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來到2021年,碳板跑鞋似乎已經成為了每一個運動品牌的一種「必需品」,如果某個品牌的跑鞋陣營裡沒有一雙甚至多雙配置碳板的跑鞋產品,好像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運動品牌了。
同樣對於跑者來說,要是鞋櫃裡沒有幾雙碳板加持的跑鞋,那你可能是個假跑者。
2017年,義大利蒙扎F1賽道上,基普喬格穿著Nike首款亮相的碳板跑鞋Nike VaporFly Elite跑出2小時25秒,標誌著競速跑鞋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其實這只是這雙VaporFly的首度公開亮相,在此前的多場馬拉松賽事中基普喬格、蓋倫·魯普等Nike籤約頂尖跑者都穿著偽裝配色的Vaporfly測試鞋在賽場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績(這些比賽包括2015年的柏林馬拉松以及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馬拉松比賽)。
回頭看來2017年的初代Vaporfly 4%其實並沒有在跑鞋市場掀起太大的波瀾,一方面受限於Nike的產能讓4%只能成為限量商品,另一方面則來源於人們對於新技術的觀望態度,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成為試驗品。
NIKE碳板跑鞋的真正爆發是在2019年Next%的問世,成熟的技術,穩定的生產,傲人的戰績加上累積的口碑,最終讓它成為了「現象級的產品」。也正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其他的運動品牌開始意識到危機來臨,紛紛開始研製自家的碳板跑鞋進行軍備競賽。時至今日,馬拉松賽場上的破三跑者中,已經很難看到穿著無碳板跑鞋進行比賽的勇者了,在我們2020年的統計中,可能只有3%。
碳板跑鞋在馬拉松賽場上的滅霸級表現,好像讓人們對「碳板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這一說法深信不疑。但是,那薄薄的一塊碳板,真的有助於我們取得更好的成績嗎?
現在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碳板跑鞋都遵循了這樣一種結構:一塊柔軟且彈性十足的中底泡棉,重量卻出奇的輕,在中底材料中間有一塊由堅硬又不乏彈性材料所構成的結構板,這種材料多為碳素,因此我們也籠統地把這類新結構跑鞋統稱為「碳板跑鞋」。
那麼這些被稱為「碳板跑鞋」的跑鞋,為什麼能幫助我們跑得更快?真正幫助我們的,到底是中底還是碳板,或者是兩者皆有呢?
很多跑者會認為,讓跑鞋的表現力更好,回彈更出色的是鞋底的碳板,但其實,一雙跑鞋的核心在於中底材料。碳板只是充分發揮跑鞋中底特性的一個必要結構,鞋底帶給你的緩衝回彈、腳感舒服,本質上都是中底材料的作用。
2018年,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將Nike Vaporfly 4%和兩雙非碳板的跑鞋進行了比較,發現中底彈性泡棉結構可以存儲和反饋大量的能量,但碳板對跑者運動表現力的貢獻卻微乎其微。這項研究的主要結論是,「Nike VaporFly 4%節省的能量主要來自較軟的泡棉中底,而不是碳板纖維。」
UMass的研究人員也對Nike跑鞋的碳板進行了多次切割,使他們可以自由上下彎曲,然後將其性能與完整的鞋子進行比較。出乎意料的是,儘管他們觀察到腳趾關節周圍的力學有些差異,但腳踝部位的發力方式使得兩雙鞋的跑步經濟性基本相同,這項研究似乎表明,運用在跑鞋中的碳板既不充當彈簧也不充當槓桿。難道碳板的加入真的不一定會讓我們跑得更快嗎?
其實,鞋子各個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及其複雜且相互聯繫的,試圖將中底和碳板發揮的作用分離開可能是個錯誤的方向。大多數科學家的共識是,泡棉中底和碳板都不能獨立工作,有彈性的中底可以給跑者以能量反饋,而碳板的存在可以為中底減壓,給其支撐,使得中底更不容易晃動,畢竟加厚的中底,相對來說穩定性會差一些。
所以,對於跑者而言選擇跑鞋也並不必「碳板至上」,更應該關注的是這雙跑鞋碳板與中底組合後的整體效果,最關鍵的是這種效果得適合自己才最重要。
不論是世界紀錄接連打破,還是大眾跑者穿著帶有碳板的跑鞋刷新PB,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碳板跑鞋仍是主流,在馬拉松賽場上也佔比極高。
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碳板跑鞋呢?
跑者在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時,最重要的指標一定是省力、能量反饋強,但如何知道這雙跑鞋能夠幫你省力呢?
按照以往測試跑鞋表現力的方法,多半是在高大上的實驗室裡,有複雜的器械和裝置,普通跑者想要進行測試似乎遙不可及。
如果把除鞋子之外的變量都儘量控制相同,是不是可以相對簡單地測試出哪雙碳板跑鞋更適合你呢?
只需要綁上心率帶,在跑步機上,分別穿A、B兩雙跑鞋,按照A、B、B、A的順序,以相同的配速跑一公裡,每兩次測試之間要休息兩分鐘,如果想要測試結果更準確的話,一周後再以B、A、A、B的順序進行。統計每次測試最後2分鐘的平均心率,然後再分別算出所有A和所有B的平均心率。
當然是平均心率更低的那雙跑鞋更適合你,因為讓你更省力了,運動表現也更好。
不過這個方法也最多只能測試3公裡,因為再往後,心率上來了,不管穿哪雙鞋可能相差都不會太大,如果想跑個全馬來測試,那就更不可能了。
對於那些非常注重數據的跑者來說,這種測試方式實在是非常的不精確,但是這確實是我們現在能夠嘗試的最好方法了。當然,經驗豐富的跑者,可能都不需要確切的數據支撐,只需要穿著跑一段時間,就能知道哪雙更適合自己,畢竟舒服省力才是最重要的。
自從碳板跑鞋問世至今便一直伴隨著質疑的聲音,有人甚至將其與「興奮劑」相提並論。從成績上看碳板跑鞋對於跑者跑步成績的提升無可厚非,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並不只是換了一雙跑鞋那麼簡單,訓練水平的提升,公眾對於跑步這個項目關注的提升,以及賽事以及紀錄獎金的提升都有可能是影響跑步成績和紀錄井噴的變量之一!
對於大部分跑步愛好者而言,碳板跑鞋的意義可能更多的在於一種身份上的「自我認同」,畢竟當你忍心用四位數的金額購置了一雙碳板跑鞋時總會有那麼一點「No Human Is Limited」的心理暗示。這種暗示會在下面的這些情況下體現出來,比如:在你面對一盤垃圾食品或者是碳水炸彈的時候你肯定會考慮一下;在你跑完八個疾速間歇還剩最後一個一公裡時你會選擇堅持一下;在你馬拉松的最後10公裡滿腦子只有「放棄」二字時你一定不會放棄!
人人都說「碳板跑鞋」的碳板讓你跑的更快,其實只是那塊碳板讓你變得更加堅強一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