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桌遊裡的生物進化論

2022-01-27 雪梨桌遊

生命是奇妙的,

世間萬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不論是一朵花,一顆樹,一條魚…

 

一個生命的誕生需要很多努力,

同時也需要很多幸運才得以存活。

 

早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中,就闡述了生物進化的過程,那些能更好適應環境變化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而適應環境的各種技能,

也在一代代得到更好的進化和發展。

 

 

今天讓我們在「Evolution:Climate」桌遊中,感受氣候變化對物種產生的影響。

看看哪些特徵和技能,

能幫它們更好地適應惡劣環境…

 

老實說,見到的一剎那,

真的是被它出色的美工深深吸引了!

 

毫不誇張地說,

它絕對是迄今美工最好的桌遊之一。

 

不只是封面,還有特徵卡,食物標記,氣候事件卡,遊戲版圖,食物收集袋等斑斕的色彩運用,十分賞心悅目

 

「進化:氣候」雖是進化系列桌遊的擴充,但同時也是一個獨立遊戲。今天主要了解它作為獨立遊戲時的一些機制 。

遊戲機制通俗易懂,簡而言之就是模擬生物進化的過程。

 

看在天氣劇烈變化,食物匱乏,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不同的物種會如何頑強的生存下來,並不斷繁衍後代。

為了抵禦寒冷,炎熱,防止其他物種攻擊,什麼樣的生存特徵和技能更適合它們?

 

 

遊戲目標是,在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中,通過餵養物種,增加物種人口,將物種進化,得分。

誰總得分高,誰就獲勝。

 

下面我們來簡單看一些遊戲設計。

 

遊戲版圖,組裝後,分正反2面:1面適合2-3人遊戲;1面適合4-6人遊戲。

版圖從左到右,氣候從極冷漸漸過渡到極熱。由氣候標記指示當前天氣狀況。

 

氣候事件卡分2類:冷天氣卡和熱天氣卡,分別放在版圖左邊和右邊。

揭開第1張,放在相應氣候區。當觸發氣候事件卡時,就要執行卡上效果。

 

寒潮,荒漠化,熱浪,冰川融化,隕石墜落,火山噴發,野火,這些惡劣的氣候現象,會帶來天氣的劇烈變化,從而影響物種的生存。

每個物種起始體型為1,人口也是1,它們需要被餵養,才能繼續生存。

玩家在遊戲過程中可不斷發展物種種類,體型或人口。當某物種人口變為0時,則代表該物種滅絕。

 

 

遊戲大概會進行5-7個回合,每個回合包括5個階段:發特徵卡,選擇食物卡,打卡,改變環境和餵養。

 

特徵卡上都是一些適合生物生存的各項特徵能力,共有23種,卡牌底部說明了該卡的能力。

每人會發4張特徵卡,且幾個物種卡,再額外加幾張特徵卡。

 

比如,

Burrowing

穴居挖洞,在寒冷或炎熱下,可減少1點人口的損失;

Cooling Frills

散熱褶邊,炎熱下,減少3點人口損失;被攻擊時,體型+2;

Hard shell 

硬殼,被攻擊時,能增加4點體型

Heavy Fur

厚皮毛,嚴寒下,減少4點人口損失。炎熱下,增加1點人口損失。

Long Neck

長脖子,在食物卡揭開前,可從食物堆獲1個植物。

Hibernation

冬眠,寒冷下,減少1點人口損失等。

食物卡由玩家共同決定的。

每人從手牌抽取1張特徵卡,面朝下放到版圖公共區,就被作為食物卡,在改變環境階段揭開。

 

食物卡的作用分為2部分。

食物卡面朝下放,且每人選擇1張,so很難預料天氣走向,而這正也是遊戲趣味的地方。

 

打卡階段,玩家可打出特徵卡,創建新物種,增加物種體型或人口。

 

打出的特徵卡,面朝下放在物種前面,代表物種接下來會具有的能力,每個物種最多有4張特徵卡(2人最多3張)

 

丟棄1張手裡的特徵卡,可創建1個新物種。拿取1張物種卡,放在原物種卡左邊或右邊,起始1個人口,1個體型。

 

丟棄1張手裡的特徵卡,可增加1點體型或增加1點人口

體型大了,可攻擊其他物種(攻擊必須是大體型攻擊小體型);人口大了,需餵養更多食物,從而得到更多分數。

該階段,沒有次數限制。

 

改變環境階段,是揭開版圖中的食物卡,調整天氣(若觸發氣候事件卡,則執行卡牌效果,完成後更換),根據天氣判斷人口損失,調整食物數目。

 

