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種、湯種、中種法與麵包技法

2021-01-10 焙烤食品博士杜德春

燙種法:

燙種法:是在麵團中加入熟麵糊,能夠提高麵包的持水量、使麵包氣泡細化;麵包倍加柔軟,保溼時間極大地延長。麵包撕開後能有片狀羽毛或拉絲的效果。

65度湯種法是燙種法的改良法,即為將麵粉加水後加熱至65度,使澱粉糊化,糊化的麵糊稱為湯種。因為澱粉被糊化後吸水量增多,另外一般湯種麵包都是高溫快速烘烤,所以烤出來的麵包才特別柔軟有彈性。

原料:高筋麵粉80克、糖6克、熱水60克、黃油30克

做法:酥油切小塊,加入熱水煮至沸騰,再加入高筋麵粉和糖,攪拌均勻,揉成團,涼後包保鮮膜放冰箱冷藏18-24小時

湯種法:

湯種:燙種高筋粉/麵粉:水=1:5:32%

製作:小火加熱攪拌成糊狀,放涼,蓋上保鮮膜冷藏12到24小時。

高筋粉100%,奶粉5.2%,細砂糖18%,鹽1.5%,酵母1.5%,雞蛋10.5%,水28%,黃油10%;除黃油以外的材料攪拌成團,加入黃油繼續揉至光滑有薄膜,28度下發酵至2倍大。排氣,分割滾圓,鬆弛10到15分鐘,整形,38度下發酵45分鐘,烤制。

手工麵團在揉制的過程。如果揉了55到60分鐘,麵團依然比較粘的話,可以把面放放到溫暖處發酵到2倍大。取出,麵團如果很粘,可加少許乾麵粉當手粉,或者拍扁,入冷凍室20分鐘稍微凍硬。在拿出來分割整形。

中種法:

中種麵團:1、高筋粉70%。酵母1%,糖2%,水42%攪拌成團,26度的條件下發酵3到4小時,也可冷藏發酵17小時。

主麵團:1、高筋粉30%,糖18%,鹽1%,奶粉4%,雞蛋8%,酵母1%。水8%,黃油8%;除黃油外的材料,中種撕成片,加入主麵團材料揉成團,加入黃油繼續揉至光滑擴展。發酵30分鐘,分割滾圓,鬆弛15分鐘,整形,38度下發酵45分鐘,入烤箱烤制。

隨筆經驗:

面種溫度 種面發酵時間

5℃ 15-18小時

10℃ 10-11小時

15℃ 7-8小時

20℃ 4-5小時

25℃ 120-15分鐘

30℃ 60-80分鐘

35℃ 30-40分鐘

注意:

1、5-15℃屬低溫發酵法。(最佳)冬天不必進冰箱,室溫即可達到最佳效果

2、20-25℃屬中溫發酵法。(尚可)

3、30-35℃屬高溫發酵法。(最差)

4、第二次攪拌水溫:

冬天低溫以酵法必需用溫水在40-60℃操作。

夏天低溫以酵法制水溫在5-10℃操作,夏天高溫發酵第二次水溫,必需全部用碎冰攪拌麵團。

中種法的發酵:中種麵團攪拌均勻之後應該用一個不鏽鋼桶或是塑料桶裝起來。最好是蓋上蓋子。

中種法;是分兩次攪拌的方法,即先攪拌中種麵團,使其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再與其他部分混合攪拌形成製作麵包的麵團。因為酵母最怕糖,鹽,油脂。因次中種法能使酵母在第一次面種中發酵良好,使水份完全滲透於麵粉, 使其水含量增加,經過第二次攪拌後,把氣泡全打掉,達到柔軟、組織細密效果。

用中種法製作麵包,種面的溫度環境非常重要,發酵時間過頭或不足都不能製作好吃的麵包,時間溫度是最關鍵。

中種法麵團最後醒發較快,體積大,柔軟,老化慢,不論製作者技術都可以整出好麵包,而且麵團溫度,發酵管理可以很彈性。

但缺點在於過份發酵麵團會有酸味,小麥香亦流失,因為中種麵團水含量較大,分割後很難整形,而且時間上沒有直接法那麼快,也比較麻煩。

總之選用中種法製作有其好處?,也有其缺點,我個人覺得,自己在家做東西吃,就要花點時間,畢竟自己吃而中種法給我第一感覺就是在最後醒發比較快,比直接法縮短一半時間。出來麵包體積比直接法麵包要大。這就是我的感覺,其實我也想做隔夜中種,但考慮到冰箱沒有太多空間存放,所以放棄, 我一直都用現打中種法,而做隔夜中種口感會更好要知道酵母活力很強經過一夜,麵團也會膨脹, 所以做隔夜中種有幾個注意點;

