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紹
1、磯竿
磯竿,又被稱作是手海兩用竿,最開始的時候,由於自身的輕便特點,不論是在拋竿還是在攜帶方面,都比較省力,所以主要是在大海中進行磯釣的。後來釣魚人發現,其自身調性介於手竿和海竿之間,所以又稱為了淡水釣大魚的利器。一般配合中小型漁輪使用,既能釣遠釣深,又不是臺釣的靈敏性,一般長度和臺釣竿差不多。
2、串鉤
串鉤一般是在一根主線上綁五根子線,並綁上五枚魚鉤的線組,買的成品串鉤的主線長度在1.2米左右,每個子線的長度在8~10釐米左右。為了防止發生互相纏繞,兩個相鄰子線的距離大於兩個子線的總長度,而主線和子線也有不同的粗細號數之分的,主要看對象魚的大小來選擇。魚鉤的話主流的還是使用丸世的鉤形,為的就是方便被動刺魚。
但是在實際做釣時,釣友們通常都會改裝一下成品的線組,主要是嫌主線長度太長了,不方便拋投,或者是魚鉤數量太多了,可能掛到障礙物的機率比較大。或者直接自己綁制,一般直線長度在70公分左右,綁制三枚魚鉤。
二、應對措施
1、在線組上進行改進
冬季魚口輕是客觀事實,我們不可能去有任何的改變的,所以首先就是在線組上進行合理的改善。在魚線上,不論是主線還是子線,都要將線號放到最小,當然是在順利拋投的前提下,而子線的長度也要適當的加以縮短,防止過長的子線對信號的傳導造成影響;在魚鉤上也要縮小魚鉤的型號,有的釣友認為大一點的魚鉤在吃進嘴之後不容易吐出來,但是前提還是要吃進去才行的;在釣餌上,要使用體積更小的活餌,此時蚯蚓太長基本上可以忽略了,紅蟲的話,也要嘗試挑選個體小一點的掛鈎,防止掛多的時候造成擋口。
2、在釣法上進行改進
既然是採取了磯竿串鉤的釣法,那麼在此種釣法實際操作過程中要適當改進一下,要做到「一勤三多」。
一勤:就是要勤搜索魚群,原因就在於冬季的時候,做釣魚種相對較少,除了鯽魚和鯉魚,其它魚都不會進食的,而鯽魚的話又會因趨溫性的特徵,會集聚在一起,所以魚情呈現整體密度小,相對密度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所搜魚群,找到魚害怕釣不到魚嗎?
三多:就是要多搜索魚層,有時候魚層的改變可能是由於天氣原因,導致離底或上浮。那麼我們在找到魚群之後,就要明確魚層的分布。就要求我們要多彈線,多提逗,多收線,彈線是彈主線,讓鉤餌在水層做上下運動;提逗是提主線,讓鉤餌在水裡做前後運動;收線是搖動漁輪,改變鉤餌原來的位置,位移一段距離來搜索魚層。不管怎樣,最終的目的是要使得鉤餌在水裡多方位的移動,以呈現活躍的狀態,讓鉤餌看起來更鮮活,刺激輕口魚。
3、在插杆角度上進行改變
一般我們都是在岸上做釣的,所以為了讓魚線和水面呈現更好的角度利於觀察吃鉤信號,魚竿都是使用地插豎著放在上面的。所以魚竿和地面的夾角就決定了子線在水裡的狀態,魚竿和地面的夾角越小,子線離水底就越近,也會有更多魚鉤接觸水底,反之亦然。那麼在魚層不確定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多支魚竿同時做釣來搜索魚層,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每個魚竿的插杆角度。當某一支魚竿上魚的時候,其它的魚竿可以使用同樣的角度來集中釣定層。當魚情發生變化時,再重複以上步驟,找到魚層。
4、更換其它釣法
釣法一:筏竿釣法
這裡的筏竿是指淡水釣所使用的筏竿,可以拋投,竿稍多用玻璃纖維杆體,非常軟且富有彈性,所以即使在很小的外力下作用下,竿稍也能有動作,在冬釣輕口鯽魚的時候,非常的合適。在線組搭配上同樣是以小鉤細線為主,但是筏竿在拋投的時候,由於竿稍軟,所以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勁硬扔,而是要借力使力,利用魚竿的柔韌性將線組拋到釣點。在做釣的手法上,當魚不吃鉤的時候,要將線杯鬆開,為的是在抬竿的時候不把串鉤提離原來的窩點,然後用竿尖抖動主線,以實現逗釣的目的。
釣法二:磯竿滑漂釣法
如果不想更換魚竿的話,可以使用滑漂釣法來替代串鉤釣法,使用懸墜釣的方式,肯定就能抓住細微的吃口信號了。具體的操作方法,我之前的圖文也有說到,感興趣的釣友可以去找一下。需要注意的是,釣輕口鯽魚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浮漂吃鉛量使比較小的,所以就要採用雙鉛釣法,在主線上掛一個鉛皮用來平衡浮漂的,在八字環上面再加一個鉛,其重量取決於能否順利拋竿到窩點。為了更好的使輕口魚出口,下面的鉛皮座上面的太空豆要打開,減少魚拉線組的阻力,這樣浮漂的信號就更容易表現出來了。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也歡迎朋友們關注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