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巨獻(1):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

2021-02-08 超能網

曾幾何時電腦上風冷散熱器還是絕對的主流,但隨著DIY市場逐漸向高端化發展,使用水冷散熱器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現在水冷也越來越方便,只要你想甚至還能定製一臺分體式水冷主機回來。當然了大多數玩家還是會選擇使用方便簡單的一體式水冷,根據冷排的尺寸(長度),通常可以分為120、240、360一體式水冷,也有280這樣比較少見的冷排尺寸。

我們之前做過兩次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第一次是17年的120一體式水冷橫評,第二次是18年的240一體式水冷,其實到了第二次橫評的時候我們編輯部還不怎麼推薦用360的一體式水冷,首先是那時候兼容360冷排的機箱比較少,其次就是那個時候除了Core i9-9900K之外估計都沒幾個CPU真的需要用上這麼大規模的水冷散熱器。

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能裝下360冷排的機箱已經很普遍,而且CPU的發熱量和兩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Intel這邊我不說大家應該都清楚什麼情況,AMD的Zen 2和Zen 3處理器不超頻的時候其實溫度很好,但超頻後的溫度用240冷排是有點難壓住的,特別是雙CCD的Ryzen 9處理器,而且由於XFR的機制是溫度越低自動提頻的幅度越大,散熱性能更好的360一體式水冷可以帶來更高的CPU性能。

其實論機箱兼容性,120冷排是最好的,但是120薄排的一體式水冷的散熱能力其實和百元級的塔式風冷沒太大區別,而120厚排的一體式水冷現在已經很少了,價格還貴,並不推薦。240冷排現在許多機箱都能安裝,甚至某些ITX機箱都能裝,它的性能基本優於現在的所有風冷散熱器,綜合來說是最佳選擇。但追求性能的話還是得上360一體式水冷,現在的ATX機箱基本上都有考慮360冷排的安裝,最佳安裝位置當然是機箱頂部,不過這對緊湊型的箱子來說是不太可能的,冷排前置是一個折中的選擇。

一體式水冷剛出來的時候是比較貴的,但隨著這麼多年的發展價格也逐漸降下去,並百花齊放,既有400元以下的360一體式水冷,也有2000元左右的產品,價格差距非常大,除了品牌口碑、特色功能、外觀設計上的不同造成的價格差距外,它們間的性能差距又會有多大呢?

所以,今天這個360一體式水冷橫評就是想得到一個答案,只關注它們的散熱性能,不會對其他附加價值做過多評價。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優勢

分體式水冷可以說是目前比較好的PC散熱解決方案,能照顧到各個部位的散熱問題,但這真的很花錢,更需要時間和精力,一套完整的水冷系統應該包括:水冷頭、接頭、水泵、冷排、水箱、水管這些基本部件,你需要規划走管、選件、組裝,裝好之後還得做防漏測試,超級花時間。

而一體式水冷就不存這些煩惱,水泵整合在冷頭上,水箱直接去掉了,依靠水管、水冷頭、水冷排存有的水冷液帶走熱量,高度整合下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安裝步驟變得極為簡單,三部曲即可安裝完成:冷排安裝風扇——安裝底部扣具——安裝水冷頭。

由於水冷頭尺寸多數設計得不大,也不存在大型風冷散熱器對內存高度有兼容性問題,可以很方便的拆卸、加裝內存。此外正規的一體式水冷在出廠前都會做防漏測試,不會輕易發生漏水情況,當然這不是絕對的,運輸過程的振動以及長期使用後管道老化也有可能出意外,挑選老牌散熱廠商的產品,畢竟他們更加有設計經驗,也會有更好的質量保障。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與風冷散熱器相比,其實水冷液的導熱性並沒有金屬和熱管好,但水冷液有更高的熱容,能吸收更高的熱量,溫度上升會更慢,而且240以上的冷排的產品在散熱面積上是碾壓頂級風冷的,單憑這點就能在性能上壓倒風冷散熱器。

