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功的企業都擁有自己的願景與使命,長久的興盛源於長遠的思考。面對時代中的革新與轉型,企業管理者應該怎樣理解長期主義?又該如何去踐行長期主義?長期主義的路徑和打法有哪些?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藍光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藍光發展董事長、長江CEO二期校友楊鏗對企業長期主義戰略的思考與解讀,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來源 | 藍光BRC
01
企業家一定要有夢想和長遠的思考
Q:企業和創始人的形象密切相關,您也說到戰略就是夢想,您做企業的夢想是什麼?
楊鏗:一個企業、一個人總得有自己的理想。你看國家有十四五規劃、十五五規劃,每個階段都會有長遠的戰略思考。對企業來說,也是這樣。有理想、有夢想的企業,才能走得長遠。當然,它的理想和夢想,一定是建立在可操作、可實施的戰略基礎上,不是亂想。
比如,張勇和海底撈。餐飲業是紅海,是民生產業,遍地都是,但海底撈做到了3000億市值。張勇的夢想,就是海底撈一定要連鎖,一定要自營,一定要有獨特的服務、標準、效率和市場感覺。他做到了特立獨行。
還有很多很多企業,如順豐、美團等,這些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夢想——做成一個偉大的企業,做成行業領先的優秀企業,做成中國五百強,乃至世界五百強。因此,作為企業家,一定要有夢想,一定要有長遠的思考。
02
如果不進行數位化革命,就要你「命」
Q:不管是做房地產,還是進軍不動產模式,變的是它的商業邏輯,不變的是什麼?
楊鏗:不變的永遠是創新——創新商業模式,進行數位化革命,創造新的商業文明。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大時代,一個科技創新的時代,一個管理模式經歷創新乃至革命的時代。
傳統產業在我國的GDP總量中,佔比八成以上,是經濟體系中最基礎最關鍵的部分。各行各業,就得講現代製造,就得講工業4.0。
比如,水泥是再傳統不過的行業,那海螺水泥為什麼能做到2000多億市值?這又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
它不斷併購,進行數位化的管理,形成全國化的規模。有規模以後集約化就出來了,數位化的管理跟上以後效率就出來了。再把環保做好,把生產效率做好,它的利潤就出來了,商業模式就變了。環保的問題,盈利的問題,運輸半徑的問題……所有這些通過數位化變革、智能化提升,它就成了行業領頭羊。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關鍵得找到自己最好的發展邏輯和發展路徑。
今天的傳統產業,都面臨數字革命。我為什麼說是數位化革命?就是如果你不改變,就要你命。不進行數位化變革,你的命就會被革掉,你就會被淘汰,就這麼簡單。
因此,要擁抱數位化。數位化的變革一定是讓管理扁平化,讓效率有N倍的提升,實現降本增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你的盈利空間就出來了。我們的地產也好,服務業也好,不動產也好,都面臨一場新的數位化科技革命。
03
「六句話」背後是管理能力和執行力
Q:您說過,戰略就要講差異化,您覺得我們的差異化,是不是通過數位化轉型來實現?
楊鏗:任何一個企業,最終都是以財務指標來表現優劣,包括規模、盈利能力、負債率等。財務表現是通過商業模式來實現的。
同是一個行業,為什麼有領頭羊,有前三強、前十強,有行業平均水平,有行業的中低水平?那就是管理、商業模式不一樣,方法不一樣,對行業的認識、理解不一樣,戰略不一樣,邏輯不一樣。
關鍵是,你把這個產業深入地吃透沒有、看懂沒有?看懂了吃透了,很多方法可能就是獨特的。雖然是同樣一個行業,但為什麼別人就能夠做得很好,你就做不出利潤?做不出利潤你就會被淘汰。
數位化主要是解決效率問題。即用科技手段,用信息化、大數據的手段,用AI的手段,來提高效率,N倍地提高效率,同時降低成本。
為此,我們提出了「六句話」——要實現投資準、融資優、建得好、賣得快、成本優、品牌好。這幾句話表面看很簡單,實際上要真正做到,談何容易,都離不開數位化轉型。
比如,投資準不準,得靠大數據。每一個城市的存量有多大?包括狹義存量有多大,廣義存量有多大?在土地存量很大的城市,你怎麼投資?所投資城市的GDP,以及相應的地產政策吃透沒有?這些都需要有一整套的分析模型。
又如,融資優,誰不想融資成本低一點,但是你的財務表現怎麼樣?你是AAA級的企業,還是AA+級企業?你的信用級別高,財務表現好,風險度低,投資機構、金融機構都願意與你合作。
另外建得好,也一樣需要數位化。全國幾百個盤,成本怎麼樣?工程質量怎麼樣?進度怎麼樣?有沒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監理團隊?文明施工做得怎麼樣?如何做到在人減少的同時,又保證了生產的質量、進度,做到文明施工?
