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簡稱「山水」,中國畫的一種,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為了幫助考生能掌握美術《寄情山水》一課,備考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特整理了此課教案,供各位考生參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山水畫的意境和處理空間關係的「三遠法」。
(2)學習山石、樹木、雲、水等的基本畫法。
(3)嘗試創作一幅山水畫小品,概括地表達出山水畫的意境,並配以幾句詩文表達對山川自然的審美情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較與感悟」「總結與練習」這兩個活動,讓學生加深對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追求和表現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山水畫的藝術魅力,學會觀察自然,用筆墨書法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山水畫的內容、形式,並掌握山水畫的四個步驟。
【教學難點】
能用筆墨表現山水,理解詩境與畫境的統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畫家筆下的樹和山:
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中國優秀山水畫作品,重點展示畫家對樹與山、雲與水的描繪。看畫家如何用筆墨塑造形象;如何用線與墨色的變化表現筆墨趣味;如何表現景物的神韻,如松樹的傲岸挺拔、柳樹的俊秀輕盈、南方山石的秀麗與北方山石的厚重等,並從中體會畫家如何抒發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們也來學畫中國山水畫。
(二)新課講授
欣賞研討:
欣賞課本上的樹木、山石和雲水範圖,
引導學生思考一下問題:
1.畫中的山石、樹木與雲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對形體進行概括提煉,抓住最能體現物體的本質部分進行表現。
2.畫家如何用毛筆表現樹石的結構和肌理的?
引出:以筆墨造型,輔以顏色。不同的筆法和墨法產生的多種變化和效果。總結:中國山水畫是以線條為基礎,筆墨變化為根本。不應簡單地描摹對象,而是用生動的筆墨「寫」出畫面,從而取得作品的筆墨情趣。
一、教師演示山水畫基本技法,並講解形體結構和用筆方法,指導學生練習。
1.山石的畫法。
畫石是畫山的第一步,所謂「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現石塊的凹凸陰陽,畫出石塊的立體感。中國畫畫石主要通過線條的輕重轉折和皴法來表現。
畫山的步驟:
(1)勾。用中鋒或稍側的筆鋒畫石塊的輪廓,用墨可以稍淡。
(2)皴。依輪廓加皴,增加石塊的質感和立體感。皴筆中鋒、側鋒兼用,開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後可以逐次加深。
(3)染。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時筆中水分要多,即所謂「幹皴溼染」,才顯得有筆有墨。渲染要用側鋒大筆觸,開始用淡墨,逐漸加重墨、濃墨。
(4)點。用焦墨畫苔點,表現石上的苔草。
2.樹木的畫法。
(1)勾勒枝幹,取勢定位。古人說:「樹分四枝」,就是指樹枝前後左右生長而形成的立體形象。
(2)畫出其他樹幹,皴出樹皮的肌理。注意樹與樹之間要有前後、遠近及疏密關係。用墨要有濃淡,用筆要有虛實。
(3)畫出樹葉,注意用不同的筆法畫出樹葉的不同形狀。
(4)用淡墨補畫近處及遠處的樹葉,整理補充畫面。
3.雲、水的畫法。
雲、水是山水畫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有留白髮或勾線法兩種表現方式。
二、學生練習。
學生練習以臨摹為主,需注意幾點:
1.作畫時強調用筆的變化,用線不宜僵死,不宜用鉛筆起稿,讓學生大膽地進行用筆的嘗試,體驗筆墨的情趣,即使不像所臨摹的對象,但只要能表現出樹木及雲水的基本特徵,就應鼓勵。
2.教師發給學生一些自製的小課稿,讓學生自由選擇臨摹,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如改變樹石的形狀,再組合等。
展示學生作品,點評技法運用。
小結
觀察優秀作品中山石樹木的繪畫技法,分析嘗試臨摹,提高自己水平,傳承中國畫的精髓。
以上為《寄情山水》一課教案,本次課程要讓學生感受中國山水畫的藝術魅力,學會觀察自然,用筆墨書法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閱讀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