版圖上方氣候區,指示了當前天氣下,指定物種體型,會損失人口數目(損失數目等於雪花或太陽標記數目),增加或減少的食物數目(葉子中的數字)


比如,冰河時代(ICE AGE),每個物種會損失4個人口,減少30個食物標記(當前回合總食物數 = 食物卡食物數+氣候板食物數)


 

餵養階段,是餵養餓著的物種(有人口,沒食物)

 

餵養的食物數不能超過物種人口,若無食物餵養,就要損失人口,甚至慘遭滅絕。

 

餵養結束後,食物都被收納在食物袋子中。

體驗下來,

 

遊戲真的非常有趣,充滿很多未知性。要實時根據當前生態環境,調整策略,具有挑戰性。

 

特徵卡之間如何組合能力,觀察玩家行動,猜測其意圖,讓遊戲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互動性也很強。

而且遊戲美工設計,

真的,真的,真的,太好看啦!!!

 

 

此外,這也是一個寓教於樂的遊戲。

讓我們對一些自然現象有更多直觀了解,對於物種進化能力,也會有更深體會…

 

不失為學習生物知識的一個好方法。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詳細規則

也可在公眾號後臺,直接輸入 「進化氣候」,獲取~

長按下方二維碼加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所有生物之所以會進化,其根本動力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老子的這種「有生於無」,否定超自然力量的思想就完全契合。在列子這裡,這種推崇自然力而否定對「天」「神」等先天的、絕對存在的、超自然的主宰力量的傾向就更為明顯了。列子認為:萬物「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謂之生」。
  • 《進化漢化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進化漢化版V1.04 / 中文 / 458M / 需聯網-《進化 Evolution: The Video Game》是North Star Digital Studios通過令人難以置信的玩法和平衡機制,在一個美麗且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中適者生存,成長,並進化。隨著近年來,《爐石傳說》,《巫師之昆特牌》《ARITIFACT》等卡牌遊戲的火熱,這個曾經小眾的遊戲類型,似乎重新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今天帶來的這款《進化漢化版》正是借著這股東風,出現的又一款卡牌遊戲佳作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達爾文進化論原文是什麼呢?準確的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一直在發展的科學理論,從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胡克等,經歷了無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生物學等研究,一步步不斷發展的學科。進化論是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所以其一直也在變化,一直在更新。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一直被異化,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 生物八上 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第三節生物進化的原因知識梳理
    ③自然界中,生物都有(  )的特性。④具有(  )的個體,在(  )中才容易生存下去,並把這些(  )遺傳給下一代,而具有(  )的個體會被淘汰。⑤自然選擇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  ),(  )生存,(  )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 你確定不來學習此套生物控制論嗎?性心理行為與你惜惜相關
    此套生物控制論在大腦力量、心理、思維與人智能(第二篇)
  • 八下生物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單元質量檢測及圖片版,分享啦
    >D.部分害蟲可以對農藥進行選擇性逃避,通過學習行為產生了抗藥性14.下列關於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B.自然選擇是定向的C.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D.生存鬥爭只發生在生物與生物之間
  • 遊子吟|第六章 創造論與進化論|6 自然選擇面對的困難
    主要是說,生物都不斷發生變異,不斷產生新的性狀。有的變異更具有競爭能力,有的則不利於生存。這樣,在眾多的變異中,適合環境的物種就被保留下來,不適應者就被淘汰,即所謂適者生存。久而久之,生物就不斷由低級向高級進化。可是,達爾文關於自然選擇的觀點,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理論上和實踐中的難題。分子生物學興起後,一些學者開始尋求進化論的理論基礎。
  • 外國男子找到真正"美人魚",還在動!引全世界網友大圍觀~~
    一個古老的傳說再次引發人們的猜測:"真的有美人魚嗎?世界上真的有 "美人魚"存在嗎?在人類進化史上曾有過一段空白期,有些科學家認為這時期人類可能是在海洋中度過,後來他們分成兩支,一支上岸形成今天的人類,一支則繼續留在海中。
  •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
    如果有人要問我們人類是怎麼誕生的,那麼相信一定會有不少的人都會說是我們人類是由猿進化過來的,但是大家可以細想一下萬一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的呢?對於我們人類進化那或許只是自然界適者生存的必然結果。然而我們與猿很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物種。