①種面需要用體積大。密封容器裝,以免麵團經過一夜膨漲到處都是。

②隔夜種面酵母只要加原配方一般,若配方中有蛋也要減半,蛋白質有助於酵母醒發。

麵包基本工藝流程:

目前麵包的製作基本為三種:一、中種法:是分兩次攪拌的方法,即先攪拌中種麵團,使其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再與其他部分混合攪拌形成製作麵包的麵團。二、宵種法:是中種法的一種,指在第一天下班前攪拌好中種麵包,第二天上班時使用。三、直接法:是直接進行一次攪拌的方法。

圖片

現在市場大部分採取「直接法」工藝流程如下:

一、麵團的攪拌:麵團的攪拌主要是麵粉等乾性物質得到完全的水化,加速麵筋的形成的過程。

麵團的攪拌有四個階段:

1、水化物質:和水性物質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的且粘溼的麵團,整個麵團不成型,無彈性,麵團粗糙。

2、成團階段(:又稱麵團捲起階段)麵團中的麵筋開邕形成,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的吸水膨脹,由於面盤的形成,已形成麵團,這時麵包已不再粘連攪拌缸的缸壁,用手觸摸麵團時仍然會粘手,沒有彈性,且延伸性也不好。

3、麵粉充分形成階段:(也叫麵筋擴展階段)

隨著繼續攪拌,麵團逐漸變軟,麵團表面逐漸乾燥而有彈性,且表面有光澤,有延伸性,但麵團用手拉時易斷。

4、麵團攪拌成熟階段:(又叫麵筋完成階段)

這時麵團很快變的柔軟,不易粘手,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彈性。表面乾燥而有光澤,用手拉麵團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邊整齊(不顯鋸齒狀)

圖片

二、基礎醒發:

基礎醒發是麵包整個工藝中最重要的一環,麵團在基礎醒發的過程中,麵筋得到充分的氧化(麵團在攪拌時其實也是一個充氧的過程)麵團的延伸性更好,麵團的發酵是一個複雜的生化反應的過程,糖類物質被分解轉化。所轉化的葡萄糖和果糖與蛋白質會發生美拉德反應而產生麥香味。基礎發酵對麵包的作用很大,如:對麵包的保鮮期,麵包的口感,柔軟度和形狀等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基礎醒發的理想的溼度為27C相對溼度75%,時間最少也要30分鐘以上。

三、分割:

就是通過稱量把大麵團分割成所需要重量的小麵團。

四、滾圓(搓圓):分割後的麵團不能立即成型,必須要搓圓,通過搓圓使麵團外表形成一層光滑表皮。利於保留新的氣體,而使麵團膨脹。光滑的表皮還有利於以後在成型時麵團的表面不會被粘連,使成品的麵包表皮光滑,內部組織也會較均勻。搓圓時儘可能不用麵粉,以免麵包內部出現大空洞,搓圓時用力要均勻。

五、中間醒發:中間醒發就是指通過搓圓後的麵團到盛開之間的這段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具體要看當時氣溫和麵團鬆弛的狀態,看麵團的狀態顯示是適合所做麵包的成型要求。中間醒發的目的是為了使麵團產生新的氣體恢復麵團的柔軟性和延伸性,便於麵團產生新的氣體恢復麵團的柔軟性和延伸性便於成型,中間醒發可以在室內進行也可在暖房裡進行,如在室內進行要注意不要便棒表面結皮,如果在暖房裡進行也要防止醒發箱溼度太大,而使麵團表面發粘,中間醒發的相對溫度是70%~75%溼度為27~29C。

六、成型:成型也叫整形,就是把經過中間醒發後的麵團做在產品要求的形狀。一般主食麵包的整形比較簡單,有整形機就方便了。用手工操作,通過二次擀開捲起後放入模具壓實就可以了。花色麵包的成型就比較複雜了。這裡就沒法一一述說了。

七、最後醒發:最後醒發就是把成型好的麵團放入暖房,使麵團中的酵母重新產生氣體使麵團體積增大,最後醒發的溫度為35~38C。相對溫度是為80~85%,如果溫度過高麵團內外的溫差較大,使麵團醒發不均勻,會引起內部組織不好。過高的溫度還會使麵團的表皮的水分蒸發過多,過快面是造成表面結皮,成品表皮會很厚。溫度如超過40C,還會使麵包產生酸味,只是因為乳酸最佳的繁殖溫度是40~45C,如果在這溫度下醒發,乳酸菌會迅速殖而使麵包變酸。溫度過低則醒發過慢,時間較長,還會便產品扁平。醒發時要注意,不要使麵包的醒發過度,醒發過度的麵包內部組織粗糙,形狀不飽滿等,其實麵包的烘烤:體積並不是越大越好。一般醒發到成品體積的80~90% 。有些產品醒發到70%就可以了。

