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咖啡品牌 VS 獨立咖啡館

2021-02-07 定格咖啡館

定格咖啡館始於 2009 年,直到近幾年,所在城市才有了星巴克等連鎖咖啡品牌;其實經常有朋友、顧客關心:星巴克會不會搶走生意?

恰好前幾天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星巴克是如何應對小眾精品咖啡店的衝擊的?》。一體兩面,回答如下:

有一些在大家眼中是對立的、衝突的事物,其實是互助的、共榮的。1、如果一個城市連一家咖啡館都沒有,星巴克會「下沉」到這種城市嗎?我不是說星巴克在等獨立咖啡館來開拓市場,(尤其是小城市的)獨立咖啡館一般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但是一個城市中的少數幾家獨立咖啡館,的確也會促進潛在消費者的情緒積累。很多人在被朋友帶去小咖啡館裡喝一杯之前,甚至以為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對咖啡感興趣,對星巴克等咖啡領域的大品牌如果不是壓根不知道,也至少沒有什麼期待。而星巴克進入某個城市的契機,正是這些醞釀已久的期待的成熟。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星巴克或者其他咖啡連鎖品牌,獨立咖啡館就像是空中花園,雖然可以很美好,但是多少有點虛幻。因為正如前文所說,很多人首次進入獨立咖啡館喝的那杯咖啡,甚至就是她人生的第一杯咖啡。這杯咖啡是否「精品」,這家店是如何專心專注專業,對消費者來說毫無概念。「我喝咖啡少,妳不要騙我!」如果,我是說如果,消費者有這種想法,也並不奇怪。非要等到商業連鎖品牌來了,越來越多人見到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經營方式,咖啡味道,才會讓消費者真正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哪種類型。這時候,獨立咖啡館也能在它希望留住的那部分客人心裡,真正紮下根。對於很多人來說,即便某個小眾咖啡館再多好評,她們卻總感覺差點什麼。這種感覺,可能是看不慣吧檯附近總有熟客和咖啡師說話,讓自己感覺像外人;也可能是進三家獨立館子就有三種不同風格需要去適應;或者可能是單純喝杯黑咖啡,不同的店味道截然不同,店家卻總能說出各自的好處,搞得好像只有自己不懂……拋開這些負擔最便捷途徑就是直奔星巴克。不單是同一城市,不同城市的門店也總能找到「這就是星巴克」的感覺。所以,除了星巴克自己的努力經營之外,也正是風格迥異的眾多獨立咖啡館凸顯了星巴克標準化、一致化的優勢,讓它更能鞏固自己的市場定位。何況,作為彌補,星巴克有不斷迭代的產品、以及豐富的周邊……同樣對於很多人來說,咖啡連鎖品牌千篇一律的商業化氣氛過於枯燥,咖啡味道也乏善可陳。而真正把喝咖啡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之後,去自己喜歡的咖啡館,和咖啡師或者似曾見過幾次面的其他客人,聊上一會天;坐在自己常坐的位置上,喝上一杯記憶中味道親切的咖啡……簡直不能更愜意了。獨立咖啡館的魅力正在於此,它能帶給我們精神的歸屬感,它不見得完美,卻是我們熟悉的且欣賞的。也因為這種欣賞,我們可以把老朋友帶去我們喜歡的咖啡館加深彼此的認同,也能在咖啡館裡結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不要提,獨立咖啡館往往會投入更多精力用於咖啡等產品本身的品質提升來維繫和鞏固它與客人們之間的連結。這使獨立咖啡館得以長存。市場的豐富,不一定是誰對誰的衝擊。咖啡行業,那種進一個新選手就要同時淘汰一個舊選手的慘烈時代,還沒到來。