參測產品一覽

本次一共有十款產品參與了本次橫評,本次橫評沒有限制價格區間,也沒有對外觀做任何需求,你有沒有燈都沒所謂,這次只看性能,只要是360一體式水冷就會成為測試候選對象,所以大家可以在這次橫評裡面看到399的產品,也能看到1999的產品,價差相當之大,但目前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市場就是這樣的,規格類似的產品不同品牌之間的價差非常之大。

這十款產品包括:

先馬冰川360RGBROG STRIX LC360 RGB雷神911 LS360X-ARGB超頻三 凌鏡GI-CX360 ARGB聯力極圈AIO 360NZXT Kraken Z73芝奇 ENKI 360EK AIO Elite 360 D-RGB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

它們的規格如下表所示:

在這麼多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中芝奇那個算是比較特別的了,它的冷排有16條水道,其他的都是12水道的,所以芝奇的冷排鰭片更為密集,但配套的是風量扇,風量是這麼多水冷裡面最大的,但相對的風壓最低,風壓最高的是ROG那套水冷配的風扇,達到了5mmH2O,比其他風扇都高不少,由於風扇轉速較高所以風量也不低,但噪音水平最高也是它。

水泵方面,大部分都轉速都在2000到3000RPM之間,其中ROG、聯力、NZXT、EK還有分形工藝這幾個的水泵是可以PWM調速的,芝奇那個是轉速最高的,達到了5000RPM,但它的水冷頭尺寸比其他的小一圈,所以裡面的葉輪估計也是直徑比較小的,但它水泵的力量確實很大,用手摸水管就能感受到它的力度。

參測散熱器展示

先馬冰川360RGB

ROG STRIX LC360 RGB

雷神911 LS360X-ARGB

超頻三 凌鏡GI-CX360 ARGB

聯力極圈 360

NZXT Kraken Z73

芝奇 ENKI 360

EK AIO Elite 360 D-RGB

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

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

其實從這些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外觀和扣具就能看得出有不少是找ASETEK做或者用他們的方案的,特別是ROG、NZXT、 分形工藝這三個就是典型的ASETEK方案,雷神那個雖然外觀上上和ID-Cooling差很多,但實際上看螺絲還有扣具這些就能看出它是ID-Cooling代工的。

先馬冰川360RGB

ROG STRIX LC360 RGB

雷神911 LS360X-ARGB

超頻三 凌鏡GI-CX360 ARGB

聯力極圈AIO 360

NZXT Kraken Z73

芝奇 ENKI 360

EK AIO Elite 360 D-RGB

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

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

看底座就更能看得出誰是ASETEK方案了,很典型的原型底座與圓環卡扣,ROG、NZXT、分形工藝這三個 上面其實就是ASETEK的標準卡扣,芝奇的水冷頭設計明顯比其他的小一圈,水冷頭尺寸是參測產品中最小的,水泵也差不多是別的產品兩倍轉速,不太好判斷是不是ASETEK的方案。這些一體式水冷裡面,大部分的底座都是平的,只有EK和芝奇這兩個是輕微凸起的,這種設計貼合其實會更好一些。

先馬冰川360RGB

ROG STRIX LC360 RGB

雷神911 LS360X-ARGB

超頻三 凌鏡GI-CX360 ARGB

聯力極圈AIO 360

NZXT Kraken Z73

芝奇 ENKI 360

EK AIO Elite 360 D-RGB

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

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

上面是各家的散熱器扣具,其中先馬、聯力、EK這三個是沒有配AMD TR4平臺扣具的,而ROG、NZXT、分形工藝這三個其實也沒配,但他們可以直接使用TR4處理器所送的原裝扣具,另外這三家用的都是ASETEK原廠扣具,配的Intel平臺背板的是塑料的,這種背板並不受力,我們在測試過程中發現這種塑料扣具平常沒啥問題,但一旦主板彎曲變形的話它也會跟著主板一齊變形,進而就會使四根支柱的位置也跟著輕微移動,影響水冷頭和CPU頂蓋的接觸效果,對散熱性能會有一定影響。比較堅固的金屬底板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它甚至有支撐主板的作用,但ID-Cooling那個底板雖然是金屬的但它太薄了,不怎麼受力,感覺很容易變形。另外超頻三提供的螺母金屬偏軟,擰了幾下就磨損了,那個十字現在都快被磨圓了,使用時千萬注意。

