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入詩情斟作賦,墨澆平仄任鋪排。隨著如泣的春雨瀰漫,無盡的長夜漫漫,心中依然纏繞糾結著,永遠也化解不開的愁怨。很想把不堪的前塵往事剪斷,不要再回憶痛苦的結局,曲終人散。恰借春光抒我懷,多少詩情任墨猜。自從轉身離去的瞬間,黑夜中無眠的脆弱靈魂一再糾纏。寂坐孤窗無語自嘆,必將漸漸老去而又無可奈何的容顏,徒添如許慌亂。如果有一天,彼岸的你心回意轉,再到眼前,能否還會認出當初的白衣翩翩少年郎,不復當年。——皛玊題記
《七律·畫春》(平水韻上平八齊)
東君款步到西堤,南雁回師向北溪。
松嶺曳風青浪湧,梨園飄雪白雲低。
亂花競日相成趣,芳草銜春惹著迷。
釋我情懷揮筆墨,新詞舊句畫中題。
《七律·詠春》(平水韻上平九佳)
攜暖東風逐霧霾。凝香曉露滴青階。
花間蝶影翩姿美,陌上弦音韻律諧。
畫入詩情斟作賦,墨澆平仄任鋪排。
暢吟日月同山水,恰借春光抒我懷。
《七律·讀春》(平水韻上平十灰)
一縷東風殘雪堆,銜香曉燕帶春回。
欣聞啼鳥喧天鬧,始見群芳次第開。
暖雨潤滋新萼展,韶光逐把錦衣裁。
曳紅疊綠迷望眼,多少詩情任墨猜。
《七律·爭春》(平水韻上平十一真)
梁間又見舊時鄰,陌上鶯聲啼曉春。
細雨無聲滋嫩蕊,和風有意拂香塵。
三分醉態三分韻,一地嬌柔一地新。
沐浴韶光爭豔色,繁花竟舞宴遊人。
《七律·尋春》(平水韻上平十二文)
倚牆新杏迎東君,情到濃時生雨雲。
陌上歸燕銜露早,枝頭躍雀放歌欣。
盈盈翠黛隨風舞,嫋嫋芬芳潑日燻。
踏雅尋香飄夢遠,詩心萬裡酌成文。
《七律·賞春》(平水韻上平十三元)
縷縷春風拂入門,聲聲鳥語透簾喧。
紅綃零亂融芳色,綠意初成抹雪痕。
淺草叢中尋曉徑,桃花雨裡訪仙源。
醉眸嘆賞東君筆,點染山河若畫軒。
《七律·賞春》(平水韻上平十四寒)
兩岸韶光弱柳寒,一江春水溢平灘。
魚隨帆影同衝浪,我聽潮聲獨倚欄。
遙目清吟千裡綠,凝神酣賞百花丹。
鋪宣揮墨描心趣,點點詩情潤筆端。
《七律·醉春》(平水韻上平十五刪)
萬裡馨雲紫氣攀,東風一縷送春還。
迎來暖日霏霏雨,洗去疏枝點點斑。
比翼銜飛營燕壘,蹁躚曼舞綻芳顏。
芬香是處遊人醉,曉翠晴柔潑遠山。
詩詞寫作雜談:平仄,或者說是調平仄,是指寫作中,在適當的地方要求平聲和仄聲協調,從而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音律美。其中,平是平直的意思,陰平和陽平的聲音都比較長,沒有降,舊的平聲不分陰陽。仄是窄促的意思,上聲和去聲的聲音都比較短,有降,有曲折。仄聲除上、去以外,還包括入聲。入聲是收尾短促的音,金元以後在北方話中漸漸消亡,其中有不少到普通話裡變為平聲。
平聲高揚、開朗、綿長,仄聲低沉、收斂、短促。如果能夠使兩者互相配合,交錯出現,聽起來就感到悅耳,否則就感到沉悶單調。要想更深的認識了解平仄,最好多讀律詩和絕句,因為格律詩對平仄要求是比較嚴的。
舊體詩詞的美在音韻美和意境美,而不在於字數的固定。如果為湊足字數,而置音韻於不顧,寫舊體詩詞便毫無意義了。在詩詞創作中,我們應當把握格律的內涵,做到以意為先,律為次,做到得心應手地運用格律,而不為格律所束縛。
遙目清吟千裡綠,凝神酣賞百花丹。用文字堆砌出一行行纏綿,用詩句吟誦出一縷縷情愫。古典君每天會為大家奉上精彩的詩詞原創文章。讓我們一起盡情享受古韻詩詞婉約悽美的獨特魅力!本篇與上篇共計十五首上平十五韻,歡迎朋友們留言互動,共同探討。
文中使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謝謝!本文系百家號獨家首發,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抄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