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8.1%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可以「不計成本」。
這意味著寶爸寶媽們隨手按幾個確認鍵,支付金額就能超過單身人士全年大額開銷總和,什麼「大語文、奧精班、物競班」……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
28.1%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可以「不計成本」,57.4%的家長依然認為教育投入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19.4%的家長相信「高投入才能高回報」;38.3%的家長認為可以為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適度負債」。
據調查顯示,七成(71%)內地受訪父母在子女就讀小學前就已開始為未來教育費用進行財務規劃,這一數據在珠三角地區更高達83%,遠高於全球平均58%的水平。在這七成「早鳥」內地父母中,約有43%的父母在子女出生時甚至出生前就已著手規劃未來的教育費用。
教育金規劃的必要性是什麼?
養兒育女的開銷有兩大高峰:一是學前階段,二是高等教育階段。學前階段的支出,無論是每月近2000元的生活費還是每學期10000元的私立幼兒園學費,對家庭而言一般都是沉重的負擔;
動輒數萬元的高等教育費用也不是小數,而子女一般要到18歲後才會上大學,屆時的學費肯定遠比目前還高。
子女教育基金具有剛性特點,因為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受教育。當前,接受高等教育已成為求職基本條件。
教育金有什麼特點?
1、沒有時間彈性:孩子一般6歲上小學,18歲要上大學,隨著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學學歷成了求職的基本門檻,也成了子女教育的基本義務。因為教育金沒有時間彈性,所以更要提早準備。
2、沒有費用彈性。子女上大學的教育費用是固定的,不會因家庭經濟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教育的最大障礙不是子女的智力,而是父母的財力。
3、必須自行準備:在政府或企業就職者有兩筆特定用途的強制儲蓄(個人養老金帳戶用於退休規劃,住房公積金帳戶用於購房規劃),但並沒有專門為子女教育而強制儲蓄的帳戶。
4、準備時間長:數額大雖然每年的子女教育支出金額不算最多的,但子女從小到大持續將近20年,總支出金額可能比購房還多。
5、資質無法控制:父母很難知道子女在獨立前會花掉父母多少錢,這與子女的資質和學習能力有關。是否能考上公立大學,是否需要家教、補習甚至陪讀等都不是父母可以事先掌控的。
教育金具有什麼功能?
1、專款專用:孩子的教育金需求是明確的、剛性的,如果隨意投資理財,可能最後達不到教育金儲存目的,教育金保險可以做到真正的專款專用。
2、強制儲蓄: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預期和孩子未來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來為孩子制定計劃,建議在負擔還不是很重的時候,借用教育金保險強制儲蓄,強制性的每年存入約定的金額,從而保證未來的教育費用。
3、保費豁免:豁免即投保人一旦失去了繳費能力,保險公司會代為繳納,而孩子的保障依然享有,真的做到了「只要你在,我就能一直照顧你」這樣的承諾。
教育金規劃要遵循什麼原則?
即「先保障後教育」的原則,父母為孩子投保,一方面應當提前謀劃未來的教育,但更多地應當考慮眼前的健康成長。
很多父母在保險規劃上不夠清晰,加上保險知識匱乏,可能看到教育金保險能夠為孩子儲備教育金的作用,就毫不考慮的投保了教育金保險,卻不優先購買或者疏於購買健康保障類保險。這就是將保險的功能本末倒置了。
教育金該如何規劃?
1、確定孩子的未來教育目標;
2、了解教育金的費用現狀及未來走勢;
3、梳理家庭財務狀況,明確可以為教育支出投入多少預算(存多少) ;
4、評估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定合理的收益率;
5、根據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怎麼存,如何存) ;
6、在家庭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之間調適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並付諸行動;
7、制定合理的家庭風險保障計劃,以規避教育金漫長周期所面對的非金融風險。
錢怎麼都是花,但怎麼花不一樣。錢在哪兒都是存,但存哪兒不一樣。用保單的形式來為孩子存足教育金,每年繳的保費都凝結著對孩子的愛與期待,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望子成龍是心願、是責任、也是一種幸福、完善準備方能體現父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