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武功天下第一的全真教主發出「重陽一生,不弱於人」的《九陰真經》,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能夠橫貫射鵰三部曲數百年時間,引得江湖上頂尖高手紛紛高呼「真香」?
《九陰真經》第一次粉墨登場是出自《射鵰英雄傳》,並作為《射鵰》一書的一條暗線貫穿始終,天下五絕個個與此有關,更催生了一個影響後世的極為深遠 的概念——華山論劍。
作為公認的天下武學的樊籠,《九陰真經》的武學高度自然不必說。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主要是內功修習法門,已經出現的有《鍛筋洗髓篇》、療傷心法、解穴心法、移魂大法、梵文總綱等;下卷則主要是外功,比如九陰神抓(九陰白骨爪)、摧心掌、橫練功夫,甚至還有陣法。說一句《九陰真經》包羅萬象一點兒也不為過。
正是因為《九陰真經》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太多,只需要隨便學得其中一兩樣,就足以縱橫江湖,典型的就是「黑風雙煞」,憑藉著半吊子的「九陰白骨爪」就足以令江湖聞風喪膽。而有機會修習過《九陰真經》的人也實在不少,前前後後總不下於十數個,那麼,在這麼多人中,誰才是真正的集大成者呢?
小侯試著梳理出練過《九陰真經》武功的top10,排名僅為一家之言,希望和金庸武俠愛好者們一起探討。
10.楊康
楊康曾和梅超風短暫學習過《九陰白骨爪》,並且曾用該武功殺死過「江南七怪」中的韓寶駒,當初和穆念慈比武招親時,也曾使用「九陰白骨爪」和楊鐵心對過招,在該門功夫上的造詣屬於入門水平。
但一來楊康本身是個繡花枕頭,武功不高,二來梅超風自己對《九陰真經》中諸多道家奧義理解不透,傳到楊康手裡,就更加少之又少了。所以 楊康雖然會一點點《九陰真經》中的功夫,但也只是皮毛中的皮毛。
9.陳玄風,梅超風
五絕以下,二代弟子中,武功相差都不太大,雖略有參差,但總體處於同一水平。但「黑風雙煞」硬是憑著偷來的《九陰真經》下卷將自身武功提高了一個檔次,遠在陸乘風、朱子柳及全真諸道之上。
總體來說,梅超風在《九陰真經》上的造詣要高出陳玄風。這主要來自於陳玄風死後,梅超風經年累月的練習,加上又讓馬鈺和郭靖無意中點撥,明白了 幾處苦思不得解的關竅。但前期梅超風畢竟還是要弱於陳玄風。陳玄風在世時,一直不肯讓梅超風看到秘笈,都是自己練好後,轉授給梅超風。但畢竟理解上已經走上偏路了,把好好的「催敵首腦」理解成要拿人的頭骨練功,結果越練越邪。
除「九陰白骨爪」外,「黑風雙煞 」還研習過摧心掌,橫練功夫刀槍不入,雖然沒有點明是《九陰真經》裡的,想來也不會是黃藥師教他們的。如此說來,「銅屍」、「鐵屍」受《九陰真經》的恩澤頗深。畢竟二人擁有完整的下卷書籍,比之那些練得不完整的在先天上就加了分。
但「黑風雙煞」吃虧的地方在於兩點,一是內力不夠,主要靠外功 招式厲害 ;二是悟性略顯著急,對道家的諸多隱喻和法門都無法理解,所以梅超風才會練著練著走火入魔。
8.宋青書、周芷若,張無忌
《九陰真經》在襄陽城破,隨著郭靖黃蓉夫婦戰死襄陽,在江湖上銷聲匿跡,唯一的殘本是黃蓉記錄在倚天劍屠龍刀裡的一些速成的武功,如摧心掌、九陰白骨爪等。