  • 人類頭骨「長角」,是進化了嗎?科學家給出答案:並非偶然!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地球上的每一個生物都要遵循這一法則,因為地球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適應環境的生長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每個生物都在不斷進化,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難以解釋生物大爆炸,驟變論才是最適合的理論?
    科學家認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提出,為現代生物學奠定了基礎,甚至改變了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不過,隨著近年來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達爾文進化論也受到了人們的質疑。其中,影響整個生物進化論的重要原因,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在大量的生物化石中找到從猿類到人類的過渡物種,所以進化論中生物根據生存環境調整自身生理結構以及循序漸進的觀點缺乏足夠的依據。在這樣的背景下,學術界提出了很多種猜測,「驟變論」就佔據了一席之地,地球上曾經出現的生物大爆炸就是最有力的依據。
  • 進化論中存在的疑點,達爾文曾承認過,科學尚且無法解釋!
    關於人類生命的起源,在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前,沒有人可以解釋得清楚,通常把這些無法解釋的事件都交給鬼神,自從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後,我們才知道人類或許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而人類也是有其他的物種進化而來的,雖然這只是一種假設而已,但這也是截止到目前為止最廣泛被接受的一種。
  • 達爾文進化論難以統治整個生物圈
    如果有人在地上偶然發現了一塊精緻的手錶,他首先不會認為這塊表是大自然經過一系列的進化或者隨機挑選出來的,而會認為這應該是某一個技能優秀的鐘表師設計出來的。因為人類的常識都會這樣子認為。同樣的,自然界中同樣經過精心設計的具有高度適應環境的某種功能的生物,他們看似也有一個為此而存在的全能型的創造者,這個人就是上世紀人們口中流傳的「上帝」。
  • 課本上多年來的人類進化圖都是錯的,那代表進化論也是錯的嗎?
    首先我想說的是這不是進化論,但這並不代表進化論是錯的。大家都知道進化論是由誰提出來的嗎?對沒錯,就是這個老頭,查理斯·羅伯特·達爾文。在他的觀點裡呢,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少數的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才慢慢慢慢的演化而成的。
  • 人類真的是進化來的嗎?為什麼猿猴還是猿猴?人類的祖先究竟是誰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科學界找不到任何比這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所以人們都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解釋了人類真正的起源,但是為什麼一些猿猴進化成人類,一些猿猴還是猿猴呢?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外星智慧生物概念的引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那麼相信達爾文進化論了。更有一些大膽人士推測,人類根本就不是進化而來的,而是被創造出來的。
  • 「順其自然」與「適者生存」是不是同樣的意思?
    比如有生活學習工作結婚生子中的順其自然,有教育子女和養老盡孝中的順其自然,還有個人精神提升修煉家庭關係社會關係世界系統中的順其自然……在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自然法則
  • 北大教授談生物進化論:生靈之美,演而化之!
    生物進化論,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紅雅開設的一門核心通識課程。接下來的課程則系統地闡釋了達爾文演化理論的全部內容,種群、突變、自然選擇和生殖隔離都在生物進化中扮演著不同卻又必不可少的角色。隨後顧老師分別從蛋白質、核苷酸演化等微觀角度講解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背後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又從宏觀層面介紹了物種起源和滅絕史。生物進化論這門課程的一大特色就是採用混合式教學方式,即以MOOC作為課程拓展補充,注重過程學習。
  • Yellow fever,北美白人男性迷戀亞裔女性,是"情"還是"病"?
    "即可哈佛大學校報《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3日刊登了亞裔學生胡念(音譯,Nian Hu)的文章。作為一名亞裔,我與別人第一次見面時便會被問"你來自哪裡?",而我其實生於紐約。人們驚訝於我的英語講得如此之好,但我本就是美國人。男性恭維我時會稱我有"異國風情"。路遇搭訕,對方會用中文說"你好嗎!"這些經歷讓我思考,所謂的yellow fever僅僅是單純的對黑長直發和杏眼的偏好嗎?這種迷戀有一定的歷史淵源。二戰時期美軍在亞洲駐紮。
  • 終於等到韓劇的"井噴期"了!
    絕對能保證你們在這個五月裡安安靜靜的當個死宅黨!首先要說的就是已經在昨天播出過。在劇中張赫所飾演的"竇七星"是個充滿人情味的高利貸者。之前經常看日劇的看官應該都知道,小慄旬和石原裡美曾主演過一部同名日劇。一直到今天在豆瓣上都保持著8.2分的好成績。
  • 恐龍在地球上1.6億年都沒有進化出智慧,憑什麼幾百萬年的人可以
    如果論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那就是不得不提統治地球長達1.6億的恐龍了,如果不是6500萬年前的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了,但是不僅讓人聯想一個疑問,人類出現至今也不過幾百萬年的時光,就進化出獨立的思維意識,但是恐龍再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也沒有進化出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