所以,「六句話」背後,是系統的管理能力和團隊的執行力。
04
數位化轉型需要「十年磨一劍」
Q:這六句話,看似簡單,並不容易做到。您也提到一把手必須要有科技意識,一定要把數位化的思維滲透、落實到工作當中,怎麼理解?
楊鏗:從董事長到總裁到員工,都得建立科技意識,還得具備這種能力。同時,一定要應用,在應用中不斷升級,不斷提升。這樣,數位化文化,以及競爭文化、成本文化就建立起來了。
數位化轉型不是一個口號就能解決的,一定是長期主義的,一定是十年磨一劍,一定是深入地、不斷地、一項一項地試錯和改進,逐步完善。
比如,公司有八大中心、十二大區域,八大中心下面還有三十幾個部門,各個部門對數位化、科技化的認識到不到位?
為什麼我們提出人員要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因為今天是一個數位化時代,一定要有強烈的轉型和學習的理念。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的東西,數字科技的應用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並用行動去推動。
Q:內部管理要信息化,決策要數位化,對客戶也提供數位化的應用和產品,這些方面您有排序嗎?哪些是非常緊要的?
楊鏗:最重要的,第一是投資,第二是銷售。你賣得不快,怎麼周轉?投資不準,現金流怎麼保證?所以,第一是投資,第二是銷售。
當然,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都做好了,品牌才能好。各個環節相對是有排序的,但必須每一項都要拿起來,單獨說哪一項都是會跛腳的。
05
好的公司都有真正的工匠精神
Q:關於長期主義,您也提到了工匠精神。我想工匠精神,需要把產業能力做到極致,包括您剛才說的六個方面,而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的極致。那麼,您怎麼理解工匠精神?
楊鏗:說到工匠精神,現代製造業最厲害的是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分工很細,製造業的匠人精神扎紮實實,一個企業做一種或幾種零件,可以非常專注,做到行業最好。
荷蘭一家企業做光刻機,全球屬它最厲害;飛利浦的剃鬚刀全球最厲害;瑞士的軍刀和手錶,全球最厲害;飛機則一定是波音、空客。
改革開放40年,很多人說工匠精神,但是有多少企業是真正在行業中專注、堅持,而且不斷提升和改進?我認為海底撈、海螺水泥,或者萬科,凡是好的公司,都具有真正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定是董事長、總裁班子,整個管理層深刻理解的東西,不是口號,不是說大話,而是扎紮實實把一件事做好。十年磨一劍,那競爭力就出來了。它不是某一個領域的事,而是做任何事都要專注。遇到困難不是放棄,而是去改變。
06
數位化轉型一定要扁平化的管理
Q:您前面提到數位化轉型也要十年磨一年,怎麼理解數位化轉型中的工匠精神?
楊鏗:數位化在各個領域應用,你得去不斷修正,不斷改進,不斷試錯,不斷提升。我們的產品自己要有研發隊伍,我們的生產團隊要有自己的監理隊伍,我們的銷售團隊要打造銷售鐵軍,都需要數位化轉型中的工匠精神。
拿銷售來說,你這邊產品很好了,各方面都很好,最後不得不靠「外渠」來銷售,付出很高的佣金,費用成本就很高,賣不好也沒有辦法。所以要「自渠」為王,必須建立「自渠」,建立自己數位化時代的營銷鐵軍。
還有數位化的動態管理。當區域要攻堅克難的時候,「特種部隊」就來了;打下硬仗之後,進入平銷期,人員就要減少,這樣實現動態平衡。
如果沒有自己的「特種部隊」,只能借別人的「僱傭軍」,怎麼做營銷?那就被綁架了,花了錢達不到效果。所以要堅決建立「自渠」,堅決建立自己的監理隊伍。
一定要在管理上堅決推進數位化,實現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這是時代的要求。而數位化也一定需要扁平化的管理,層級一定要減少,要信息暢通、內部交圈,提升管理效率。如果做不到,層級多、管理條線多,怎麼去推進數位化?