果然快樂的人總是不吝讚美他人呢

相關焦點

  • 圖解:上海、臺灣連鎖咖啡館與獨立咖啡館對比分析
    儘管越來越多的獨立咖啡館在過去幾年出現,但因為能方便快速地滿足城市人的咖啡因需求,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連鎖商業咖啡館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   新一醬統計了連鎖咖啡館在臺北和上海的數量,發現兩地最多的連鎖咖啡館都是星巴克,上海有464家,臺北有93家。
  • 一張圖對比上海、臺灣連鎖咖啡館與獨立咖啡館分布
    儘管越來越多的獨立咖啡館在過去幾年出現,但因為能方便快速地滿足城市人的咖啡因需求,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連鎖商業咖啡館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新一醬統計了連鎖咖啡館在臺北和上海的數量,發現兩地最多的連鎖咖啡館都是星巴克,上海有464家,臺北有93家。
  • 藏著「相似靈魂」的獨立咖啡館,盈利不止靠咖啡
    她告訴記者,「我一點都不懂咖啡,只覺得這裡的咖啡好喝,而且很喜歡這裡的氛圍。」近兩年,杭州的咖啡氛圍越來越濃厚,不僅有「%Arabica」「Tims」等大型連鎖咖啡首次入杭,更是出現了很多像野蘑菇這樣的獨立咖啡館。和商業連鎖咖啡店不同,小小的獨立咖啡館擁有「可以讓人安放靈魂」的魔力。他們往往有一些共性:都瀰漫著醇厚的咖啡香,明亮的窗,文藝的風格。
  • 臺灣獨立咖啡館的經營哲學:你點我咖啡,我給你故事
    超商咖啡因其便宜、便捷的特性,是臺灣咖啡銷售的龍頭。但最受臺灣民眾歡迎的,還是那些擁有靈魂的獨立咖啡館。獨立咖啡館比例遠超連鎖品牌關於臺灣的咖啡館,你能想到些什麼?民眾的生活習慣為臺灣的咖啡產業帶來市場。在臺灣,咖啡的經營場所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連鎖咖啡店,一種是獨立咖啡館,還有一種是超商。超商咖啡,因其便宜、便捷的特性,是臺灣售賣最多的咖啡,但由於不夠客制化、加上品質無法滿足老饕口欲,始終無法成為人們最想喝的咖啡。多數臺灣人,想要在空閒時間品嘗咖啡時,還是會選擇正規的咖啡館。
  • 昆明多家小眾咖啡館艱難前行,瑞幸、星巴克等連鎖品牌優勢凸顯
    「開家咖啡館」曾是很多有咖啡情懷的人的夢想。但受疫情影響,這樣的夢想變得遙不可及……眼下,昆明一些小眾咖啡品牌要麼關閉,要麼艱難前行,「馬太效應」正左右著昆明的咖啡市場。受疫情影響,眾多連鎖咖啡品牌被迫減檔謀發展,伴隨著舊有秩序被打破,新的市場競技早已拉開序幕。
  • 購物中心主要連鎖咖啡品牌盤點 不止星巴克、Costa
    同時,由於購物中心空間更大、客流量較大,加上可提供空間、活動、文化、氛圍、情感等構成的場景化消費功能更強,自然成為不少連鎖咖啡品牌的必爭之地。對此,《聯商網》在年末歲尾,盤點一下目前國內主要的連鎖咖啡品牌,看看哪一個品牌目前發展的最強勢?
  • 閃念| 一間連鎖咖啡館
    有段時間我總去同一間咖啡館。那間咖啡館開在一座商場裡,不溫不火的連鎖品牌。偶爾在其它地方也能看到,但遠沒有星巴克、Costa這樣人人皆知。但我很愛去那裡。它不像商場門口那間窗明几淨的星巴克,總是人山人海。在這間咖啡館,即使在周末最高峰的時段,也總能找到一兩個位置。咖啡做得一般般,但是「勺子蛋糕」好吃一絕。
  • 洋店長說丨咖啡品牌和咖啡連鎖行業的現狀分析
    說到咖啡品牌,上島咖啡是很早進入市場的咖啡品牌,並且在一定時間內處於行業老大的位置,隨後星巴克、CAFFE PASCUCCI、COSTA、等國外知名品牌進入市場,同時國內也出現了太平洋咖啡、壹杯加咖啡等本土品牌。憑藉著我對咖啡行業的熱愛,已經一些自己的思路和了解,簡單說一說咖啡品牌和咖啡連鎖行業的見解。
  • % Arabica這樣的獨立咖啡品牌,憑什麼「爆紅」?
    自從第三次咖啡浪潮開始後,在美國精品咖啡的帶動下,不斷湧現出專注於手工高品質咖啡的獨立咖啡品牌。比如前不久剛剛落成於成都的% Arabica,創立不過短短幾年,就在這個精品咖啡時代,迅速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人格化符號」——推崇純粹簡約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一杯咖啡看向世界。而這個來自日本的獨立咖啡品牌,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能在幾年間不斷成長?
  • 拯救我的咖啡胃,那些你不知道的獨立咖啡館
    蘇州咖啡愛好者眾多,拋開那些國外知名的連鎖店,他們往往更傾向於一些環境特別,氣質小眾的獨立咖啡店。獨立咖啡店,有別於連鎖咖啡店,是由個人或團隊打造與經營。每家店在室內空間裝潢設計、咖啡豆的選取、菜單的設計、音樂環境塑造等都各有風格與特色。
  • 咖啡連鎖實踐探索——「塞納左岸咖啡」行業成功的解決方案
    如何完善健全連鎖加盟市場、解決詬病、佔領咖啡行業市場制高點,「塞納左岸咖啡」經過十三年的穩健發展取得了社會上的良好口碑,今天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咖啡品牌連鎖成功的解決方案。另一個則是改造類型的店如:興城「塞納左岸咖啡」加盟店、天津「塞納左岸咖啡」加盟店、鎮江「塞納左岸咖啡」加盟店等經典的案例,這些咖啡西餐廳原來是使用其它品牌或者自創品牌,出現經營不善,後勁發展不足等現象,加盟「塞納左岸咖啡」之後,藉助總部品牌的專業能力,通過品牌提供的針對性「連鎖加盟解決方案」,重新幫其梳理咖啡店的空間設計、產品線個性制定,運營管理柔性化等細節,重構咖啡店的核心競爭力。