這10個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通性上面基本都說了,接下來說一下那些有不同的地方,單純外形和燈光上的區別就不說了,這次橫評重點不在這些地方。

這麼多個水冷裡面就EKAIO Elite 360 D-RGB配了六把風扇,其他的都是配三把,說真的裝了六把風扇後者360冷排非常的厚,不知道有多少個機箱能裝得下,不過裝不下也無所謂,你就當多了三把12cm機箱風扇就好了。

由於配了6把風扇,所以不可能指望主板能幫你完全控制好他們,即使配風扇拆分線也不可能提供足夠的電力,所以EK配了一個風扇擴展器,用的是透明外殼,裡面還有EK的Logo,相當漂亮,最多可控制7把風扇,它需要一個SATA接口供電,有一根4pin線用來連接主板的CPU風扇接口,控制是由主板來負責的,此外風扇的ARGB燈光也是由這個盒子負責的,同樣有專用的線連接主板3pin ARGB口。配件裡有4顆螺絲用來固定這盒子,不過這盒子是自帶磁吸的,能吸附在機箱上,不上螺絲其實也可以。

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的水冷頭上蓋其實是個旋鈕,通電後你會看到有PWM和AUTO兩檔,PWM就是由主板來控制,而AUTO則是由水冷散熱器根據水溫來自行控制水泵和風扇的轉速,這款散熱器接線非常方便,你只需要把水冷頭上面那根4pin線與3pin ARGB線接到主板上就行,冷排上有風扇專用的分線器,冷排風扇的線插那裡就行,簡化走線可以讓機箱內的線路不顯得那麼亂。

冷排上的風扇擴展面板,控制線路包裹在水冷管的編制網下,三把冷排風扇的PWM線都插這裡,而ARGB口這裡只需要插一個,因為它配套的風扇上的ARGB線有一個公口和一母口,使用時把能把三把風扇直接串起來控制。

NZXT Kraken Z73上則有一塊2.36英寸液晶屏幕,可以顯示常規的溫度等信息,還可以定製屏幕的顯示內容,例如圖片甚至GIF,效果很好,又能彰顯自己的個性化。

但這屏幕用起來要插不少線,那條排線引出來三個連接冷排風扇,一個SATA電源接口用於水冷頭供電,一個是插入主板的水泵轉速反饋線,還有一個4Pin口是用於連接NZXT自家控制設備的時候使用的,這個設備需要額外購買。還有一條USB線連接水冷頭和主板,用於官方CAM軟體對顯示屏進行檢測和控制。

NZXT CAM這個軟體可以對水泵和風扇的模式進行調整,調節其性能,相關數值也會實時顯示。還可以對水泵的液晶顯示屏的顯示內容進行調整,默認是顯示CPU溫度。散熱器的燈光控制也是在這個軟體裡面。

測試平臺與說明

這次測試使用了兩檔功耗設置,使用Core i9-10900K做熱源,會分別把CPU的功耗設置控制在180W和250W兩檔,前者頻率是4.8GHz,後者是5.2GHz,設置兩檔功耗的原因是想看看這些散熱器在不同負載下的表現狀況,180W可以代表目前Intel高端處理器在較高負載下的狀況,而250W這檔是比較接近360一體式水冷的散熱極限的,如果再高30W而且環境溫度再高一點的話估計有散熱器頂不住了。

