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導以及「轉變發展方式 走進綠色建築·案例篇」———

2021-01-10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綠色建築在我國各地開始推廣並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月7日,經濟日報推出了「轉變發展方式 推廣綠色建築調研行」系列報導以及「轉變發展方式 走進綠色建築·案例篇」,報導記錄並總結了各地發展綠色建築、開展建築節能工作的生動實踐和有益經驗,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些讀者來信發表感言。

□ 科技創新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經濟日報以系列報導的形式,介紹各地發展綠色建築、建設低碳城市的具體行動,令讀者耳目一新,也深深感受到國家發展綠色經濟的決心。報導中還介紹了許多建築節能專業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希望通過經濟日報的報導,這些適用技術能夠得到有效推廣,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出更大貢獻。

目前,已有不少低成本、簡便且適用性強的成熟技術可應用於綠色建築,如自然通風、遮陽、建築牆體保溫、建築立面綠化和屋頂綠化等。比如,在《補漏建綠的專家鄒尚雲》一文中,介紹了一種集防漏、環保、節能於一體的屋面生態防水技術,通過構建「空中花園」來削減城市「熱島效應」。《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提到,太陽能供熱發電技術、地源熱泵技術等都在推進綠色建築進程中得到了長足發展。

只有掌握了建築節能的技術,才能更好地推廣建築節能工作。建議大力推進建築科技創新,一方面努力在牆體保溫、門窗保溫、綠色照明等領域實現新的更大的技術突破;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成熟、適用新技術的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鼓勵和扶持可再生能源在建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 劉經山)

□ 節能減排

加快轉變建築業發展方式

最近,仔細閱讀了經濟日報有關綠色建築的系列報導,這組報導記錄了各地開展建築節能的生動實踐,令人感觸頗深。

發展綠色建築,是當前節能減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從報導中我們了解到,增加建築過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通過較為科學的建築設計都可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例如,上海市崇明島陳家鎮的「生態示範樓」通過捕風、追光、集雨等一系列技術手段,這棟三層辦公樓的綜合建築節能大於7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於50%,運行過程中基本上能實現零能耗和零排放。

大力推進綠色建築,不但能夠直接減少建築能耗,而且有利於轉變建築業發展方式,對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建築市場,建築既是耗能大戶也是未來的節能「主戰場」,只要我們大力推進建築節能,巨大的潛力就能被挖出來。我認為,推動建築節能,應該成為一項堅持不懈的長期工作。

(華北電力大學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所 孟祥林)

□ 示範引領

進一步加快產業化進程

先後讀了經濟日報綠色建築系列報導,啟迪不小。從南昌、煙臺、深圳、南京等地的實踐中,我們欣喜地看到,綠色建築正日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發展綠色建築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市場機遇。

各地在推進建築節能的過程中都進行了積極探索。例如,南昌市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建築節能管理體系。煙臺市以住宅產業化為實施主體,走出一條適合區域特點又符合時代潮流的道路。

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建築存量大、新建建築多,大力推進建築節能必將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發展,如新型牆體保溫材料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節能燈具等節能產品行業、建築節能工程諮詢行業等。從報導中我們看到,要進一步推動建築節能的產業化進程,還需要加快推進住宅產業化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的商業模式。相信經濟日報的這組報導,對於相關地區和行業突破發展瓶頸,創新發展思路,能夠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翟 峰)

□ 傳承文化

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建築

很高興看到經濟日報推出「轉變發展方式 推廣綠色建築調研行」系列報導。我最深的體會是,發展綠色建築,要走一條蘊涵中國文化、適宜中國氣候地域的綠色建築之路。

尊重傳統文化與氣候、因地造房,使用適用的技術,既可以達到綠色建築的標準,又能節約成本。例如,四川重建項目土門鎮中心小學、幼兒園,建築形式及材料適應地域文化、氣候等人文、自然特點,加上採用傳統的日照、通風等技術,每平方米工程造價僅2800元。太原理工大學教授李珠將傳統窯洞的優點引入現代建築中,在保持現代建築基本風格和使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用環保材料解決了窯洞的溼、暗等問題,從而構建出「城市窯洞」式的綠色建築。

