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年的教師招聘筆試考試來看,感受性的變化規律也就是感覺現象在考試中多以例子型或者定義型反選出現。這一塊知識點不難,但是在考試中要注意讀題,並且做好細節知識點之間的區分。今天將結合概念和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大家理解那些你猜不透的感覺現象。
(1)感覺適應
感覺適應是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任何感覺都存在感覺適應,比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痛覺等等。這種感覺的適應既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如何理解呢?將結合視覺的適應來幫助大家理解。
視覺適應分為明適應和暗適應。明適應指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開始覺得光線很刺眼,睜不開眼睛,很快就習慣了。比如說早上起來突然打開燈的那一瞬間,會覺得燈光很刺眼,但是過了一會就覺得正常了。對於光線的感受性在燈光這種強刺激下其實是降低了,也就是說明適應是一個感受性降低的過程。因為你的視覺感受器適應了強的刺激,感受性就降低了。反過來,暗適應是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比如你和朋友去看電影遲到了,電影院漆黑一片,剛進去的時候你感覺什麼都看不到,但是過了一會,你就覺得自己能看到了,這就是一個持續作用的弱刺激是你的感受性得到了提高。
除了視覺會有適應,味覺等也會有適應。比如說我們經常說廚師做菜越做越鹹,就是廚師的味覺產生了適應。嗅覺的適應,比如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就是嗅覺的適應。此外,還需要大家掌握一個點,就是痛覺也會存在適應,但是痛覺是最難適應的,因為痛覺具有保護作用。
(2)感覺對比
感覺對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感覺對比又分為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同時對比是幾個刺激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的變化。比如鶴立雞群,當一隻鶴和一群雞站在一起,為什麼對於鶴的感受性和對於雞的感受性會不一樣,因為二者的對比衝突造成了你的感受性的變化。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女生結婚的時候,選取的伴娘一定不要比自己更漂亮的,這也是為了避免同時對比。
繼時對比是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比如說先吃糖還是先吃藥的問題。糖的甜味是一定的,藥的苦味也是一定的,但是先吃糖再吃藥就會覺得藥特別苦,先吃藥再吃糖就會覺得糖特別甜,這也是因為感覺的對比而引起了感受性發生了變化。
(3)感覺後效
感覺後效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比如說夏天的時候看太陽,看完太陽把眼睛轉向旁邊,你會覺得眼前還有一個光點,這就是刺激雖然停止了,但是感覺現象還暫時保留著,稱之為感覺後效。
(4)感覺的補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感覺的補償作用指當某些感覺失去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彌補。比如說盲人耳聰,盲人的視覺喪失了,但是聽覺變得特別靈敏,這就是用聽覺彌補了視覺。
感覺的相互作用也叫聯覺,是指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事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比如說我們經常所女生的聲音特別甜,聲音是聽覺,但是甜是味覺,這就是聯覺。紅色使人溫暖,藍色使人感覺冷,紅色和藍色都是視覺,但是冷和暖是膚覺,這也是聯覺。
以上就是關於感受性的變化規律也就是感覺現象的定義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希望通過這種定義加例子的分析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