  • 銷量超1億杯後,湃客咖啡從文化入手「獨立」
    靈獸按這應該是中國市場上,連鎖便利店中孕育出的首個具備獨立開店能力的咖啡品牌。作者/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這是靈獸第819篇原創文章有沒有一個咖啡品牌,連續五年,每一年的銷量都能翻倍?答案是有——全家的湃客咖啡。2019年,湃客咖啡的銷量已超過1億杯,成為佔據中國內地咖啡市場份額較高的咖啡連鎖品牌——2018年,這一數字還僅僅是4000多萬杯。近日,湃客咖啡正式推出了《湃客精品咖啡指南》:首期榜單在上海8000多家咖啡館中,評選出了10家星級咖啡館。
  • 咖啡館與咖啡西餐廳,星巴克咖啡與塞納左岸咖啡模式差別有多少?
    除了咖啡以及創意飲品,還會有牛排、沙拉、披薩等西餐類目的產品。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上島咖啡、塞納左岸咖啡,本土的代表性咖啡西餐品牌,當然你可能也會有疑問,這還是咖啡館嗎?中國的咖啡西餐廳,受臺系上島咖啡的影響很大,在空間設計和產品設計上一脈相承,餐廳感覺太重,咖啡館設計感,氛圍感受太少,如果能改變這些,相信咖啡西餐廳可以在中國的咖啡市場被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上島咖啡與塞納左岸咖啡受到瑞幸咖啡的影響,國內的咖啡館連鎖品牌比較多,轉型的也比較多,咖啡西餐廳品牌比較少,我們還是拿上島咖啡以及塞納左岸咖啡來做比較。
  • 跟酸菜聊咖啡|泡獨立咖啡館才是高逼格的正經事兒!【HIGH車主】
    給Miss Gao寫這段,寫得自己都饞咖啡了,寫完給自己來一發耶加雪菲,獎勵一下!(哈哈哈,必須獎勵。)泡咖啡館是正經事兒酸菜一直跟Miss Gao說SB這種全球大連鎖怎樣怎樣,跟她微信聊的時候一直沒反應過來,還以為她超級鄙視咖啡連鎖店呢,整理文章的時候突然反應過來,就是星爸爸的縮寫啊,妹紙,您真會總結,Miss Gao這次的反射弧也是夠長的。
  • 深圳9家獨立咖啡館,讓好咖啡成為日常~
    這一期想把我喜歡的9家獨立咖啡店分享給你們 好咖啡本應是日常😉獨立咖啡店一般都是自己烘豆注重咖啡豆品質和咖啡師技術
  • 世界咖啡連鎖品牌Top10,別就只知道星巴克
    DOUTOR集團在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擁有1500多家咖啡館,在南美有著自己的咖啡莊園,在夏威夷有著自己的培訓及療休養基地。3.沏寶(Tchibo,德國,1949) 公司有360家零售店遍布加拿大,國際店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向1.2億消費者提供"Second Cup"所獨有的的咖啡和產品,年收入逾2.69億美元。在超級競爭的加拿大市場,"Second Cup"的市場份額、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忠誠度排名不斷擊敗星巴克和其它主要品牌。
  • 瑞幸咖啡赴美IPO,欲打造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品牌
    瑞幸咖啡在招股書中稱,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按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門店數量以及2018年售出的咖啡杯數計算,瑞幸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第二大咖啡連鎖公司。不過,記者發現,自成立以來,瑞幸咖啡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其淨虧損額達5.52億元。
  • 14家成都獨立咖啡品牌介紹以及入駐購物中心的意願_聯商網
    近年來,成都咖啡市場發展迅速。根據大眾點評數據,成都主城區擁有4291家咖啡店,除去133家星巴克,118家Luckin coffee、30家良木緣、12家Costa coffee、13家Pacific coffee等主流連鎖咖啡品牌外,80%為獨立咖啡館。
  • 如家跨界咖啡市場,上海首家咖啡館開業
    又一品牌跨界咖啡市場。12月22日,首旅如家酒店也開始做咖啡了,並在上海開出首家咖啡館「如咖啡」,這意味著咖啡行業又有「新人」要進軍咖啡新零售了。跨界開咖啡館的公司有很多,但酒店跨界做咖啡,看起來總有點怪怪的,這也許就是為何該消息發布後立即引發業界關注的重點吧。
  • 精品連鎖咖啡品牌M Stand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
    隨著資本入場,咖啡賽道也熱鬧了起來。   據媒體報導和天眼查顯示,精品連鎖咖啡M Stand(需求面積:30-60平方米)近期完成超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CMC資本領投,挑戰者資本跟投,投後估值達7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將用於加速門店拓展及管理、旗艦店打造、品牌營銷、組織升級等。這也是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