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皇
「接下來的半年,我要好好經營,這是決定我是否還能在芙蓉街立足的關鍵。」6月25日,芙蓉街上賣發財蛙的殘疾人張傳寶說。這條人擠人的街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再人擠人,習慣了芙蓉街的人流生意,經歷了創業的起起伏伏,他正面臨新的考驗。朋友圈賣貨和直播帶貨,他也在開始摸索。
端午假期第一天
芙蓉街上沒有人擠人
6月25日早5點,張傳寶在自己的「濟南樂助會」朋友圈裡發了首杜甫詩,這是他打卡杜甫詩的第101天。凌晨4點多一陣電閃雷鳴和急雨,讓他擔心起了端午假期第一天的生意,好在,雨只下了一陣就停了。
不少濟南人對張傳寶並不陌生,他身為殘疾人但卻自己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被眾多媒體報導。十歲左右他患上類風溼關節炎,之後又被診斷為強直性脊椎炎和股骨頭壞死,走路時只能整個身子向左傾,頸椎外翻脖子也只能向左歪斜。在濟南闖蕩擺地攤的艱辛日子裡,他又患上了眼疾,左眼失明,只有右眼能看清。
更多的濟南人獻愛心時,曾買過齊魯晚報的濟陽黃河大米,那就是齊魯晚報聯合張傳寶和李祝霞殘疾人夫婦推出的。
除了黃河大米,張傳寶還在芙蓉街北段經營了一個店鋪,賣桃木製的手工藝品發財蛙。相比往年節假日要一早就出門,趕芙蓉街9點多就出現的人擠人場面,今年,張傳寶和妻子沒有著急出門,9點在家裡吃過早飯後,他和妻子分工收拾了桌子和餐具才出門。「芙蓉街現在人流量少了,上午十點左右才開始上人。」
張傳寶的家安在山大路和花園路交叉口附近,這是他和妻子在11年前開始在芙蓉街經營後,逐步攢下錢貸款買的三室一廳。三間臥室有兩間是上下鋪。「買房的時候就考慮一定要給老人留房間,床也是考慮母親會帶著奶奶來。」
收拾好後,張傳寶和小女兒先下樓,從三樓走到一樓,快5歲的小女兒「嫌棄」他走得慢,不過,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妻子要靠拐杖下樓,走得更慢,上七年級的大女兒在一旁幫媽媽拿著一支拐杖,護送她下樓。
妻子騎著三輪車,把張傳寶和女兒一路帶到了芙蓉街,大女兒則做公交車到店裡。10:08分,一家人在芙蓉街北段「張記炒涼粉」和「泉城烤薯」店前停下,開門營業。這時的芙蓉街,則是一副清晨的模樣,石板路格外乾淨,空氣涼快清新,整條街遊客還不多,並沒有出現人擠人。
一天房租800元營業額只有700元
嘗試朋友圈和直播賣貨
「桃木做的,經過了蒸煮的工藝處理,沒有異味,擺在店裡有招財的寓意。」張傳寶賣的是桃木製作的青蛙,青蛙的背部有一條凸起的齒,取出含在嘴裡的木棍從下往上刮,就能發出青蛙的叫聲。機器初步成型,而後由手工掏挖和打磨,總共有12種不同大小的情況,每一隻都有不一樣的叫聲。
開店的同時,張傳寶打開了手機一款直播軟體,開始了直播,線上線下同步。直播間裡只有一兩個觀眾,都是他的朋友。而後,他發現自己的手機看不到觀看者的留言,軟體該更新了,但是手機內存已滿,搗鼓了一陣後,還是沒有解決問題。
一位好友讓他連麥,但是手機也沒法操作。這位好友還特地打電話來,口氣比他還急。「你不一直看直播間,不立刻回復留言,人家就會有很不好的體驗,下次就不會再來了。還有我給你發連麥,你也沒有接,連麥之後我這裡的觀眾如果對你感興趣就會到你的直播間去,這樣你才會有觀眾。」好友批評他,這不是難事,讓他抓緊研究解決。張傳寶虛心接受了意見,但是退出之後,再嘗試登錄,就顯示後臺錯誤,只能中斷賣貨直播。
這是他第二天使用這個軟體,雖然沒有看過別人直播賣貨,但他聽過直播帶貨的瘋狂。「像羅永浩、李佳琦一場直播就帶貨上億。不過,那也是有很多的粉絲,一般人很難做到,但總是得做一些嘗試。」他後悔自己這些年滿足於芙蓉街店裡的生意,而放下了淘寶店的經營。現在他只能在朋友圈裡轉發,賣出一些貨。「我們的串珠在朋友圈裡賣得比較好,發財蛙一賣賣一對,我有時候一天能有十多單。」但朋友圈裡多是熟人而且好友有限,對經營很難有大的提升。
