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記得布達佩斯的紐約咖啡館,那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網紅」咖啡館來定義。但後來我問過,幾乎所有去過布達佩斯的朋友都去過這裡。
這是我有限的視野範圍內,見過的最奢華的咖啡館——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的折中主義風格,意式水晶葡萄吊頂和著名畫家落茨.卡羅伊之手的壁畫。
從早到晚的門庭若市,現場有鋼琴、小提琴的演奏表演,雖然裡面坐滿了人卻並不吵鬧,杯盤相碰,交織成一曲布達佩斯的協奏曲。
這裡是布達佩斯的文藝中心地,裝修華麗卻絲毫不以氣勢壓人,許多貧寒的作家都會來此寫作聚會,一張手稿換一杯咖啡。
為什麼許多人熱愛歐洲文化?
熱愛他們精緻的過去,熱愛他們的風情萬種,熱愛他們深入骨髓的文藝。
遺憾的是,因為各種因素和今年的意外,原以為輕而易舉的再去歐洲,竟變得遙遙無期。
所幸的是,能在長沙找到一片慰籍——老歐洲咖啡後湖店。
當我在大理石柱、大片落地窗、白金浮雕,水晶吊燈的折射裡,恍若回到西方世界的鼎盛時期。
當我沿著旋轉樓梯,拾階而上,看到高達10多米的藝術陳列牆上華貴典雅的古典裝飾和遠涉重洋的中國瓷器;
當我面對著歷史傳奇的巨幅油畫,沉澱醇厚的燭淚,享受著空氣裡瀰漫著極致浪漫的甜香;
當我看到工作日的下午,都擠滿了人坐在冬日的暖陽裡,合影或自拍,看書或思考。
這或許是這群人真真正正為安靜或社交好不容易尋覓到的寶藏之地,此刻正是這一群人真正的「文藝時刻」。
文藝到底是什麼?
是脫離肉身和時間的桎梏,抽身望向更高遠的世界;是從個人的絮絮喜樂中走出,投射於人性的困頓和悲憫;充滿熱情,激動地嚮往美;被生命力驅使,又不沉迷於自我姿態。
說到底,文藝就是真實的活著。
精神穿越,神足通到任何他想去到地方。
譬如,在一個午後,在老歐洲咖啡館坐定,感受精神美感的聚合和精緻的味覺道場,待香氣縈繞,便覺清醒萬分,瞬間從一個混沌世界過渡到神清氣爽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