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代表著浪漫,在養護過程中按照薰衣草的習性來養植,就會養植出一盆盆讓人迷戀的薰衣草,或者養植出一片薰衣草花海。
1、移栽定植:播種的薰衣草小苗在長到10㎝高時,長得過於密集狀況下,就可以移栽定植了,既增加通風透光性,也利於薰衣草生長。
2、移栽土壤:薰衣草移栽到花盆養植時,要配製肥沃、疏鬆、排水性好的中性土壤,薰衣草在鹼性土壤或者酸性土壤中都不能正常生長。移栽到地面種植時,要種植在高處,不要種植在低洼處,雨後容易造成積水,薰衣草會發生爛根。
3、光照條件:薰衣草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苗期儘量避免強光暴曬,移植之後就可以正常養護了。若長期光照不足,薰衣草會長得比較細弱。夏季高溫期需要擺放在涼快、通風良好的地方養植。
4、養植溫度:前邊有提到過,薰衣草的生長溫度在15℃~25℃,苗期怕高溫,成年的薰衣草在高溫環境下也是可以生長的。薰衣草也能耐寒,秋末盆栽需要室內養植,養植溫度在5℃以上就能安全過冬。
5、溼度要求:薰衣草耐旱,澆水可遵守「見幹見溼、澆則澆透」的原則。春季溫度不高,薰衣草生長緩慢,保持盆土處於微幹狀態,夏初的時候,溫度適宜,薰衣草處於生長狀態,適當控制水分,以免薰衣草徒長,可以等盆土完全乾燥之後一次性澆透水,澆水的時候緩慢澆,讓土壤充分吸收水分。
夏季薰衣草長得很快,也開始孕蕾,需要保持盆土處於溼潤狀態,滿足薰衣草生長時需要的水分,但是盆土不能太溼或者有積水,反而會不利於薰衣草的生長,甚至造成爛根。秋季溫度下降,低於薰衣草的生長溫度時,需要抱回室內養植,根據養植環境通風情況,保持盆土微溼或者微幹。
大西北的氣候相比還是挺乾燥的,但是有時候雨水卻是過量的。七八月份去薰衣草莊園的時候,雖然一大片花海很是漂亮,但是走近薰衣草,卻發現薰衣草是徒長的,整個植株很高,顯然水分過量了。在不養花的人眼裡不在乎徒長不徒長,但是在養花人眼裡,徒長就缺少了株型美,也就是只能遠遠的欣賞,走近對它的美就會打折扣了。
6、養分需求:薰衣草耐貧瘠,為了薰衣草能夠生長茂盛,多開花,花色鮮豔,在春末到夏末是薰衣草的生長期和開花期,每個月施一次稀薄肥液, 花前和花期適當補充磷肥,促進花朵與花色。進入秋季之後,停止施肥。
7、植株修剪:薰衣草在苗期,就要進行摘心,促進分枝多開花。薰衣草生長得旺盛,需要疏剪,增加通風透光性,避免發生病蟲害的侵擾,可剪取植株高度的1/2,重新萌發新枝葉。如果想讓植株高矮平整,可以掐掉最初的花蕾,讓花莖長得高度相當,既美觀又便於收穫時的操作。開花以後也可以進行修剪,促進新枝萌發。
8、病蟲害防治:薰衣草很少發生病害,如果室內養植環境通風條件差,就容易引發灰黴病,當發生病害時,可以噴灑百菌清溶液防治。因為薰衣草有香氣散發,有驅蟲的作用,所以薰衣草不發生蟲害。
薰衣草在養植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解析
薰衣草收穫的最佳時間是時候什麼?薰衣草在花蕾還沒有綻放的時候,香氣是整個花期最香的時候,如果想要做乾花,這個時候可以採集了,含苞欲放的乾花插在花瓶裡,也是很好看的,或者跟其它乾花搭配做插花。
不過有的花友喜歡取盛開的薰衣草做乾花,也是很漂亮的,這個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收穫時間。
或者想做香包的話,也可以在含苞欲放的時候採摘,製作出來的香包香氣濃鬱,擺放在衣櫃、衛生間等地方,除菌除臭。
還有花友喜歡泡薰衣草茶,摘取薰衣草花蕾之後,晾乾,用開水衝泡,加點蜂蜜,有解壓、解疲勞的作用,尤其是夏季,衝泡一杯薰衣草茶,清涼心脾。
在養護過程中,薰衣草的葉子為什麼會發黃?薰衣草葉子發黃,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盆土太溼,根系不能正常呼吸,葉片就會發黃,正常表現出來的「求救」信號,需要及時採取措施,可以用筷子類的東西在花盆扎洞,再用廚房用紙捲成筒,插進紮好的洞裡吸收水分,同時將花盆擺放在通風環境好的地方,有利於水分蒸發。
二是溫度太高,導致的葉片發黃,可以適當遮陰或者給周圍環境噴水降溫。
薰衣草修剪後的長勢為什麼變弱?薰衣草在生長旺盛的時候可以進行修剪,甚至可以剪去植株的1/2也是沒事的,植株照樣可以萌發新枝再生長。但是修剪的時候,不能修剪到木質化的枝條,否則薰衣草基本不會再萌發新枝的。
如果薰衣草的長勢一般,又需要疏剪增加透光透氣性,修剪的時候需要輕剪。
另外,在夏季高溫期最好不要修剪,選擇在溫度適宜薰衣草生長的季節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