總部的效率提高了,區域公司的感受就不一樣。區域的層級減少,把銷售做實,投資做實,生產團隊、監理團隊做實,藍光的「營銷鐵軍」真正打造起來,效率才能夠提升。只有這樣,我們的刀——執行力才能快起來。
如果說數位化是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執行力則要儘快提升,包括建立「自渠」的營銷鐵軍,提升了我們的銷售能力,降低「外渠」銷售的成本等。
07
要突出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
Q:您剛剛提到總部和區域的關係,我們正在進一步深化強區域、精總部的組織變革,精總部的「精」怎麼理解?
楊鏗:總部要精。總部的精,首先是戰略要清晰,第二策略要可操作,然後執行力要強,層級要少,奮鬥精神要足,做到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定是要突出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突出奮鬥者精神。一定是從上而下的變革,一定要堅決地推進,這樣才是對公司和員工負責。
要在今天的環境中持續生存和發展,必須變革。
Q:總部和區域之間的聯動,通過什麼方式去加強?
楊鏗:其實區域和總部之間,現在通過數位化、信息化手段,本身就是高度聯動、無縫連接的。
在公司運營的商業模式中,區域是利潤中心,是打糧食的,是作戰單元,是野戰軍;總部是費用中心,是制定戰略、進行管理、防範風險、財務把控,是指揮型、服務型的總部。區域投資好了、銷售好了、利潤好了,藍光的財務表現就出來了。
Q:數位化是循序漸進的,很多企業都在講無界、協同,總部要有服務意識,要打開邊界。您怎麼看?
楊鏗:必須打開邊界。總部一定是一個戰略中心、決策中心、指揮中心,同時又是一個服務中心。總部是後臺,區域是前臺。總部和區域就是這樣一個關係。總部是指揮中心,指到哪兒打到哪兒。總部指到哪兒,打不到哪兒,區域能力就上不去。
強區域、精總部,不能是一句空話,必須變成今天的戰略,必須變成強有力的執行力。
08
長期主義就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
Q:資本市場青睞可持續發展、有商業模式的企業,我們怎麼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楊鏗:資本市場的投資人是逐利的,他們在關注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做得好不好,別人是有評價的。你表現不好,就不會再給你投資了。投資人包括股民、金融機構、信託機構以及合作夥伴等。別人希望你表現優秀,天經地義。
我們一定要有良好的表現。就像去看一場劇或看一部電影,人家是買票來看表演的,演員在臺上表演得好不好,觀眾清清楚楚。好的表演,掌聲雷動,花了票價很值,表演怎麼樣,功底怎麼樣,音樂怎麼樣,符不符合觀眾預期,都看得到。
因此,必須要有財務畫像、財務指引,我要做什麼,根據什麼邏輯來做,要達到什麼目的,有什麼效果,有多少利潤,符不符合產業邏輯和發展方向,有沒有穩健發展的模式、路徑……這就是我們要回答的問題。
我們首先是對投資人負責。對股東負責,就是對投資人負責。只有能力足夠,才能負這個責。這個能力就是財務、資本的專業能力,顆粒度一定要做細,一定要深入,一定要專業,一定要有奮鬥精神,而且一定要有不斷改進的勇氣。
Q:總結來看,您覺得藍光的長期主義是什麼?
楊鏗:首先得認識清楚,現在是一個大的變革時代。十年磨一劍,你別想,這件事我今天的一個策略決定了,就穩操勝券。沒有的事。長期主義就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聚焦主業,深度把握,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實現戰略目標。
實現企業十四五的戰略目標,要跟隨國家的大政方針。國家的大政方針怎麼發展新經濟?我們地產和嘉寶都是傳統產業,需要跟上時代節奏。我們要有奮鬥精神的人才,要有奮鬥精神的情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