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總是殘忍的,肉弱強食,每一種動物都要學會一種生存技能,或足夠強大,亦或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比如:用毒?偷襲?也可以是偽裝等等。總要有一種拿得出手的本事,才能謀得一片生存之地。
對於有些弱小的動物來說,偽裝或許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但有的鳥一偽裝就是一輩子,騙過了敵人,甚至連自己也騙過了。它們就是林鴟(chi) 。
林鴟被稱為動物世界偽裝大師,其實它們不是一種鳥類,而是南美洲的一種夜行鳥類的統稱,林鴟屬於林鴟科林鴟屬,與夜鷹、膜口鴟是近親關係。
為什麼是說它們是偽裝大師呢?先來看看它的外形,它們的羽毛為灰褐色,羽毛上有許多的斑紋,這個顏色與很多樹幹的顏色接近,而且就連它們身上的紋理都出奇的相似。真是不得不感嘆大自然進化的魔力。
有這麼多生存的技能,為什麼林鴟唯獨會選擇偽裝呢?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性情非常懦弱,而且很孤獨,而且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本事,在遇到敵人的時候只能束手就擒,然而當它們的祖先,看到了自己羽毛的優勢之後,嘗到了偽裝的好處,發現只要自己在樹幹上一動不動,就能逃避敵人的眼睛,留下一條小命,於是這種偽裝本領代代相傳,而且在進化的過程中,羽毛進化得與樹幹越來越接近,它們生存下來了。
動物學家將這種偽裝稱之為擬態,是一種生物動物的自我保護、防禦方式,指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境中的其他物體從而獲得好處的現象叫擬態或稱生物學擬態。是動物在自然界長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為。擬態經常發生在昆蟲中間,最常見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螳螂了。
林鴟的這種擬態行為,使得它們在樹上一呆就是一天,而且經常要一動不動,通常都是半閉著眼睛在樹枝上棲息,一旦發現周邊有危險靠近,它們便會換上一種「凍僵」的姿勢,儼然一截斷了的樹樁,以此逃過天敵的眼睛,當然,它們從棲息姿勢到凍僵姿勢的轉換也是相當隱蔽,足以逃過敵人的眼睛。這種擬態基本上能夠逃脫敵人的眼睛,尤其是那些視力不好的,甚至連我們人類都能騙過。
白天偽裝,林鴟只好晚上再出來覓食,因此它們是一種高度夜行性鳥類,它們的食物就是各類昆蟲,它們的膽小懦弱也體現在捕食行為上,最常用的就是站在樹枝上,等昆蟲飛過時,它們突然飛出來,把昆蟲吞進嘴裡,它們基本不會主動去捕捉昆蟲,而且吃法也特別講究,包括幼鳥都是直接吞噬,不會摔打、弄碎再吃。
林鴟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擔負撫養後代的任務,它們也不會築巢,而是直接將蛋產在樹枝的分支處或者是頂端,白天雄鳥負責孵化,晚上則輪流值守,如此一個月,雛鳥才會出生,剛開始,雛鳥是躲在父母羽毛下掩護,等大一點時,就會學習父母的樣子,做出"凍僵"的姿勢來偽裝成樹樁。
人們稱林鴟是最心酸的動物,一裝就是一輩子,其實我覺得這沒什麼,要生存,總是要有付出,這還只是偽裝,那些用血肉來搏鬥的,豈不是更辛酸。
再反觀我們人類,又有幾個能隨心所欲,誰還不是處處小心,時時忙碌,那些真正能站在高處的人怡然自得的又能有多少。
生存本領而已,沒有必要賦予太多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