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到自己的檢查報告單上,出現「肺結節」這3個字,你會是什麼感受?
小脈一定是覺得天要塌了,然後自動腦補一出「生死離別」的慘劇。
肺結節一定就是癌嗎?
惡性肺結節有哪些特點?
什麼情況下要手術切除呢?
不急不急,小脈這就為大家一一詳細解答。
篩查出的肺結節,惡性僅佔5%
肺結節,是指肺內直徑≤3釐米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可以是單發、也可以肺內多發。
提示:如果直徑>3釐米,就要稱為肺內腫塊、而不是肺結節了。
對於肺結節,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現在查出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了?
其實,不一定是肺結節的發病率升高了,而是檢出率大大提升了。
首先,衣食無憂之後,現在大家對健康的關注度顯著提高了,主動體檢(就醫)的意識增強了;
其次,目前多採取低劑量螺旋CT的篩查方式,這與之前的X線檢查相比,1釐米以下結節的檢出率大大提升。
不過,多年的篩查數據表明,雖然大約75%的人群在第一次做CT時就會查出肺結節,但其中屬於惡性的大概也就5%左右。
所以,真的無需「提結節而色變」,大部分肺結節還是良性的。
結節具有這5個特徵,惡性可能性高
那麼,5%的惡性肺結節,都有哪些特點呢?
1.大小
直徑越大,其為惡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目前認為,如果直徑≥15毫米,那麼就屬於肺癌高危結節。
2.性質
根據肺癌結節的密度,還可以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樣結節。
這樣來做個比喻:
實性結節:相當於蛋黃;
部分實性結節:相當於蛋清 + 蛋黃,完整的荷包蛋;
磨玻璃樣結節:相當於蛋清。
惡性概率排名:部分實性結節 > 磨玻璃樣結節 > 實性結節。
其中,部分實性結節內,實性成分愈多,其惡性可能性則越高。
3.位置
位於肺上葉的結節,惡性風險較高,尤其是右肺上葉,查出惡性肺結節的可能性較高。
4.生長速度
大多數惡性結節的生長速度較快,如果結節在短期內大小、形狀發生了明顯變化,要高度警惕。
5.毛刺徵
肺結節的邊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毛毛糙糙的,也就是有毛刺徵。
典型的毛刺徵,也稱放射冠,就像陽光一樣,從結節的邊緣向外放射、延伸。
出現毛刺徵,高度提示該肺結節惡性程度較高。
那麼除了肺結節本身的這些特點以外,年齡、吸菸史、家族史等,也會影響肺結節的良惡性。
1.年齡
年齡越大,肺結節惡性風險越高。
35歲以下,沒有其他危險因素存在的情況下,查出的肺結節,是良性的可能性較高;
但如果40歲以後,惡性的可能性就逐年升高了。
年齡<40歲,惡性率<3% ,年齡>60歲,惡性率為50%。
2.吸菸史
吸菸,會使肺癌發生風險升高4倍,而且時間越久、風險越高。
查出肺結節,一定要手術切嗎?
既然肺結節有惡性風險,為何不一發現就早點切除,以絕後患呢?就像對於一些不好的色素痣,我們都是早點切了、早安心。
大家要知道,切一個色素痣的難度和對身體的損害,與切肺內一個結節相比,要簡單多了。
雖然現在多採用微創切除治療,但是手術相關併發症還是很多的,而且具有一定危險性。
所以,如果體檢發現肺結節,最重要的一件事,並不是立刻手術,而是:
密切隨訪。
隨訪過程中,如果發現這個結節不安分了、開始有惡性傾向了,再切也不遲。
1.實性結節
(1)直徑<5毫米:
每年複查一次CT檢查。
(2)5毫米≤直徑<15毫米,且無惡性徵象(如毛刺徵):
3個月後複查CT,如沒有變化,則每年複查一次;
如果發現增大,則需多學科會診後,決定是否行活檢穿刺、手術切除治療。
(3)直徑≥15 mm、或5毫米≤直徑<15毫米但表現出惡性徵象:
對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者,建議進一步活檢穿刺、手術切除;
對於肺癌可能性不高的,建議抗炎治療5-7天,休息1個月後再複查CT:
√ 如果完全吸收,建議每年複查一次CT;
√ 如果部分吸收或未吸收,建議3個月後複查CT:
· 如果縮小或完全吸收,建議每年複查一次CT;
· 如果沒有變化、甚至增大,建議多學科會診後,決定是否行活檢穿刺、手術切除治療。
2.部分實性結節
(1)直徑≤8毫米的部分實性結節,建議3個月、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持續CT複查:
如果生長速度變快,建議進一步活檢穿刺、手術切除治療。
如果沒有變化或縮小,建議持續隨訪,時間不小於3年。
(2)直徑>8毫米的部分實性結節,建議3個月後複查CT:
如果沒有變化,考慮惡性可能,建議進一步活檢穿刺、手術切除治療。
如果結節縮小,建議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持續CT複查,無變化者建議長期年度CT複查,隨訪時間不小於3年。
3.磨玻璃樣結節
(1)直徑<5毫米,建議每年複查一次CT:
如果生長速度變快,建議進一步活檢穿刺、手術切除治療。
如果沒有變化或縮小,建議持續隨訪,時間不小於3年。
(2)直徑≥5毫米,建議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持續CT複查:
如果生長速度變快,建議進一步活檢穿刺、手術切除治療。
如果沒有變化或縮小,建議持續隨訪,時間不小於3年。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多數人就診時已是中晚期,所以其5年生存率僅有16%左右。
但是自從推廣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結節以後,很多肺癌在早期、甚至極早期就能發現,及時治療後其5年生存率已提升至70%-95%。
可見,肺結節篩查的重要性!
雖然查出來95%的結節都是良性的,但如果可以及時發現那惡性的5%,也是功德無量、救人無數了。
參考文獻:
1.周清華,範亞光,王穎等.中國肺部結節分類、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J].中國肺癌雜誌,2016,19(12):793-798.
2.孔維嘉,安甜,呂博等.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及肺結節的研究現狀[J].實用腫瘤學雜誌,2018,32(1):68-72.
3.張文玉,黃勇,申洪明等.肺癌患者肺內小結節良惡性的CT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誌,2011,30(11):1604-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