另外這個功耗不是固定的,因為半導體的特性,CPU Package功耗會隨著CPU的溫度變化而上下浮動,而且環境溫度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即使我們在辦公室內開著空調,不同時間其實也會有最大3到4℃的差別,這對測試結果影響還蠻大的。所以最終給出的是經過計算後的相對溫度。

測試時發現的問題

測試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在我們拆水冷的時候發現大多數水冷頭的矽脂分布都是中間多兩邊少,這說明兩側的壓力比中間更大,貼合得更好。究其原因,是因為CPU頂蓋本身就不是平的,不知道大家當年利民散熱器的底部微凸設計,實際上後來不少風冷散熱器都有採用類似的設計,因為CPU的頂蓋本來就是中間凹下去的,散熱器底座微凸可以更好的貼好提高導熱效率。

然而一體式水冷絕大多數的底部都是平的,所以會出現上圖那樣矽脂中間多兩面少的情況,當然也有例外,比如EK和芝奇那個水冷頭就是微凸的,它的貼合就更好。

此外還有個問題,就是冷排風扇我曾經偷懶之上兩個對角的螺絲,然後發現好像不太對,會出現上圖這樣的情況,某些軟框風扇貼合得很好,但用硬框風扇還是很多的,貼合得不好必然漏風,用手感受了一下冷排上下漏出來的風還挺大的,實際上測出來會確實有一定影響,所以別圖省事只上兩個螺絲。

CPU的溫度與功耗有關聯

其實我們很早就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使用同一塊主板同一顆處理器,即使你把CPU的頻率與電壓都鎖到一個固定的值,但是它的功耗並不是固定的,觀測得到的現象就是功耗會隨溫度而變化,負載時溫度的上升會導致CPU Package功耗一同上漲,即使用同一散熱器時如果兩次測試之間環境溫度變化過大,最終得出的CPU溫度與功耗都會有很大差異,其實不光CPU會這樣,其實GPU也會這樣,理論上所有晶片都這樣。

具體原因大概和CPU內部的漏電有關,CPU的功耗是由兩部分所組成的,一個是CPU在運算時產生的動態功耗和而另一個則是CPU在加電時產生的靜態功耗。

Pcpu=Pdyn+Psc+Pleak

CPU的動態功耗與CPU的運行狀態有關。我們知道,主頻是CPU最主要的規格之一,它指的是電晶體在一秒內的開關次數,電晶體開關次數越高,頻率也就會更高,但總的充放電次數也同時增加了,於是電晶體的耗電量也就隨之增加。

通過實際測算,人們發現CPU的動態功耗與頻率成正比,與電壓的平方大致成正比,也就可以導出如下的公式:

Pdyn=CV2f

也就是說,CPU的電壓越高,頻率越高,其動態功耗就會越大。

而靜態功耗包括短路功耗與漏電功耗兩部分。短路功耗是因為電晶體出現導通情況引起的,在邏輯門狀態發生改變的時候,組成它的部分電晶體可能會出現同時導通的情況,也就是短路的情況,此時會產生短路功耗,其大小與邏輯門的大小相關。

大部分靜態功耗是由電晶體漏電引起的漏電功耗,CPU裡面的電晶體大部分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請看上面的結構圖,在柵級的下方有一層很薄的氧化層,它起到絕緣的作用。隨著製程工藝越來越細,這個絕緣層的厚度越來越薄,由於量子效應,部分電荷載流子將穿過這薄薄的絕緣層,出現漏電現象。而電子的活性是和溫度成正比的,溫度越高,電子的移動速度就越快,就越容易穿過這絕緣層,漏電流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這種漏電現象將增加電晶體的耗電量,雖然單個電晶體的漏電量不大,但現在CPU的電晶體數量都是數十億級的,加起來所造成的漏電功耗好似很明顯的。

散熱性能測試

由於無法確保測試時環境溫度的一致性,再加上CPU功耗隨溫度變動,所以我們是通過計算熱阻來對比各個一體式水冷的散熱效率的,熱阻的計算公式是:

ΨCA = (Tc– Ta) / P

Tc是處理器的溫度,Ta是環境溫度,P是CPU的功率,測試時會一個散熱器進行多次測試,記錄下溫度穩定後的CPU溫度、環境溫度以及CPU Package功耗,取最佳的測試結果,當然了如果直接給大家看熱阻的話是很不直觀的,所以我們又把這些結果換算相對溫度,計算方法是:相對溫度=熱阻*設置功耗+設置環境溫度。上面說過設置功耗有180W和250W兩檔,而設置環境溫度則是25℃。

先看180W設置下的情況,實際上測出來的各個散熱器之間的差距其實很小,畢竟散熱規模大家都差不多的,基本上就是拼水泵的效能與風扇,最高和最低的其實也就差了3.3℃,有6把風扇的EK排第一毫無懸念,其實只裝三把效果也差不多,測試結果大致可以分成兩檔,在70℃內的EK AIO Elite 360 D-RGB、ROG STRIX LC360 RGB、芝奇ENKI 360、聯力極圈360,高於70℃的有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雷神911LS360X-ARGB、NZXT Kraken Z73、先馬冰川360RGB、超頻三 GI-CX360 ARGB、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

把功耗提升到250W,其實差距並沒有拉大太多,最高和最低也就差3.9℃,高壓力下部分型號的順位發生了改變,不過整體趨勢都差不多,最好的還是6風扇的EK AIO Elite 360 D-RGB,如果減少3把風扇的話溫度會上升1℃,能壓到80℃以下的包括EK AIO Elite 360 D-RGB、ROG STRIX LC360 RGB、芝奇ENKI 360、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在80℃之上的包括聯力極圈360、雷神911LS360X-ARGB、NZXT Kraken Z73、先馬冰川360RGB、超頻三 GI-CX360 ARGB、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

結合兩檔測試的結果,性能較好的EK AIO Elite 360 D-RGB、ROG STRIX LC360 RGB、芝奇ENKI 360、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聯力極圈360,性能稍微低一點的雷神911LS360X-ARGB、NZXT Kraken Z73、先馬冰川360RGB、超頻三 GI-CX360 ARGB、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不過說真是兩檔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少。

為了達到最佳的性能,水泵與風扇都被鎖死在全速工作,具體轉速請看上表,超頻三那款產品水泵回報速度有問題,實際轉速只有回報的三分之一左右,這些一體式水冷風扇全速時噪聲都很明顯,但ROG和EK的噪音更加明顯,因為它們的風扇轉速都超過2000RPM,而且EK那款還是6把風扇。

總結與頒獎:喜歡就買

需要再強調一下,我們這次測試主要是著重散熱性能,對附加價值的功能和設計並不作過多評價。那麼從性能測試的結果就能看得出參測的這10款360一體式水冷在散熱性能上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最好的與最差的之前也就差那個3-4℃,所以可以說你喜歡哪個就買哪個,不用過份糾結性能上的差異,外觀這東西是見仁見智的,我們也不太好說那個好看。

當然EK AIO Elite 360 D-RGB的散熱性能還是相對突出的,另外還有個是性價比的問題,399元的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真的是不能再香了。所以從這兩個維度上來說,我們授予EK AIO Elite 360 D-RGB和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這兩款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超能網推薦獎。

EK AIO Elite 360 D-RGB憑藉6把風扇的威力以輕微的差距壓倒了其他參測的幾款一體式水冷排名第一,而且以EK在分體式水冷打拼這麼多年,這個一體式水冷方案多數是自己研製的,這款產品非常的精緻,外觀也信仰滿滿,水冷頭大部分都是金屬的,接口也加了金屬套頭,扣具也是這麼多套水冷裡面做得最好的,裝起來非常便利,配套的風扇控制器也是一個便於讓你走線的東西。6把風扇如果裝不了的話,多出來的3把其實也可以充當機箱的散熱風扇使用,1799元的售價其實不是這次橫評中價格最高的,這售價裡面肯定有一定的EK品牌信仰值,但你把多出來這三把風扇也算進去的這價格其實也可以接受。

