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正式實施:寒潮來臨,一杯熱騰騰的奶茶暖胃暖心,是陪伴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打工人度過冬天的不錯選擇。只是奶茶還是一如既往的配方,奶茶的口感卻相比往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為了環保,許多奶茶店的吸管都替換成了紙吸管。
根據浙江省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辦法》要求,到2020年底,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比如塑料吸管、刀、叉、發泡塑料盒等。
從「限塑令」到「禁塑令」,奶茶店的吸管因此掀起了一輪改革。
很多人在為這一舉措叫好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在網絡上「吐槽」:紙吸管是環保了,但太容易軟了。影響口感還是其次,但總不能沒喝完奶茶吸管就爛了吧?連珍珠都吸不上來了......
如今已正式步入2021年,奶茶店都換上紙吸管了嗎?大家對紙吸管怎麼看?記者走訪了杭州多家奶茶店。
大多數奶茶店準備了兩種吸管coco是奶茶的老牌子了。
工作日的早上10點,奶茶店還沒什麼人,吧檯上整齊碼著四盒吸管。
「為了環保,前幾周我們換上了紙吸管。」店員小哥指了指吧檯最顯眼處的吸管,「但我們也準備了可降解塑料吸管。兩種吸管口感會有細微差別,想要什麼吸管都可以提供。」
coco的店員也表示,至今沒接到過關於紙吸管的投訴,大部分顧客對此沒有特殊要求:「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建議使用紙吸管的。」
最近幾年爆紅的喜茶也準備了兩種吸管。在點單平臺上就可以自主選擇吸管種類。而在實體店,顧客能自己取用的只有紙吸管。
「紙吸管比較環保,我們推薦使用紙吸管。不過如果顧客不喜歡這個口感,我們也會提供可降解的塑料吸管。」喜茶的店員說。
茶百道奶茶店同樣準備了兩種類型的吸管,可供顧客自己取用。
而在龍翔橋附近的一點點奶茶店,小時新聞記者並沒有看到紙吸管。
「現在還沒使用紙吸管,大的吸管我們用的是可降解材質的。」店員解釋,「不過小吸管使用的還是一般的塑料吸管。」
紙吸管VS可降解塑料吸管:只是口感之爭?「我平常喝奶茶不多,紙吸管對我來說沒什麼影響。」在奶茶店,小時新聞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顧客,一位顧客如此表示。
大多數買奶茶的顧客和這位小姐姐的看法一致,認為紙吸管影響不大。
「沒遇到過特別不好用的情況,我覺得紙吸管還不錯吧。不過長時間的話的確容易軟,還是得快點喝完。」一位點單了熱奶茶的小姐姐說。
小時新聞記者也購買了一杯熱奶茶,對比了紙吸管的狀態變化。用正常速度喝完整杯奶茶一共用了半小時,喝奶茶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外層紙漿變軟。外觀上看,吸管口內部的紙有些脫落,但並沒有明顯的掉渣或者變成紙糊的現象。
一位喜茶的忠實愛好者汪同學則表示,自己是「環境衛士」:「我超喜歡紙吸管,平時喝奶茶的時候都會選紙吸管。雖然口感的確會有影響,但環保就行了。」
汪同學回憶,大概是半年前喜茶的外賣就默認紙吸管了:「不過現在喜茶外賣送的吸管會多出來,有些是紙吸管,有些是可降解塑料吸管。我覺得可降解的還是比不上紙吸管,畢竟只要是塑料的就沒那麼環保。」
但也有對紙吸管表示不滿的顧客。
「不是我不環保,只是有時候紙吸管真的太容易軟了,還掉屑。」陳女士吐槽,「喝進去都不知道是奶茶還是紙屑。這樣的吸管真的健康嗎。」
吳女士則表示,紙吸管讓她失去了咬吸管的「樂趣」:「一咬就軟了,吃進去一嘴的紙漿。實在太難受了。但只要紙吸管不那麼容易軟,我還是挺願意用紙吸管的。」
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各大飲品店換上紙吸管仿佛是大勢所趨,但紙吸管比塑料吸管真的更加安全環保嗎?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陳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也未必。
「塑料吸管除了在環境中難以降解外,也可能分解出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尤其在高溫狀態下。紙吸管也不是完全安全的,遇到燙的水,紙吸管的膠水也可能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因此,紙吸管和塑料吸管是否安全,還是得看生產過程中是否規範。一些使用劣質塑料的塑料吸管、工藝未達標的紙吸管都是有害的,無法一概而論紙吸管更加安全環保。」
但陳紅教授也肯定了紙吸管作為一次性餐具的優點:「作為一次性餐具,紙吸管環境相容性較好。」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陳前進教授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相對塑料吸管而言,紙吸管更容易降解,也符合限塑令的要求。」
不過,陳前進教授也坦言,紙吸管並不是限塑令下「最優解」。
「生產紙吸管的紙漿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汙染其實並不比塑料吸管低,紙漿生產中會伴隨較大的水汙染。」陳前進教授也提到了可降解塑料吸管,「目前,可降解塑料吸管主要使用的是聚乳酸材料,雖然自然條件下降解性能合適,但其產能小,成本高,如果全面用作一次性餐具是完全供不應求的。可降解塑料可以在其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各地出臺的限塑令、禁塑令,也是為了更環保的生活方式。在這個背景下,紙吸管是一種暫時的替代,未來還有很多提升空間。」陳前進教授說。
延伸閱讀:升級版限塑令正式實施:塑料吸管說再見 這些概念股站上風口
根據此前國家發改委與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此外,各省市也積極響應相關政策。2020年12月25日,《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正式發布。重點對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行業,按時間分步驟實施塑料製品使用限制。根據「行動計劃」,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2020年10月份,上海市出臺《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商場、超市、藥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違者將依法進行查處。
據央視新聞報導,記者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中發現,這裡已經沒有了傳統的塑料購物袋,全部換成了可循環可降解的無紡布袋。
而對於塑料吸管,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的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引用的杯蓋來代替。
機構:2021年為可降解塑料行業成長起點
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滲透率普遍在3%以下,而中國的滲透率為僅0.62%。據國信證券測算,在我國,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膠袋、農用地膜和包裝用塑料薄膜四大重點應用領域合計約有1017萬噸的可降解塑料潛在需求空間。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當前可降解塑料行業的主要矛盾是政策催生的需求沒有足夠優質產能滿足的矛盾,從而影響行業進一步發展,導致行業暫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新產能推進速度與產品投向市場的速度決定了未來各個公司相關產品盈利能力的高低,產能的持續投放推動政策的不斷加碼,形成良性循環,提供行業中長期的持續成長性。2021年是可降解塑料產能大批量投放元年,也是整個行業成長的起點,可降解塑料行業有望形成供需交替增長的良性局面。
中泰證券指出,受益於行業東風,具備可降解塑料先發優勢的企業有望率先受益,其中金丹科技依靠乳酸產業優勢,積極布局PLA業務,金髮科技現有PBAT產能規模居前,此外瑞豐高材和彤程新材均有在建PBAT項目。中糧科技、萬華化學等企業也宣布進軍或擴大可降解塑料產能和布局。
(原標題:「喝的是奶茶,還是紙屑?」杭城奶茶店用上紙吸管,女顧客犯愁:健康嗎?)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半島網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