這些武功後來被周芷若得到,練成後在屠獅大會上大殺四方,威風八面,讓人嘆為觀止。周芷若又將其中武功傳給了宋青書,宋青書就曾憑藉「九陰白骨爪」格殺了丐幫掌缽龍頭和執法長老,周芷若也 曾藉此殺了杜百當夫婦,打傷了 趙敏,戰平了俞蓮舟和殷梨亭聯手,並一度讓張無忌「甘拜下風」,雖然張無忌放了水,但不可否認的是,修煉了九陽內功和九陰外功的周芷若,可謂是九陰九陽都修煉了的第一人,武功之高,已在江湖超一流高手之列。
周芷若所得到的《九陰真經》從完整度上來說,是不如梅超風的。但「黑風雙煞」所缺乏的兩點,周芷若都具備。一是悟性奇高,深受滅絕喜愛;二是內力高強 ,這主要是得益於張無忌。在孤島上周芷若以受傷未愈為由,哄騙張無忌為他輸送了不少九陽真氣。所以周芷若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有如此大的突破,一下子躍居一流高手之列,甚至可以和 「三渡」之一掰掰手腕。
倚天劍和屠龍刀的秘密暴露後,《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都落到了張無忌手裡。書中沒有明確交代張無忌練了《九陰真經》,但我們姑且相信 他練了(否則他和趙敏漫漫餘生怎麼打發),由於 張無忌的悟性又在周芷若之上,所以張無忌的造詣又較周芷若為高。
但從張無忌而後,《九陰真經》就此絕跡江湖,高明的武功,如「降龍十八掌」、「獨孤九劍」、「易筋經」等,都能夠傳世,即便是「北冥神功」也能以「吸星大法」的變體流傳後世,《九陰真經》包括張無忌自己練的《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都從他這裡開始失傳,不得不說,張無忌在武功傳承一事上,難辭其咎。
7.楊過、小龍女、黃衫少女
楊過和小龍女的《九陰真經》是王重陽刻在古墓石室中的殘本,是王重陽為了克制玉女心經特地摘出來的某些章節,書中有明確說明,楊龍所學的《九陰真經》不如黃蓉。但即便如此,也已經包含了解穴手法以及移魂大法等諸多妙招,算是涉獵到了上卷中的內功部分了。
黃衫少女和楊過一脈相承,她的《九陰真經》自然也是來自楊過一脈流傳下來的,由此可知,楊過應該也是會「九陰白骨爪」的。所以王重陽 留下的雖然是殘本,但包含的內容著實不少。
6.洪七公、一燈
洪七公和一燈本身都是五絕實力,兩人練習《九陰真經》的初衷都是為了療傷。洪七公是先練習了《鍛筋洗髓篇》,後又經郭靖傳授,學到了 梵文總綱。一燈則是直接修習了梵文總綱。這兩者都是高深的上卷內力部分,不僅讓二人的傷勢在極短時間裡痊癒,更是讓二人的修為突飛猛進,更上一層樓。
二論的時候,黃蓉偏袒爹爹,所以有言在先,洪七公沒有使用《九陰真經》的功夫,所以沒有拿下逆練《九陰真經》的歐陽鋒,讓歐陽鋒糊裡糊塗地奪得了天下第一。
5.歐陽鋒
《神鵰俠侶》第十一回《風塵困頓》裡有一段話:
自華山二次論劍之後,十餘年來洪七公與歐陽鋒從未會面。歐陽鋒神智雖然胡塗,但逆練九陰真經,武功愈練愈怪,愈怪愈強。洪七公曾聽郭靖、黃蓉背誦真經中的一小部分,與自己原來武功一加印證,也是大有進境,畢竟正勝於逆,雖然所知不多,卻也不輸於西毒。兩人數十年前武功難分軒輊,此後各有際遇,今日在華山第三度相逢,一拚功力,居然仍是不分上下。
這段話裡有一個關鍵詞叫「正勝於逆」,如果二人所學內容一樣多的話,洪七公定然要勝於歐陽鋒的。但歐陽鋒所知道的內容卻相當於全本了。甚至梵文部分也有,只是被郭靖顛而倒之,又被黃蓉胡亂解釋,才練得瘋瘋癲癲。但正因為怪招頻出,所以往往出其不意,《九陰真經》的造化,在歐陽鋒手上,居然另有一番妙用。
所以你不得不感嘆《九陰真經》的神奇之處,梅超風錯練,練成了一代高手,歐陽鋒逆練,練成了一代宗師,郭靖等正練,更是成就了「俠之大者」,容錯率之高,當世無二。