ID-COOLING FROSTFLOW X 360雖然在這麼多一體水水冷裡面屬於墊底的水平,但其實也就比最好的高了3到4℃,差距不大,最重要的是它的只要399元,這個價錢就能買到一個360一體水水冷你根本就可以完全忽略它其他的東西,而且它本身並不差,扣具設計也算比較好用那種,這款產品是不帶燈的,適合那些不喜歡光汙染的朋友,如果喜歡RGB的話ID-COOLING也有帶燈的版本可供選擇。

接下來是其他產品的點評。

ROG STRIX LC360 RGB:其實它的性能並不比EK那個弱,全因少了3把風扇造成輕微的差距,當然它的性能很大程度是靠暴力的水泵與風扇換來的,全速時噪音很大,這款散熱器外觀還是不錯的,有黑色與白色兩款顏色,水冷頭和風扇都帶ARGB燈,但控制是分開的,水冷頭要用USB線配合軟體來控制,比較麻煩,風扇則是普通的3pin ARGB口。

芝奇ENKI 360:芝奇這款水冷其實性能也是相當不錯的,其他的冷排都是12水道,就它這款是16水道,散熱面積更大,熱交換效率更高,參測水冷中它的水泵轉速是最高的,冷頭銅底也是微凸的,可與CPU表面更好的接觸,扣具也做得很精美,就是裝起來比其他的要複雜。

分形工藝Celsius+ S36 Prisma:它的性能其實也是一檔的,但它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走線非常便利,風扇的線能全部插到冷排擴展面板上,ARGB線也可以一個個全部串起來,擴展面板上的線路隱藏在水冷管編制網下,最終會通向水冷頭,只需要用水冷頭的PWM線和ARGB線和主板連接即可,而且水冷頭本身是個旋鈕,可以選擇由水冷自己控制或者交由主板的PWM信號來控制。

聯力極圈 360:聯力這款水冷性能也是很強的,外觀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冷排和水冷頭都用了鋁合金包框,參測的一體式水冷裡面也就它這麼幹了。

NZXT Kraken Z73:它的性能是本次參測產品的中位水平,它最大的賣點是水冷頭上面有一塊2.36英寸液晶屏幕,上面可以顯示各種信息,個性化很強,而且也配有專門的控制軟體,但它的接線非常複雜,說真的用起來很麻煩。

雷神 911LS360X-ARGB:它其實就是ID-Cooling那個帶燈版本的同款,很明顯就是ID-Cooling代工的,性能相對要好一些,扣具設計得還挺不錯的,價格也相當便宜。

