型湖泊,提高水產品產量「解決肚子問題」任務繁巨。1957年前滇池魚類以本土魚類為主。60年代後期,滇池放養的鰱鱅魚、草魚成為主流,1969年水產品捕撈量3080噸。1973年起,日本沼蝦和秀麗白蝦成為滇池主要捕獲物,1975年水產品產量增至8363噸。上世紀80年代,外來物種銀魚開始成為主產品,單此一項產量曾達3500噸。
  • 代言人故事|杜勁松:堅守滇池治理一線 讓高原明珠再放光彩
    眾所周知,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起,滇池水質出現惡化,富營養化日趨嚴重,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一眼望去,就像被潑了一層綠漆,臭、髒、亂成為其代名詞,滇池成了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做了那麼多的工程,滇池的水質會不會變好,以後情況會怎麼樣?滇池藍藻什麼時候能不再出現爆發情況?」
  • 人民日報點讚:滇池金線䰾重現折射生態治理成效
    1957年前,滇池以本土魚類為主。60年代後期,放養鰱鱅魚、草魚成為主流,1969年水產品捕撈量3080噸。1975年增至8363噸,主要捕獲物為日本沼蝦和秀麗白蝦。80年代,外來物種銀魚開始成為主產品,單此一項產量曾達3500噸。「直到2010年,才從水體治理角度往滇池投放本土魚種——人工繁育的滇池金線䰾。」
  • 保護溼地,給野生動植物一個安穩的家
    2020年3月3日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的主題為「維護地球所有生命」,即維護構成生物多樣性的所有野生動植物物種。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溼地是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本期生態文明版,就讓我們聚焦溼地這一典型的生態系統類型,了解溼地生物多樣性同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發展如何息息相關。
  • 昆明官渡區福德片區3個月拆遷19.4萬平方米、滇池會展片區建公園
    福德片區位於官渡區關上街道,東至春城路,南至日新路,西至官南大道,北至南二環路。福德片區的一級開發共計8個地塊,規模較大,該城改項目緊靠二環,地理位置優越,除了有春城路、日新路等多條城市主幹道穿過外,還有地鐵1號線和2號線二期,生活配套成熟,與巫家壩、雙塔片區等多個板塊相鄰。
  • 滇池「十年禁漁」 昆明晉寧區649條漁船停船靠岸​
    這是晉寧區水務綜合執法大隊堅決落實滇池「十年禁漁」開展清船行動,集中管理漁船,按區域規範停放,全力確保禁捕期內無捕撈漁船、無捕撈網具、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產。  近日,晉寧區水務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赴轄區內上蒜鎮牛戀村委會小漁村對持證漁船進行信息 採集,持有捕撈證的漁民同時籤訂「十年禁漁」承諾書,承諾不在禁漁區、禁漁期實施捕撈。
  • 滇池東岸的美麗溼地公園,來到這裡仿佛來到了大海邊
    冬日裡的昆明經常是陽光明媚,在這樣的日子裡出去走走還是很不錯的,於是我選擇來到滇池邊的一個溼地公園,走進溼地公園首先看到的就是幾個不大的小湖,在湖中修建了幾條親水棧道,可以走到湖中間看風景
  • 滇池度假區發布「滇池小鷗」文創產品
    本報訊 近日,滇池度假區文創品牌——「滇池小鷗」正式發布,14款文創產品在滇池旅遊體驗館集中亮相。 滇池大壩作為昆明城市名片,特別是在冬季,每當紅嘴鷗飛臨之際,此處一直是市民遊客必到的「打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