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咖啡館始於 2009 年,直到近幾年,所在城市才有了星巴克等連鎖咖啡品牌;其實經常有朋友、顧客關心:星巴克會不會搶走生意?
恰好前幾天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星巴克是如何應對小眾精品咖啡店的衝擊的?》。一體兩面,回答如下:
有一些在大家眼中是對立的、衝突的事物,其實是互助的、共榮的。1、如果一個城市連一家咖啡館都沒有,星巴克會「下沉」到這種城市嗎?我不是說星巴克在等獨立咖啡館來開拓市場,(尤其是小城市的)獨立咖啡館一般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但是一個城市中的少數幾家獨立咖啡館,的確也會促進潛在消費者的情緒積累。很多人在被朋友帶去小咖啡館裡喝一杯之前,甚至以為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對咖啡感興趣,對星巴克等咖啡領域的大品牌如果不是壓根不知道,也至少沒有什麼期待。而星巴克進入某個城市的契機,正是這些醞釀已久的期待的成熟。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星巴克或者其他咖啡連鎖品牌,獨立咖啡館就像是空中花園,雖然可以很美好,但是多少有點虛幻。因為正如前文所說,很多人首次進入獨立咖啡館喝的那杯咖啡,甚至就是她人生的第一杯咖啡。這杯咖啡是否「精品」,這家店是如何專心專注專業,對消費者來說毫無概念。「我喝咖啡少,妳不要騙我!」如果,我是說如果,消費者有這種想法,也並不奇怪。非要等到商業連鎖品牌來了,越來越多人見到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經營方式,咖啡味道,才會讓消費者真正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哪種類型。這時候,獨立咖啡館也能在它希望留住的那部分客人心裡,真正紮下根。對於很多人來說,即便某個小眾咖啡館再多好評,她們卻總感覺差點什麼。這種感覺,可能是看不慣吧檯附近總有熟客和咖啡師說話,讓自己感覺像外人;也可能是進三家獨立館子就有三種不同風格需要去適應;或者可能是單純喝杯黑咖啡,不同的店味道截然不同,店家卻總能說出各自的好處,搞得好像只有自己不懂……拋開這些負擔最便捷途徑就是直奔星巴克。不單是同一城市,不同城市的門店也總能找到「這就是星巴克」的感覺。所以,除了星巴克自己的努力經營之外,也正是風格迥異的眾多獨立咖啡館凸顯了星巴克標準化、一致化的優勢,讓它更能鞏固自己的市場定位。何況,作為彌補,星巴克有不斷迭代的產品、以及豐富的周邊……同樣對於很多人來說,咖啡連鎖品牌千篇一律的商業化氣氛過於枯燥,咖啡味道也乏善可陳。而真正把喝咖啡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之後,去自己喜歡的咖啡館,和咖啡師或者似曾見過幾次面的其他客人,聊上一會天;坐在自己常坐的位置上,喝上一杯記憶中味道親切的咖啡……簡直不能更愜意了。獨立咖啡館的魅力正在於此,它能帶給我們精神的歸屬感,它不見得完美,卻是我們熟悉的且欣賞的。也因為這種欣賞,我們可以把老朋友帶去我們喜歡的咖啡館加深彼此的認同,也能在咖啡館裡結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不要提,獨立咖啡館往往會投入更多精力用於咖啡等產品本身的品質提升來維繫和鞏固它與客人們之間的連結。這使獨立咖啡館得以長存。市場的豐富,不一定是誰對誰的衝擊。咖啡行業,那種進一個新選手就要同時淘汰一個舊選手的慘烈時代,還沒到來。果然快樂的人總是不吝讚美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