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亦古飾品。
本文內容所表述的,是出於本文作者對玉飾品文化的熱衷,本文內容所表達的僅是,本文作者,在欣賞玉飾品過程中的一點點心得,僅供參考。
識別一件玉飾品的優劣,不懂材質,僅從玉飾品的工藝角度,也能做出初步判斷。
玉飾品的形制,主要以玉墜、玉牌、立體動物,鏤空掛件,等一些題材為主。
判斷一件「現代玉飾品」的優劣,首先主要需注意:判斷這件玉飾品是「天然玉料」,還是人工「合成料」或是「高仿真合成料」!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兩者價值真是天壤之別。
現代玉飾品如果是,普通的人工「合成料」,僅從玉飾品的工藝,就可以看出它是合成的還是天然的。另外普通合成料,大部分會,有內部存在「氣泡」的現象。天然玉料是絕對不會有氣泡的。
普通合成料製做成本低,成品價值低廉。不會用「機械雕刻」工藝製作,機械雕刻工藝,就是自動程序控制的雕刻工具機,快速一次性雕刻成的。「機雕」工藝會增加成本,普通「人工料」不會使用。同樣更不會用手工,雕刻一塊普通合成料。
普通合成料的工藝,基本都是「模具工藝」,就是說合成料,在製作過程中還沒有冷卻凝固時,直接注入模具,或是用模具快速壓制而成的,仿玉雕飾品。
模具工藝的特徵是,具有「脫模特徵」比如說模具製作的浮雕牌飾,它所有的圖案,凸起部分都會顯現,根部寬頂部窄的現象,這樣才有利於脫模。模製浮雕飾品圖案,給人感覺死板沒有變化。
普通合成料最典型的特徵是,沒有鋒利邊角,所有的邊角都是統一弧度的圓角。這也是為了有利於脫模。普通合成料特徵明顯,比較容易識別。
飾品合成料中,比較難識別的是「高仿真」合成料,這種料的亂真能力,不可小視。製造者也很會捕捉購買者的心裡,往往會蒙蔽一些有「撿漏」想法者的眼睛!
作為飾品收藏角度來說,我們很有必要,找到識別高仿真料的方法!
高仿真料,高明在,它的顏色、硬度、比重、雕工,都能十分接近真玉的外觀和質感。尤其接近「最高品質」玉料的樣子!稍一馬虎就有可能被其蒙蔽。所以千萬不要抱有幻想,能夠花很少的錢買到頂級的玉飾品。
「高仿真」合成料,合成時是經過高壓處理的,裡面很少存在氣泡,而且硬度可以達到6度以上,已經超過一般玉料的硬度,很接近和田玉的硬度。顏色是白黃青墨一應俱全。而且製作時會採用先機器雕工,之後手工雕刻修整工藝。甚至有純手工雕刻的,而且雕工還不會亞於,真玉的雕工。
高仿真合成料畢竟是合成的,與真玉有本質上的區別,合成料「性脆」,雕刻時容易產生「崩碴」現象,這也是鑑別時的一個要點,高倍放大鏡觀察,崩碴呈現貝殼狀光亮斷面。因為這個特質,所以用陀輪陀制時,就會受限制,雕刻出來的線條顯得僵硬,不圓滑不自然,仿製的玉飾品整體感覺,也是看著死板不靈活,這種沒有靈活氣的視覺感受,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另外,高仿真合成料,質感通體一致,沒有變化。即使是有的能仿製出,真玉的內部機理結構。也還是給人感覺,質地均勻的像玻璃的「均勻感」。
古玉飾品,從工藝角度初步判斷優劣
古代琢玉工匠,多數都有按材施藝,按料施工的慣例。所以極佳上好的雕工,只會出現在質量上乘玉料上,雕工好玉料就一定差不了。
古玉飾品,器物造型和圖案紋樣,結構和比例都不會有問題,古代制玉工匠都是,有師從關係,即使是徒弟在雕刻,也會在師傅的監管之下,不會壞了自己手藝的名聲。他們終身只專注於雕刻行業。作品自然是技藝精湛,雕工熟練流暢。
一件古玉飾品的工藝好壞,有幾點觀察方向,玉器要整體比例協調,圖案布局合理,琢刻工藝精緻流暢。玉器表面,平整部位的平面和弧面,要磨製的平滑,利用反光點觀察,沒有不協調的起伏和凹凸。雕刻線條轉弧處要順暢有外張力。人物面部手部是工藝優劣體現的關鍵。動物的比例姿態動勢,要活靈活現。翎毛花草,都要給人感覺形象生動,呼之欲出。
達到這些標準的,古玉飾品,玉雕工匠都是要付出很大的心血的,所以玉料一定不會太差,一定是質地優良,品質尚佳的古玉飾品。
新玉飾品,從雕工角度分辨優劣,和識別古玉雕工的方法相似。工藝精緻者玉料自然精良。只是新玉要結合玉料的產地品種,來估計價值。還要結合個人喜好!
飾品文化14、敬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