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處香水,最近某寶賣的火熱,聽名字大家就知道是用在哪裡了。「你的香味,讓我心動」,如此曖昧的產品宣傳詞,帶著對女性惡意的歧視,實在很壞。
女性私處氣味從哪兒來的?
為什麼會有私處香水的出現?
白帶,由宮頸、子宮內膜、前庭大腺分泌出來的粘液與滲出物混合而成的,包含宮頸和陰道脫落的表皮細胞,少量白細胞、陰道固有菌群及其代謝產物,下面的氣味正是來自這裡,它的出現就像每個人都會有耳屎一樣正常,然而,卻被男人貼了標籤:被認為私生活不檢點。女人,真難。
香水的主要成分是各種香精物質的酒精溶液,通過不同的香料成分,製造不同的芬芳氣味,香味隨著酒精揮發而散發,形成所謂的「前調」、「中調「和「後調」。香水的主要成分是香精和乙醇,有時候可能還會添加一些抗氧化劑、甘油、表面活性劑、殺菌劑、微量色素等添加劑[1]。
根據某寶上的介紹,這款私處香水主要功效是預防炎症,抗菌祛除異味,保持私處清潔,成分包含各種精油,可以滴在衛生巾和內褲上,也可以直接噴在皮膚上。
仔細看這款私處香水廣告會發現,它主要的賣點之一是「治療婦科炎症」,而且「還可以擺脫由於時間的流逝所導致的(陰道)鬆弛」。
先說婦科炎症,根據病因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於性生活或其他因素傳染所導致的病原菌感染,比如滴蟲性陰道炎、淋球菌性陰道炎等;另外一類是由於自身的菌群失調或者雌激素水平降低所導致的陰道炎症,像細菌性陰道病、老年性陰道炎等等。
對於第一種陰道炎症,需要使用藥物才能將病原體殺死,主要依靠抗生素。而像私處香水中提到的各種植物精油,對滴蟲或者淋球菌是無效的,因此不太可能具有治療或預防這一類陰道炎症的作用。
對於第二類陰道炎症,女性的陰道內是弱酸性環境,乳酸桿菌作為陰道的優勢菌群,可以抑制其他細菌的生長,為陰道健康保駕護航。陰道衝洗或使用陰道藥物,有可能會破壞陰道內正常的菌群環境,反而讓其他病原菌過度生長,婦科炎症找上門來[2]。
這類私處香水的廣告,在說明中反覆強調「殺菌」作用,殺的什麼「菌」不知道,有沒有殺「菌」作用也要打問號,宣傳功效難以讓人信服。
預防婦科炎症,應該遵循科學的方法,而不是亂用各種保健品或洗液,否則可能影響陰道的酸鹼度以及菌群平衡,誘發、加重婦科炎症。保持陰道內環境穩定,給這個小空間一個健康的環境才是重要的。
而私處香水中提到的「改善陰道鬆弛」,更是無稽之談。到目前為止,醫學界還沒有發現任何藥物可以治療陰道鬆弛,改善鬆弛需要通過科學的物理訓練或者手術。單憑香水或精油就想解決問題,那可以去申請「諾貝爾獎」了。
有句老話叫不看廣告看「療效」,不管私處香水被描述的多麼神奇,本質就是一種香氛類產品,目的是希望通過香味來掩蓋女性私處的「味道」,增加女性自信,為兩性生活增加一些情趣。
女性陰道中乳酸桿菌無論是能力還是數量方面都是優勢群體,它正常分泌的氣味是淡淡的酸奶味(羞羞臉.jpg)。而水蜜桃、原木香、玫瑰香這些都是商家的陰謀詭計。
在各種婦科炎症中,細菌性陰道病導致異味最常見,白帶會有一股腥臭味。除陰道炎外,一些惡性腫瘤比如宮頸癌等,也可能造成女性私處散發腐臭味。
私處異味可能提示女性健康問題,與其用私處香水掩耳盜鈴,不如及時去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有婦科炎症或者其它疾病。
從使用的角度看,私處香水最有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是過敏[3]。
女性的外陰由皮膚和黏膜組成,這部分皮膚角質層更薄、更嬌嫩。私處香水中的酒精或其他添加劑直接噴灑在外陰皮膚或黏膜上,可能會引發紅、腫、痛、過敏,甚至外陰炎等問題[4]。其實,普通香水導致的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等問題,在皮膚科也很常見[5,6]。
另外,香水可能含有一種化學成分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這個物質作為化妝品的溶劑和芳香固定液,經常用在香水中。
鄰苯二甲酸酯在人體內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超出正常水平可能會使男性精液量和精子數量減少,嚴重甚至會誘發睪丸癌;對於女性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機率,並影響以後所生男嬰的生殖系統。另外,對人類的肝臟和腎臟功能也會有影響[7]。
女性想要保護私處健康,首先不要隨意進行陰道衝洗,儘量避免使用私處護理性、保健產品。
應該穿純棉、透氣的內褲,少穿化纖內褲,少穿絲襪、牛仔褲等特別勒緊的衣服;月經期勤換衛生巾,使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不要進行陰道灌洗;大小便後從前向後擦拭;性生活前後注意清洗及個人衛生。
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抵抗力,適當運動。一旦發現私處異常,及時去醫院就診。
女性的陰道具有自我調節功能,輕度的炎症可以通過菌群調節恢復平衡,所以為了保持陰道健康,不要過度幹預,不要濫用藥物,才是對女性健康最大的保護。
[1]吳佩慧,於春媛. 化妝品風險概述[J]. 首都食品與藥品,2016: 6.
[2]謝幸. 中華婦產科學[M]. 9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徐剛,餘開梅,劉美琳等. 化妝品皮膚損傷989例分析[J]. 中華醫學美容美學雜誌2003,24 (2):90~92
[4]唐鴻珊,胡白,趙鎮龍等. 化妝品皮炎104例臨床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 2002,24(1):12~13
[5]謝淑霞,賴維,萬苗堅等. 383例化妝品皮膚不良反應分析[J]. 臨床皮膚科雜誌, 2005, 34(7):442~443
[6]萬苗堅, 賴維, 謝淑霞等.108 例化妝品皮膚不良反應臨床分析[J]. 臨床皮膚科雜誌 2001,30(2):94~5
[7]李潔, 鄭和輝, 柳玉紅. 化妝品中檢出鄰苯二甲酸酯情況的調查[J]. 首都公共衛生, 2010, 4(1):39-40.
*本文配圖皆由作者提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