10點54分,店裡終於賣出了第一單。一對父子在仔細挑選之後,選了2號青蛙,28元一隻的價格被砍到了20元。「好吧,就當是今天開張第一單。」張傳寶說,要是這個價錢不賣,父子倆很可能就走了,這一天還不知道何時開張。
從濟陽來的兩位小夥兒對發財蛙很感興趣,「在網上見到過,沒想到這裡也有賣。你在直播?只有一個觀眾啊。」其中一位黑衣小夥兒看到張傳寶正在直播,好奇的湊上來看。上午11點半左右,芙蓉街的人流增多,不過,北段的人流量明顯少於南段,偶爾有經過的遊客對發財蛙感興趣,不過把玩了一陣後,又放下走開了。一直到下午1點半左右,銷售額才終於過百。
店裡一樓約40平的貨架上,擺滿特產零食。但一上午也只賣出了一包,貨品的生產日期都是去年12月左右,還有2至4個月就要到保質期了。
下午2點半,張傳寶才開始吃飯,一份外賣水餃,妻子帶孩子回家做飯,他一個人看店,午後天氣悶熱,陸續經過的人只是看了看青蛙,買的人並不多。一直到下午5點,銷售額只有150多元。「晚上人稍微多一些。」為了能有更多的收入,他和妻子每天夜裡都要經營到十一二點。
「總共賣了700元,但一天的房租就合800元,還沒有算上人工。」夜裡11點多,風雨將至,芙蓉街上已幾乎沒有人了,這一天的經營結束,妻子關上店門,騎著電動車一路飛奔,帶著他和女兒回家。
濛濛細雨夾著時不時的閃電,張傳寶說自己心裡在祈禱雨先不要下大。「好在我們趕在大雨之前到家了。」
布置直播間
分割經營區域分攤租金壓力
芙蓉街的店面是張傳寶去年租下來,上下共100平,一年租金29萬。「加上裝修、買設備和加盟費共投進去40萬。」張傳寶說,今年是他在芙蓉街經營的第11個年頭,也是他賣發財蛙的第11年。
去年冬天他沒有再租經營了六七年的芙蓉街35號,準備撤出芙蓉街,專心做百花洲的手工藝品項目,但是父親、妻子和弟弟都認為還是應該在芙蓉街做買賣,因為這裡人流多,最終,一家人下決心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進來租下了店面。「那時候正是租金高的時候,還有人和我競爭,原本講的26萬一年,後來又漲了3萬。」
因為百花洲已經有手工藝品的經營之地,芙蓉街這處店面他本來計劃不再經營發財蛙,改為賣山東特產零食、烤薯和涼粉。不過,從招牌就能看出,他的計劃沒趕上變化。張記涼粉店的招牌下是店裡的窗口位置,現在被他再次擺上了發財蛙。泉城烤薯的招牌下,是房子的大門,原先設計的收銀臺已經礙事,擋住了製作貝殼串珠的妻子。
「我父親本來是想賣涼粉,但是在河南很受歡迎的涼粉,在芙蓉街就沒什麼人氣,只在去年臘月二十六賣了一天,就沒有再賣了。」張傳寶說,涼粉一炒就是一大鍋,只能送給臨鋪的同行們吃。泉城烤薯的設備,另外還有奶茶設備都幾乎沒有用上,就遇上了疫情,芙蓉街停業。
直到今年3月13日,封閉了46天的芙蓉街恢復開業,芙蓉街的人氣回升很快。「有一兩天營業額超過了1000元。」張傳寶以為生意會很快好轉,但近期北京出現疫情反覆,芙蓉街的人流也少了一些。
「現在賠了20多萬,還有半年時間,我要好好做調整和經營。」從2004年大學畢業自己開簡報公司,因為腿腳不便跑不到業務,而把結婚的錢賠光,到開始擺地攤賣貝殼,到進入舜井街、泉城路、老東門賣貨,再到趕廟會,趕大集,最終在芙蓉街開店,他和妻子歷經起伏,不缺的是從頭再來的闖勁兒。
在芙蓉街經營了十多年,張傳寶受益於這條一到周末和節假日就人擠人的街。「以前是人擠人,在這條街賣什麼都能賣得快。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我也需要轉變思路,專注賣我比較在行的東西。」張傳寶決定把店裡的山東特產零食低價處理,把烤薯設備和奶茶設備轉讓出去,再引進幾家商戶一同利用這片區域,分攤租金壓力。
店裡的二樓閒置,不過,東邊的房間架起了兩盞照燈,牆上有一塊白布,正在進行攝影棚的改裝。張傳寶的好友計劃把二樓改造成直播間,請專業主播來直播賣貨。「賣出的貨,我能拿一些提成。他希望我可以講講我的創業故事,把我推出去,直播賣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