4.黃蓉
黃蓉也是能把全本《九陰真經》上下卷都背得下來的人,梵文部分也懂。但黃蓉的問題主要在於練習武功不務實,前期仗著老爹黃藥師,後面又有丈夫郭靖,所以武力值對於她來說,幾乎沒有不夠用的時候,所以她雖然都知道,但沒有都練,這也導致了守襄陽的時候,霍都上門挑釁,孕期的黃蓉無法應對的囧境。
而且黃蓉也不是那種見啥都練的武痴型人物,而是追求招式好看和實用並存。前期學落英神劍掌、玉簫劍法、逍遙遊都是如此,但到了後期,基本上只使用打狗棒法了。《九陰真經》對於黃蓉來說,或許都知道,但並沒有都練。
3.周伯通、王重陽
都知道,且都練了的,周伯通算是一個,王重陽算半個。
王重陽算是第一手接觸到《九陰真經》原本的人。他雖然立志不去練裡面的武功,但到底抵不住好奇心,這才有了活死人墓的「重陽遺刻」,《九陰真經》本來就是道家功夫,王重陽一身武功也是得自於道家,加上王重陽的天賦過人,《九陰真經》到了他手上,按照書上所說,短短十餘日,便已「融會貫通」。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郭靖之所以會「天罡北鬥陣」,都是從《九陰真經》中悟出來的,以王重陽的悟性,不會想不到,所以不知道王重陽創「天罡北鬥陣」的時候,有沒有借鑑《九陰真經》,畢竟,小說裡沒說「天罡北鬥陣」是華山論劍之前創的,還是華山論劍之後創的嘛!
周伯通在《九陰真經》上的造化,比其師兄並不會低到哪裡去。周伯通練習《九陰真經》,雖屬偶然,本來是想戲弄郭靖,但教著教著,自己也練會了。他是真練了,不像黃蓉,是知道但不練,所以周伯通比之黃蓉,自然要更勝一籌。
但周伯通也好,王重陽也罷,他們雖握有最全面的資源,但沒有郭靖黃蓉的造化,所以他們並不知道梵文總綱,而這一部分內容,卻相當關鍵,所以比之郭靖,卻又有所不如了。
2.郭靖
郭靖的悟性真的算不上高。但說來也怪,《九陰真經》的諸多妙用,卻又都是郭靖自己悟出來的。桃花島上,東邪、西毒、北丐三人簫、嘯、箏相鬥時,郭靖就已有感悟,後來又學習了《鍛筋洗髓篇》,在牛家村活學活用了療傷功法,從一燈大師處了解到了梵文總綱,後又自己悟出了天罡北鬥陣法,再到最後和歐陽鋒在石室中互相印證,讓他對於《九陰真經》的領悟,直接到達了五絕的同一高度。
所以論及全面性和深刻性,郭靖都是真正的集大成者。比如周伯通不知道梵文部分,黃蓉領悟不到「天罡北鬥陣」,下卷的外功諸多法門,郭靖雖然沒在人前用過,但並不代表他不會 ,否則何以流傳後世,恩澤百餘年後的周芷若等人?
1.黃裳
如果不算黃裳。郭靖算是《九陰真經》集大成的天下第一人。但畢竟又黃裳的存在,所以郭靖只能屈居第二了。
這樣一門厲害的武功,有內功心法,有外功招式,有進攻的(九陰白骨爪),有防身的(橫練),有中文的,有英語的(咳咳,不好意思,是梵文的),有陣法(天罡北鬥陣),有醫學(療傷心法),還有點穴解穴的,可謂是只要能想得到的,這裡面都能找得到。所以創出這門功夫的黃裳有多厲害,也就不用說了。對於《九陰真經》的領悟,更有誰比他更加深刻呢?
當然了,以上只是粗略的做了一下排名,真要細排,梅超風和陳玄風固然能分個高下,宋青書與周芷若也不在一個檔次,但因其傳承一致,故而放在了一起。所謂見解不同,排名也就不同。小侯的眼裡是如此這般,也許到了其他人眼裡,又是另一番光景呢?
而武俠小說的魅力也正是在於此,同一本書,看的人見解不同,所能領悟的自然不一樣。正是因為有了《射鵰》,有了《九陰真經》,才有了其樂無窮的探索和精彩紛呈,有了這搖曳多姿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