八、烘烤:烘烤是把麵團變成成品的一個過程,整個過程很複雜。在這個過程 中,生物活動被制止;微生物和酶被破壞,澱粉充分的糊化;同時糖類物質及蛋白質發生美拉反德反應而產品香味及色澤。麵包烘烤綜合了物理,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反應的變化,是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九、麵包的冷卻和包裝:麵包冷卻不可少,因為麵包剛出爐時表皮乾脆而內心柔軟,還要讓其在常溫下自然散熱。如果用電風扇直接的吹,會使麵包表皮的溫度急速下降,面內部的水分不能自然排出,水分就會回流而使底部含水量不定期度,最終會合麵包粘牙及保質期變短(底部發黴)。當麵包充分冷卻後就要及時進行包裝。一是為了衛生避免在運輸、儲存和銷售過程中受到汙染;二是可以防止麵包的水分過分損失,防止麵包老化,合麵包保鮮期延長。三是美觀漂亮的包裝也能增加消費者的食慾。

十、製作過程:攪面-鬆弛-分割-搓圓-整形-醒發-烘烤-冷卻-包裝-存儲。

相關焦點

  • 烘焙世界你不懂:麵包 燙種、湯種、中種法比例.
    工業食品烘焙原料 麵包 燙種、湯種、中種法介紹燙種法:燙種法是在麵團中加入熟麵糊,能夠提高麵包的持水量、
  • 麵包發酵技術~~燙種、湯種、中種法+方法林林總總~~
    燙種、湯種、中種法
  • 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和燙種法
    好多焙友問我什麼是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和燙種法,在這裡寫一下我掌握的知識和我的理解,寫得不對的還請指正。
  • 麵包 湯種、液種、中種法介紹
    • 適用麵包類型:本身口感較為粗糙的吐司,或小餐包中種法就是將麵團材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中種麵團,一部分是主麵團,先將中種材料揉成團,發酵之後再和主麵團的材料混合,之後的步驟和直接法基本一致。根據中種麵團製作方法的不同,其分別是普通中種法、冷藏中種法、100%中種法。
  • 【烘焙小貼士】你真的了解麵包嗎?麵包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的區別詳解
    對剛接觸烘焙剛剛開始要做麵包的新新手來說,看見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和燙種法的確很容易一頭霧水,下面講解一下吧!【直接法】這是最基本的麵包製作方法。是指將麵團所有材料混合進行攪拌,然後發酵製作。中種法的優缺點同樣明顯,個人覺得唯一的缺點就是耗時比較久,但是發酵時間比較靈活的優點可以瞬間彌補這個缺陷。另外中種法製作的麵包成品組織細膩柔軟,老化相對較慢,並且長時間發酵也給麵包帶來比較獨特的味道。
  • 用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做麵包的區別
    做麵包的方法有幾種,您知道嗎?從大體的方向來說,可以分為:直接法、中種法和湯種法三種。
  • 中種、湯種、波蘭種、意式酵頭、魯邦種,那些搞暈我們的麵包種.
    在麵包製作中,我們經常看到中種法、湯種法、燙種法等各種專業術語,作為烘焙小白完全一臉蒙圈,這都是什麼鬼!
  • 區分麵包的湯種、中種、初種、魯邦種……
    最近常常有收到同學提問說經常看到湯種、中種、初種、魯邦種等等……那麼多種真是傻傻分不清楚……不同的種又做不同的麵包真是複雜……確實,麵包的術語裡面,涉及到「種」這個字的非常多,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整理一下,這些「種」寶寶們。
  • 中種、湯種和直接法的區別
    【麵包製作的幾種常見方法】從大的方向來分,麵包製作主要包括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三大類,然後其中又會細分出很多分支,比如100%中種,冷藏中種、65度湯種等等。下面就分別為大家詳細的解釋一下。【中種法】所謂中種法,就是將麵包的原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中種麵團,另一部分是主麵團。先將中種麵團材料混合揉成麵團,然後進行第一次發酵。發酵完成後再與主麵團材料混合,揉出筋膜,整形後進行2次發酵,最後烤制。這樣製作的麵包稱為中種法麵包。
  • 烘焙圈子:麵包大法 —— 湯種法~~湯種麵包的湯湯水水全給你!
