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廈鎮,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位於東莞市東南部,東連清溪鎮,西鄰黃江鎮,南接鳳崗鎮和深圳市觀瀾街道,北與樟木頭鎮相連。東西相距約11.4公裡,南北相距約14.7公裡,總面積128.2平方公裡;截至2011年,塘廈鎮下轄19個社區,戶籍人口4.7萬人,新莞人近50萬人。
塘廈鎮的由來:塘廈,駐地宋末成圩於30餘畝的大塘周圍,名塘頭廈圩,鎮因圩名。
塘廈鎮
早在2000多年前,先民們就在這裡漁獵耕種,繁衍生息。
宋代,塘頭廈已形成村落,人們傍石馬河搭舍而居。宋末,由於中原戰亂頻繁,河南、陝西一帶的漢族人紛紛南下珠璣巷,部分民眾輾轉移居塘廈。
明代,塘頭廈屬東莞縣歸城鄉第七都,塘廈圩為都府所在地。萬曆元年,今塘廈境分屬新安、東莞兩縣管轄;
清乾隆十九年,復將分屬新安縣的土地劃歸東莞,統屬石龍戍廳管轄。
民國初期,塘廈為東莞縣第四區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二年(1934年),塘廈圩設鄉,為塘廈建立鄉政權之始。
建國後,塘廈地區先後設立區、鄉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7年4月改稱為鎮。
塘廈鎮下轄共有19個社區:林村、蓮湖、石潭埔、橫塘、振興圍、諸佛嶺、莆心湖、大坪、四村、田心、龍背嶺、蛟乙塘、沙湖、平山、清湖頭、石鼓、石馬、橋隴、鳳凰崗。
地理位置優越,四通八達:塘廈鎮中心城區位於東經114°5′35",北緯22°4′24",位於東莞-深圳-香港經濟大走廊之間。東與清溪鎮相鄰,南與鳳崗、深圳交接,西與黃江鎮接壤,北與樟木頭鎮相連。
塘廈鎮境內群山環抱,中部平原上分布著零散低矮的小山崗。全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是東莞市山區片的小盆地。塘廈盆地表層多為滲育型粘土和沙質土,往下1米處多是帶粘性黃泥土或沙質紅土(當地群眾稱其為「灰沙」,因可與石灰混合作建房之用),再向下一般是水石或灰黑色巖石。在四周起伏的山嶺中,出露地層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灰系、侏羅系。
今天小編寫到這裡,下起介紹塘廈的美食,大家關注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