超頻三 凌鏡GI-CX360 ARGB:超頻三這款產品燈光還是挺漂亮的,特別那個水冷頭,但它扣具的螺母材質偏軟,很容易擰到十字沒掉,安裝時要小心點。

先馬冰川360RGB:其實它與聯力那款是同一個代工廠出來的,看扣具就知道了,當然先馬這個性能弱一點,但價格也便宜很多,性價比還是挺高的。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巨獻: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
    我們之前做過兩次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第一次是17年的120一體式水冷橫評,第二次是18年的240一體式水冷,其實到了第二次橫評的時候我們編輯部還不怎麼推薦用360的一體式水冷,首先是那時候兼容360冷排的機箱比較少,其次就是那個時候除了Core i9-9900K之外估計都沒幾個CPU真的需要用上這麼大規模的水冷散熱器。
  • NZXT KRAKEN Z53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評測
    前言之前我們評測過恩傑(NZXT)海妖系列的Z73和X63系列一體式水冷,這兩個系列主要的區別在於水冷頭的部分,Z-3代表的是更智能、更高端,配備可顯示24位色彩的2.36英寸LCD屏幕的一體式水冷,X-3則是比較普通的RGB雙面鏡效果。
  • 芝奇上古水神ENKI 360一體式水冷評測:用料加碼 性能優異
    說到芝奇,估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他們的內存產品,當然他們還有SSD和存儲卡以及各種外設產品,而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他們推出了自家旗下的首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上古水神ENKI,有240、280和360三種冷排規格。
  • 【原創】主流價位一體式水冷、風冷散熱器競技測試
    在測試完所有的5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與兩款對比參照的風冷散熱器之後,相信大家對於應該如何選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以及300左右選水還是選風的問題,應該有了自己的答案。產品良莠不齊,選擇需謹慎從所有測試的結果可以看出,同為300左右的價位,但在入門級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市場上卻存在著產品質量高低不一的情況。
  • 聯力極圈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評測:做工精緻、性能強勁
    一直主攻機箱的聯力,在上個月也按捺不住推出了自家的首款水冷散熱器——聯力極圈系列一體水冷。說實話那個金屬質感強烈的冷頭也確實算的上獨具一格。我們近期也收到了這款產品的白色版本,白+銀的配色讓它看起來更加冰冷,顏值上還是相當能打的。剩下的問題便是,作為聯力的第一款散熱產品,它是否能讓CPU也能體會到如同其顏值一般的冰冷?
  • 骨伽Helor 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評測:可視水冷頭,動態RGB燈效
    如今,市場上有許多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可供消費者選擇。通常來說,好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由這幾部分構成:一個優質的泵,一個功能強大的240mm散熱器(或更大型),一個優質的風扇,以及具備目前市場上非常流行的RGB元素。骨伽Helor 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外觀與性能兼具。
  • 【簡評】ID-Cooling ICEKIMO 240VGA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在DIY裝機市場中,分體式水冷方案的打造往往比較費時、費力、費錢,而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又大多針對CPU設計。
  • Tt冰龍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評測 燈光包裹下的冷靜與高效
    隨著氣溫逐漸上升,選擇一款水冷散熱器應該是的大多數人保持電腦穩定運行的一個比較不錯的辦法。
  • 九州風神堡壘360EX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評測:更為個性化,更具效能
    九州風神在一年多以前推出了堡壘系列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當時我們也對該系列進行過評測。堡壘系列一體式水冷的冷頭設計比較特殊,可以說就是該系列的標識點。現在九州風神給堡壘系列換上了更好的風扇,主要改進了冷頭,將堡壘360的升級款——堡壘360EX擺到了我們面前。除了對產品的核心要件進行升級以外,他們還別出心裁地把冷頭上部的Logo改成了可更換式的設計。
  • 境無止靜,冰心之選,超頻三凌鏡360 CPU水冷散熱器