我們高興地看到,許多地區都已經開始積極推進立足於本土的綠色建築發展。經濟日報的報導將有助於全社會進一步堅定信心,推動綠色建築發展,也希望今後能看到更多這樣的好報導。

(福建省龍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稅務局 程 輝)

□ 規劃先行

拓展可持續發展空間

讀完經濟日報關於綠色建築的系列報導,我們發現,人們對於建築節能的認識正在不斷深入,選擇低碳、綠色、生態的生產生活方式已成為普遍共識。

建築節能工作的開展和綠色建築的推廣,離不開政府的超前引導與監管。經濟日報介紹的案例和理念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例如,深圳市光明新區堅持規劃先行,實施整體規劃,合理規劃空間布局;南京市積極編制出臺了建築節能圍護結構應用、建築節能能效標識等一批技術標準,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和成熟經驗向技術標準的集成。

發展綠色建築,應努力做到規劃先行、標準先行,既要進一步明確並嚴格落實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標準和要求,又要加強對新增建築的節能管理,著力抓好設計、施工階段執行標準的監管力度。

(田園建築研究中心 牛 健)

「轉變發展方式 推廣綠色

建築調研行」系列報導篇目

1. 《綠色建築風正勁》 (2010年12月10日)1版

2.《探尋可持續發展路徑》 (2010年12月11日)1版

3. 《規劃設計要先行》 (2010年12月15日)1版

4. 《在示範中加快產業化步伐》(2010年12月20日)1版

5. 《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2010年12月24日)1版

6. 《建築圍護結構節能潛力巨大》(2010年12月29日)1版

7. 《展現「工業化製造」的魅力》(2011年1月2日)1版

8.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2011年1月3日)1版

9. 《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建築節能》(2011年1月4日)1版

10. 《我國綠色建築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2011年1月6日)1版

「轉變發展方式 走進

綠色建築·案例篇」篇目

1. 《南昌:探索「立體化」建築節能之路》(2010年12月1日)11版

2. 《煙臺:高起點推進太陽能建築一體化》(2010年12月15日)9版

3. 《鋪就現代化綠色新城建設之路》(2010年12月22日)11版

4. 《南京:給每棟建築注入「低碳元素」》(2011年1月7日)10版

上圖:山東中泰煤業集團有限公司汙水處理廠生態溫室生長著綠色的植物。該汙水處理廠採用國際先進的ETS汙水處理系統,利用龜背竹、滴水觀音等花卉,對煤礦井下的汙水進行有效處理。

吉 喆攝

(中經網供圖)

