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桃姐走過來時,賣菜檔的老闆相互通報了一聲,其中一個露出了狡猾的眼神。桃姐和往常一樣,戴上眼鏡,穿上外套,她要進冷庫逐粒去挑蒜頭,老闆恭恭敬敬將桃姐請進冷庫,不久桃姐在冷庫裡喊:「這裡怎麼這麼凍!」
是的,那個老闆在桃姐進來前,故意調低了冷庫的溫度。
桃姐,自小寄養在一個澳門家庭。生活最艱難時,遇到Roger的祖母,輾轉之下,被帶至香港,成為他們家的小傭人,當時,她只有13歲。六十年過去,主人幾乎都移民國外了,只剩下少爺Roger還在香港做電影製片人,如今她依然照顧Roger的日常起居。
可是正如香港有這樣一句話:「年紀大,機器壞」,七十多歲多桃姐不幸中風了,在醫院醒來的第一件事,桃姐就想要辭職,她現在連買菜做飯都做不了了,她沒資格也不想麻煩Roger,於是她提出要去老人院住。
Roger自然是同意的,他幫桃姐找了一家老人院,就像例行公事那樣,甚至桃入住的那天,Roger也沒有陪伴在旁。
狹窄逼仄的老人院,帶著嬰兒圍嘴排排坐等護工餵食的老人,二十多年都沒有親人探視年三十也只能待在老人院的老婆婆,無處不在的老人斑、皺紋、白髮,蹣跚的步履、空洞的眼神……讓影片的色調一下子灰暗了起來。
Roger會時不時去看她,起初兩個人在關係還是有著主僕之間的隔閡。直到有一次,Roger來看桃姐,養老院的爺爺奶奶問桃姐:「那是你兒子嗎?」
沒等桃姐回答,Roger就隨口說:「不是呀。」
爺爺奶奶又問:「乾兒子嗎?」
這個時候桃姐的臉色已經不好看了,Roger脫口而出:「是的。」
也許就從那個時候開始,Roge真的就把桃姐當成了自己的乾媽。
而桃姐呢,內心自然是欣喜的。雖然每次都會和他說沒空就不用過來看自己,但只要一到節假日,桃姐都會特意梳妝打扮,坐在門口的第一張椅子上等著街角處Roger的身影。
桃姐中風前,他們的對話、行動都是典型的主僕關係。中風後,兩個人慢慢地越來越像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
這是電影《桃姐》的幾個片段,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位在主人家中工作了六十多年女傭的故事。片中她一生未嫁,無兒無女,沒多少文化,謹記著「到人家家裡,要守規矩」這最簡單道理簡單而樸素地活了一輩子。
這部現象級文藝片,曾一舉奪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重量級大獎,並於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包攬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五大獎項,可以說是在當年創造了一個令人拜服的拿獎紀錄。
故事很簡單,可是卻那麼受歡迎,無非是這個題材真的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看這電影的時候,彈幕中出現的最多的話題就是:變老真的很可怕,無依無靠地變老更加可怕。
可怕嗎?可怕!
正如這部電影的導演許鞍華說的那樣:因為我自己也在慢慢老去,單身,和年邁的母親生活在一起。我開始擔心孤獨,怕自己太潦倒。
是的,當時的許鞍華已經六十多歲了,她一生未婚,沒有子女,和媽媽租住在一個房子裡,她對未來也會有恐懼和害怕,所以才會把視角放在「桃姐」這樣一個人物上面。
可是拍完之後,許鞍華說自己不那麼怕變老了。
為什麼?
我想,大概是她想明白了,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死有時,生老病死,終究是無法改變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地過現在的每一天。就像電影的英文名那樣《A Simple Life》,簡單的生活,不也是挺好的嗎?
難道不是嗎?
那些說無子無女害怕住老人院的,現在不一樣有很多老人養兒了卻無法防老?
那些說害怕老了生病的無人照顧的,與其害怕還不如起來運動?
那些說要花多一點時間陪自己父母的,有多少只是在某一個瞬間說說而已,有幾個可以堅持做到?
道理從來都是很簡單的,可是做起來卻一點都不簡單。道理從來都不難懂,可是總是偏偏要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之後才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