    超頻三想必大家都熟悉,是一家老牌國產散熱品牌,今天帶來一款超頻三凌鏡GI-CX360 ARGB CPU水冷散熱器,支持Intel和AMD主流桌面平臺CPU,支持各大主板廠家的神光同步。二、開箱超頻三凌鏡360 CPU水冷散熱器,外包裝以黑色為主色調。
  • 水冷散熱器和風冷散熱器哪個好?風冷散熱器和水冷散熱器對比測試
    單看散熱效果的話,暴力堆料的風冷散熱器拷機溫度平均66°C,比酷冷冰神G240水冷還要低3度左右,這的確能證明高端的風冷散熱器能夠輕鬆戰勝售價比它高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風冷與水冷散熱測試總結風冷、水冷的話題爭論了很久,雙方很難說誰是一定對、一定錯。從我們這裡的測試來看,堅定認為水冷散熱效果一定好於風冷的人會犯錯,以超頻3 GI-R68X為代表的高端風冷散熱性能一樣很強大,反超更高價位的一體式水冷沒問題。
  • 分體式水冷、一體式水冷散熱到底是個啥?
    「無水冷,不遊戲」,雷神臺式機黑武士系列一直都走在專業電競裝備的道路上,目前全系的遊戲臺式機都標配水冷。同時,水冷散熱器也單獨上市,向DIY市場邁進了嶄新的一步。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雷神粉絲-機佬的文章,為大家介紹一下一體式水冷以及分體式水冷以及選購建議。
  • ID-COOLING 240顯卡水冷散熱器評測:泵排一體,高效冷卻
    現在一體式水冷在CPU散熱領域已經非常普遍了,AIO一體式水冷因其簡單方便的安裝過程,良好的散熱效果再加上一定的保修年限逐漸贏得了玩家們的信任,雖然說極限散熱效果不如分體式水冷,但勝在入門門檻低。
  • ASUS 華碩 ROG 龍神24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240冷排 1399元
    【PConline 聚超值】 ASUS(華碩)2018年發布了強大的ROG Ryujin家族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首發ROG Ryujin 240mm和ROG Ryujin 360mm兩款,均採用AIO一體水冷方案,配有超薄方形水冷頭,採用一體覆蓋式方案,併集成一把迷你風扇,4800rpm可推動19.41CFM風量,風噪31DBA,除了強化CPU導熱外,還可照顧到周邊供電、M.2 SSD等部分,官方表示最多可降溫20℃。
  • ASUS 華碩 ROG 龍神24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240冷排 1499元
    【PConline 聚超值】 ASUS(華碩)2018年發布了強大的ROG Ryujin家族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首發ROG Ryujin 240mm和ROG Ryujin 360mm兩款,均採用AIO一體水冷方案,配有超薄方形水冷頭,採用一體覆蓋式方案,併集成一把迷你風扇,4800rpm可推動19.41CFM風量,風噪31DBA,除了強化CPU導熱外,還可照顧到周邊供電、M.2 SSD等部分,官方表示最多可降溫20℃。
  • 美商海盜船發布iCUE ELITE CAPELLIX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力與美的結合
    美商海盜船發布了全新的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iCUE ELITE CAPELLIX系列。這個系列的一體式水冷擁有驚豔的外觀與拔群的性能,同時運行的時候噪音卻很低。三款全新的iCUE ELITE CAPELLIX一體式水冷都配備了高性能的RGB泵頭、微流道導熱銅底和ML RGB系列高性能風扇。在具備頂級性能的同時,通過隨附的iCUE Commander CORE燈光與風扇控制器,能將高亮度的CAPELLIX LED燈珠的出色RGB效果最大程度的發揮,使出色的燈光與效能相得益彰。
  • ID-COOLING ICEFLOW 240顯卡水冷散熱器評測:泵排一體設計,高效冷卻
    現在一體式水冷在CPU散熱領域已經非常普遍了,AIO一體式水冷因其簡單方便的安裝過程,良好的散熱效果再加上一定的保修年限逐漸贏得了玩家們的信任,
  • 酷冷至尊新冰神B360一體式水冷評測:平價而不妥協
    在三月初的時候,酷冷至尊對該系列進行了更新換代,將水冷散熱器核心元件——冷頭、冷排與風扇全部升級到了新版。那麼這款高性價比水冷散熱器能否在升級後擁有更為優異的性能表現呢?其安裝體驗如何呢?現在我們拿到了新冰神B系列的高端型號——新冰神B360 ARGB,來感受一下它的變化。
  • CASTLE 360EX RGB水冷散熱器評測:性能和顏值我全部都要
    今天我們拿到的九州風神CASTLE(堡壘) 360EX RGB就是一款出色的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千元出頭(1099元)的價格擁有相當不錯的性價比,下面的測試我們將使用英特爾家的新晉旗艦平臺酷睿i9-10900K搭配Z490主板來考驗一下這款散熱器的能力。
  • 微星推出MAG系列一體式水冷:可壓280W 64核處理器、RGB信仰燈
    日前在CES 2020電子消費展上,MSI微星科技推出了MAG系列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產品,有240mm及360mm兩種版本,支持全平臺處理器,包括AMD最新的64核銳龍9 3990X,同時集炫酷造型外觀,靜音,高性能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