    當然如果您沒有溫度計,也可憑直覺,當用筷子攪拌麵糊時出現紋路,麵糊成白色漿糊狀,略帶透明的感覺,即說明湯種製作成功。加熱方法可以選擇直火(小火)慢慢加熱,或者隔熱水加熱。也有人使用微波爐加熱,個人覺得不是很容易控制。其實湯種法應該是由「燙種法」改良而來,燙種是用熱水直接將麵粉燙熟,然後再加入麵包麵團中揉面。也是起到一個保持水份的作用。當然,現在我們基本都用湯種的製作方法了。
  • /麵包知識/中種、液種、燙種、老面、天然酵種解析!!
    做麵包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中種法、液種法、燙種法等等那今天,來帶大家認識並學習這些面種……
  • 做麵包用中種還是湯種好
    先上圖一個好吃的麵包,在你的手觸碰他的那一刻,基本就已經確定了,鬆軟,蓬鬆,勁道,拉絲,組織結構清晰。但是很多新手小白,做出來的麵包都會變成歐包,氣孔粗大,外皮粗糙,口感硬化,放上一兩個小時基本就成了真正的雜糧歐包了!
  • 做麵包這些小知識您了解嗎?中種法,直接法,湯種法聽我來解釋
    麵包,早餐的常客,吃法也多。所以每周怎麼也得做兩個。這次的100%中種北海道吐司不得不誇一下,太好吃了!柔軟,奶香實足,彈性也不錯,要狠狠誇一下,哈哈。經常有朋友會問我什麼是中種啊?其實,自己做麵包學問真的不少。
  • 解析麵包小白傻傻分不清楚的湯種、中種、初種、魯邦種……
    最近常常有收到同學提問說經常看到湯種、中種、初種、魯邦種等等……那麼多種真是傻傻分不清楚……不同的種又做不同的麵包真是複雜……確實,麵包的術語裡面「種」的意思是「植物發芽的種子」,「事物的起源」。麵包中所有這些「種」的製作,屬於製作很多麵包的第一步,它們是我們製作某一類麵包的「種子」、「起源」,並且對該麵包成品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其中,發酵種是一個大類。
  • 烘焙入門教程之中種、湯種和直接法的區別——麵包製作方法詳解
    中種,冷藏中種、65度湯種等等。缺點:操作略複雜,製作起來比較耗時中種法的分支:中種法又可細分成3大類:普通中種法、冷藏中種法和100%中種法一般來說,「普通中種法」是將麵包材料中70%的麵粉混合酵母,再慢慢加入水,揉成中種麵團。而後放置於25度左右的室溫進行第一次發酵,發酵時間為3-4小時。
  • 這款純素麵包,湯種和中種結合方法,延長老化期效果非常好!
    素食報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實驗,湯種,波蘭種,中種,包括自己培養許多天的天然種都逐一試過。雖然味道和品相都達到了可以外賣的程度,但是純素麵包的老化問題一直很糾結。我們吃素,其他目的先不說,最起碼的健康考慮還是要排在前三位的。所以我們不能為了口感而去加過多化學成分。
  • 蒜香軟法麵包(湯種+70%中種)
    :高粉25克、冷水100克、中種:高粉200克、低粉50克、細砂糖25克、雞蛋1個約45克、酵母4克、鹽5克、牛奶80克、主麵團:高粉85克、低粉25克、細砂糖10克、牛奶55克、無鹽黃油30克、表面:蒜蓉15克、有鹽黃油(如無鹽黃油,需加1克鹽)50克、蔥末或歐芹適量做法:
  • 烘焙圈子:湯種法是個啥?
    「種」為種子、品種、材料、面肥(種)之意。用在粉焙術語的解釋是將麵粉加水在瓦斯爐上加熱,使澱粉糊化。或者將麵粉加入不同溫度的熱水,使其糊化,此糊化的麵糊稱為湯種。湯種再加麵包用的其他材料經攪拌、發酵、整形、烘烤而成的麵包稱為湯種麵包。湯種麵包與其他麵包最大的差別在於澱粉糊化使吸水量增多,因此麵包的組織柔軟,具有彈性,可延緩老化。目前65度湯種法最受歡迎。
  • 【麵包實驗室】|直接法、中種法、燙種法、液種法吐司製法差異
    【麵包實驗室】上期發布德國鹼水包的鹼水測試(點擊連結直達),收到粉絲們的一致好評,同時也收到關於更多麵包實驗的測試請求。今天,東京烘焙職業人進行的麵包實驗是直接法、中種法、燙種法和液種法的工藝區別,文中將透過不同工藝在吐司中的表現來講解。
  • 湯種在所有麵包中的應用
    55度到100度的熱水中從而使麵粉中的澱粉糊化,使做出的麵包或其它烘焙製品組織松,口感獨特,老化時間延長的一種烘焙方法,屬於中面法的一種,在烘焙產品中,特別是麵包生產中廣泛應用.   但湯種中糊化的直鏈澱粉,支鏈澱粉在儲存中很易老化,變色,影響了烘焙製品特別是麵包的品質,降低了生產中的作業效率,使得麵包的外觀品質低下   為了防止湯種在保存中的老化過快,有多種方法可以採用.在湯種中加入油脂的方法,湯種乳化劑添加方法,在湯種中加入乳蛋白質.以及加入酸性水中油型乳化油脂組成物的添加方法等,在生產中都廣泛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