相關焦點

  • [分享]綠色建築案例調研資料下載
    大會主要交流國內外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的最新科技成果、發展趨勢、成功案例,研討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技術標準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全國科技創新大會要求,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任務分工,根據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部署,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強化責任擔當,開拓創新、整合資源、提高效率,重點抓好提升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水平、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築、積極推動重大科技創新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務實推進智慧城建等工作。
  • 全球都在發展綠色建築,8個可持續建築的案例速覽
    對于衡量建築大小的方法有很多,無論是通過測量它們的高度,比較建築風格,還是剖析它們的歷史。但在氣候變化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強調建築的「綠色」資質。根據環境影響會主導設計、建造和運營,CNN Style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值得借鑑的綠色建築,本文分享8個來自世界各地值得學習的綠色建築。
  • 綠色建築和綠色建築材料_2020年綠色建築和綠色建築材料資料下載...
    隨著綠色環保的理念 逐漸運用到建築材料領域,新型的綠色環保材料層出不窮,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本文主要針對在建築材料領域推廣綠色環保新材料的意義進行闡述,同時分析了新型綠色建築材料使用特徵以及應用的現狀,判斷了綠色建築材料的發展趨勢,希望給相關技術人員借鑑和參考。
  • 智能製造賦能綠色健康新發展 廣東綠色發展媒體觀察團走進尚品宅配
    11月25日,「智造環保+ 為綠色發展護航——廣東綠色發展媒體觀察團走進尚品宅配活動」舉行,由5位行業專家學者、30家中央駐粵及省內主流媒體、行業主流媒體組成的媒體觀察團走進尚品宅配,感受家居行業在綠色發展、智能製造等方面所做的領先實踐。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山東建大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丨系列報導...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山東建大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丨系列報導⑬ 2020-06-29 0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省發布《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力推綠色裝配式建築發展
    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星級綠色建築持續增加,裝配化建造方式佔比穩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進一步擴大。《方案》提出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鼓勵大型公共建築、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築按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建造,逐步提高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建設比例與此同時,穩步推廣裝配化建造方式。
  • 全球綠色建築發展趨勢及應用案例
    臺灣的綠建築發展與評估指標   臺灣在1999年起便推出自有的綠建築標章,截至2014年5月底已有超過4,500件公私有建築物取得標章或候選證書,在未來40年的生命週期中,預估每年可省電12.63億度,省水約5,833萬噸,兩者合計估算可減少 CO2排放量約為73,401萬噸,相當於4.93萬公頃人造林可吸收的量。
  • 怎麼做綠色建築?超震撼經典案例!
    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常生活中綠色食品、綠色城市出現的的越來越頻繁,漸漸為大家所接受,「綠色」漸漸成為大家的首要選擇。綠色建築也應運而生,也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綠色建築,是指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 高碑店打造全球最大被動式建築集群,綠色首都圈建築藍本初現
    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在十九大期間表示,社會普遍關心的新區規劃編制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並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先謀後動,規劃引領。
  • 烏魯木齊發布《全面推進綠色建築發展實施方案》
    近年來,烏魯木齊市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為推進綠色建築快速健康發展、加快轉變建設行業發展方式、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自本月起該市新建民用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大力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加快推進公共建築節能工作,力爭實現綠色建築「十三五」發展總體目標,全力營造低碳生態的宜居環境。
  • 全球典型的十大綠色建築案例,看看你了解幾個!
    [導讀]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全球典型的綠色建築案例!
  • 東方雨虹(ORIENTAL YUHONG)助力「2020綠色建築實用技術發展論壇」
    來源:新浪證券11月25日,「2020綠色建築實用技術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以「匯聚新動能 孕育新發展」為主題,旨在共同探討綠色建築材料技術發展的發展現狀及瓶頸,尋求有效的科學的手段,指引產業的健康發展,引領品質未來。
  • 趙昕:綠色建築的發展與挑戰
    十四五規劃提出關於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些要求,針對綠色建築的發展,我們採訪了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綠色設計研究中心趙昕主任。趙昕主任表示,十四五規劃給出了導向性的意見。綠建是建築發展的主要趨勢,將綠建落到實處,要回答好「什麼是綠建」、「為什麼要做綠建」的問題。
  • [分享]中國leed認證建築案例資料下載
    其次是美國LEED標準,近些年也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尤其在一線大城市。在去年,美國WELL建築標準又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引起了很大關注。 面對這些「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有點傻傻分不清,有必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橫向比較。   P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生態東港 綠色華章
    原創 宣教中心 山東環境 收錄於話題#綠色發展示範案例1個【編者按】2020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表彰活動。
  • GBC2015:中國先進建築技術第一展·引領綠色建築發展潮流
    展會同期還包括綠色建築系統與節能技術、城市規劃與工程設計、綠色建材與技術、綠色停車設備與技術、外牆保溫等板塊,全面展現綠色建築完整生命周期,展示面積45,000 平米, 預計參展企業 600 家,專業觀眾達30 ,000 人次。
  •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持綠色發展、綠色供給,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場發展觀的深刻革命,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基本理念,指明了實現美麗中國的主要路徑,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一綠色發展目標任務為我們轉變思路、轉化思想,保持定力、選對路徑,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進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指導方向和根本遵循。
  • 綠色建築大會展示中加生態城市、木結構建築案例
    中加生態城市,築木而建典範 -- 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築大會「綠色生態城市與低碳木結構」分論壇舉行 北京2014年3月31日電 /美通社/ -- 29日下午,「綠色生態城市與低碳木結構」論壇暨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築大會分論壇在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 [分享]我國綠色建築資料下載
    具體而言,建築節能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來推進: 第一,政府應該從更大範圍內來強制推進建築節能; 第二,明確能效水平的標準; 第三,積極建設能耗監管、管理以及節能平臺; 第四,使得政府引導和市場動力並行發揮作用; 第五,通過推動建築節能來促 立即下載
  • 達州市全面發展綠色生態建築
    達州市全面發展綠色生態建築 2015年05月19日 14時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