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青糰子最好的季節,朋友,是時候去一趟正儀老街,吃一口正宗的正儀青團。
正儀老街,饞人的遠不止青團,泡泡餛飩、大排、蘿蔔絲餅、海棠糕、酒釀餅……遍地鮮掉眉毛的美食、滿眼的蘇式生活,足夠讓你在這邊泡上大半天。
正儀老街逛吃地圖
拿好就出發!
蘇州人的春天,是從一顆顆軟糯的青糰子開始的。而在蘇州想要吃到最正宗的青團,那就一定要到正儀老街去。
每年三四月份,正儀老街上全是全國各地來吃青團的吃貨。老街上最受歡迎的青糰子當屬文魁齋,一家祖傳三代的百年老店。
和其他店用青菜汁、苦苓丁不同,文魁齋用的是新鮮的漿麥草。漿麥草洗乾淨打成汁與糯米粉揉成綠色的麵團。這樣做出來的青團皮子細膩不粘牙,也不容易發硬、破裂。
文魁齋的青團餡料也都是自家做的,最受歡迎的就是豆沙餡,從紅豆煮熟、擠幹水分、到加入紅糖和豬油熬製,每一步都不馬虎,每天早上兩三點就要起來忙活。
從漿麥草打汁,到包青團、蒸青團,每到青團開賣的季節,店裡就忙得不亦樂乎。
想買的小夥伴記得早點去,遇上有大份預定的就要等好久,每天晚上五點左右基本就賣光不做了。有時可能到下午就沒了。
除了青團,老街上還有很多好吃的,絕對讓你吃飽了還能兜著走,大包小包滿載而歸。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泡泡餛飩,而玉英、紅霞、小花和沈記當屬老街四大網紅。
不得不說,這裡的泡泡餛飩口感真的絕贊。皮薄剔透,剛出鍋的時候真如一個個小泡泡浮在碗裡,都不忍心去攪拌。
這4家餛飩店,除了招牌的泡泡餛飩,還有大排、雞腳、蘭花幹、茶葉蛋等小吃。要是下午晚點來吃,會遇上部分小吃賣完的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小花泡泡餛飩家的大排是滷的,其他三家都是油炸的,其中沈記的大排裹了麵包糠,最為酥脆。
一碗吹彈可破的泡泡餛飩加一份大排,再來個雞腳或者蘭花幹串,是吃貨來這邊的標配。到了這裡,只管敞開懷吃。
但因為老街上房子都不大的原因,很多店面會顯得有些擁擠,甚至潔癖強迫症的朋友可能會頗有微詞。但即便如此,為了能吃到心儀的美食,搬個小桌子在外面吃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享受完美食,也不用著急回家,安安靜靜的正儀老街也值得從頭到尾走一遍。
正儀老街枕渭塘河,分為上塘街和下塘街,典型的江南人家盡枕河的格局。街上雖有些網紅店,但卻沒有景點般的嘈雜。
散落在河兩岸的老店,略顯蒼老,但陪著老街人走過了風風雨雨。
老街上有好幾家理髮店,老式的門面加上老師傅的手藝,伴著東家長西家短,推子、剪子來回切換,完全沒有現在理髮店聒噪的音樂和Tony老師煩心的辦卡推銷。
沿路的小商店裡,擺放著最日常的生活用品。買包煙、買瓶醋的空隙,還能和老闆嘮會家常。
在上塘街,還有家茶室和書場。茶室是由之前的老房子改造的,進去會發現二層小樓別有洞天。
重新修建的正儀書場,每天演出的時間段,座無虛席。和老友坐在一起喝茶聽書的習慣,怕是一輩子都改不了。
正儀老街真的是蘇州為數不多自帶網紅店屬性,但卻略顯落寞的一條街。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好好感受老街帶來的慢時光。
老街的北面,三條高鐵線架河而過。呼嘯而過的列車與悠哉悠哉的老街形成鮮明對比,站在橋下,有種回到少年時光的錯覺。
乍暖還寒的季節,老街上多了許多過年準備的鹹魚鹹肉點綴。筐裡曬著、架子上晾著,不知不覺間還有些嘴饞。
老街上大多住的是老人,閒暇時光,打打牌、各家串個門、亦或者忙碌著做了幾十年針線活兒……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生活狀態,卻都是我們嚮往的。
漫步在老街上,會有人覺得曾經車水馬龍、有著幾千年歷史文明的老街,就只剩下這一季青團的熱鬧,不免會有惋惜。
但老街即便沒有了昔日的繁華,卻保留著往日純真樸實的模樣,這或許是最難能可貴的。
正儀老街,很值得在青團季過來吃一吃,逛一逛。所以就給大家整理一份關於正儀老街的全攻略,保證讓你毫不猶豫要開始一段老街美食之旅。
【關於交通】
開車:大概40分鐘的車程,老街上的「碩士路」、「並蒂蓮路」上都有免費的停車場。
公交:崑山C1和崑山126路都可以直達正儀老街。推薦坐軌交1號線到鍾南街站(3號口出),然後換乘崑山C1(前進路湖濱南路下車)比較快,沿途還可以欣賞陽澄湖風光。
高鐵:其實到正儀老街還可以坐高鐵到陽澄湖站,步行一公裡左右就到了。但因為車次時間原因,建議可以回程高鐵,只要10分鐘就到了蘇州站。
【關於青團】
目前,文魁齋有豆沙和白果兩種,豆沙一盒25元/20個,百果一盒30元/20個,豆沙和白果雙拼的是28元/盒。
文魁齋斜對面的海棠糕也很推薦,和文魁齋是一家,豆沙餡料很足,加了玫瑰花點綴,甜而不膩。
要是沒買到文魁齋青團,可以考慮紅霞泡泡餛飩家的,買的人也很多,味道可自行評判。現在還能在老街上買些八寶飯和酒釀帶回家解饞。
正儀老街雖小
但藏著很多地道的蘇式美食
和難能可貴的蘇式生活。
天氣晴好的日子,
去逛吃一整天
保證你心滿意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蘇州微生活(suzhouvlif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否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