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國警方在紐約查封了30多萬雙假耐克,涉案總值超過3100萬美元。這些來自中國的假鞋驚呆了美國人,為此《紐約時報》的記者還專程跑到中國做調查採訪。自此,福建蒲田假鞋之名走出了國門,傳遍了世界。
雖然,我們常常把「蒲田」和無良醫院認知掛鉤。但在福建蒲田,造鞋才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讓中國都穿得起茗牌鞋」!這是「蒲田鞋」廣為人知的一句玩笑話,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呢?
有媒體曾報導:國內市場上10雙假鞋裡,有9雙從蒲田發貨。全球每3雙耐克鞋中,便有一雙是來自蒲田的仿品。
2017年年初,有媒體曝光了蒲田一家假鞋門店,老闆的電話和微信被無意中曝光。沒想到他完全有恃無恐,甚至把這次曝光當成了免費宣傳。
「我蒲田有10家店,曝光一個正常」。店主老闆表示,店鋪的銷量一直很好,通過此次曝光,越來越多的人加他微信詢價購鞋。
「比如一雙鞋子淘寶賣5000塊,我去賣500塊,馬雲還不馬上給我封店啊,微信就挺好」。
在老闆眼裡,封店是件小事,價格高昂的證品不如「高仿鞋」好買。
微商大行其道後,讓「蒲田鞋」有了新的銷售渠道,在淘寶上不好賣出的高價,可以通過一層層的朋友圈分銷賣給消費者。
蒲田鞋為什麼生命力如此頑強?
除了多年的行業沉澱外,從產品到推廣渠道蒲田鞋業為了造假可謂花樣百出。
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視頻:拿著蒲田NB與證品NB進行正規質量檢測,經過了耐磨測試、抗彎折測試和剝離測試後,真鞋和假鞋質量區別不大。
「我媽花幾千塊買了一雙真耐克,後來發現朋友圈的耐克只要幾百。媽媽轉頭就把假鞋退回了專賣店,還沒被專賣店發現。」這是網上流傳的段子,似乎有的消費者對於便宜的假貨並不反感。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不反感假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假鞋。早時候,有很多人會把買回來的鞋放到虎撲上,求鑑定真假。最開始,蒲田鞋在虎撲大神們的面前無從遁形。後來,蒲田鞋竟然把虎撲大神們的鑑定意見慢慢接受了。根據專業意見,逐漸改良製鞋工藝。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蒲田與臺灣隔海相望,因此吸引了大批臺商來蒲田創辦製鞋廠。這些鞋廠最早為世界大品牌代工,鞋業逐漸成為蒲田的支柱產業,甚至接近當地GDP的一半。
隨著訂單越來越大,總會有滯銷的鞋滯留在當地,這些鞋被當地人轉賣,由於人工和土地成本低廉,當地人獲利頗豐。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賣鞋」有利可圖,代工廠的工人開始往外偷圖紙。從「假鞋」小作坊做到了大工廠,蒲田慢慢變成「假鞋之都」。
蒲田鞋是隨著電商平臺一起崛起的。曾有媒體報導,有的人靠蒲田鞋在「雙11」一天賺了400多萬。一雙假的「耐克」成本不到100塊,去除渠道費用,流入到消費者手裡也遠遠低於證品售價。
有關部門雖然多年打擊「蒲田假鞋」,但難從根本上遏制。
還記得被法國人「盜」走的國產飛躍鞋嗎?
2005年,來自法國的 Patrice Bastian 在上海旅居。在一次武術課上 Patrice 看到飛躍,他決定重新設計改良並加以理念包裝,最後,法國人搶註了飛躍商標,國貨經典被生生擄走。
這雙在中國賣還不到50塊的鞋,在法國鍍個金就翻了十幾倍價格,成為了國外明星潮人們紛紛爭搶的「網紅鞋」,轉身成為價格暴漲的歐洲潮品。
當法國人搶走中國飛躍的商標後,當 Celine 小白鞋抄襲中國回力鞋後,我們才意識到國貨品牌的價值。曾經近在眼前不珍惜,如今遠在天邊穿不起。
好啦,蒲田鞋的故事講完了,你和我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