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養鵝達人致富路上「向天歌」

2020-12-13 澎湃新聞

【脫貧致富】養鵝達人致富路上「向天歌」

2020-09-1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袁青海幫助村民解決養鵝難題。

袁青海養殖的大鵝。

初秋的通遼市科左中旗代力吉草原天高雲淡,地闊草茂,連綿的秋雨將草原洗得一塵不染,微風中混雜著泥土和芳草的氣息,讓人神清氣爽。車子穿過草原,駛進樹林,眼前就出現了雪白雪白的一大片鵝群,與藍天、綠樹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卷。鵝群中有個身影在忙碌的給鵝餵養飼料,這便是我們要採訪的養鵝達人——袁青海。

看到有車駛來,袁青海放下手頭的活兒迎了過來,我們說明來意,他很熱情地把我們請進屋裡,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聊起來。

熱血青年轉戰養鵝路

今年30出頭的袁青海已有10年的養鵝經歷了。2009年,這個剛步入社會的熱血青年不滿足於土裡刨糧的落後生產,一心探尋致富路徑,想改變貧困狀況。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覆諮詢,他看準了養鵝行業風險小回報大的優勢,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養起了大白鵝。當年他便購入了1200隻鵝雛,彼時他對疫苗接種、調整室溫等最基本養殖知識全然不知。拿來時活蹦亂跳的鵝雛,養著養著就突然死掉了,袁青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束手無策。就這樣,鵝雛死掉了一半,好在那年鵝市行情好,到秋天竟也賺了一萬來塊錢。

初次養鵝便賺到了錢,這給袁青海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他心裡盤算:這還損失一半鵝雛呢,如果能保證鵝雛的成活率,效益就更可觀了!為了實現目標,他到處打聽有養鵝經驗的人,拜他們為師學習科學的養殖技術,還花幾千元專門買了一臺電腦,便於上網搜索科學養鵝技術,並對重點技術一一做了詳細記錄,一個冬天下來,筆記就寫了好幾個日記本,家裡人都對他的勤奮感到驚訝,在上學時不愛學習的他,這個事上還真是認真起來了。

精心飼育獲選嘎查達

第二年,掌握了一些養鵝技術袁青海心裡有底了,他買了3000隻鵝雛,按照學到的知識一邊摸索一邊精心飼養鵝雛,那時候他每晚都在鵝雛棚裡與鵝一起過夜。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鵝雛成活率很高,創收三萬多元。就這樣,袁青海堅定了目標,認準了養鵝行業,邊養邊學、刻苦專研、不斷積累經驗,慢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鵝專家。

自從養鵝以後,袁青海的生活條件慢慢發生了變化,從父輩那裡開始欠的外債他全部還清了;危舊土房換成寬敞的大磚房,蓋上了新式育雛棚,村裡還頭一個買了小轎車。十年來,袁青海不斷擴大養殖規模,也一直追求著把事業做強做大的夢想。2017年,他試著一年分兩茬養鵝,這是在當地之前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不出意外,他成功了,這一年他的毛收入達到了40萬元。

看到袁青海養鵝效益這麼好,鄉裡鄉親們坐不住了,紛紛找到袁青海求教。他對每一個來找他想養鵝的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從購買鵝雛到買飼料再到賣大鵝,他都熱心幫助,儘可能為鄉親們提供方便。在技術指導方面他更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誰家的鵝雛出現毛病了,給他打一個電話,他馬上前去幫助處理。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跟他養鵝的人都掙到了錢,村裡人對他的能力和人品非常認可,2018年村委會換屆選舉時大家把他推選為嘎查達。

致富帶頭全民養大鵝

當了嘎查達的袁青海責任心更強了,他努力做好每一項工作,同時一心想帶領村民致富,他給養鵝戶協調貸款、賒購飼料,甚至墊付給自己的錢幫助解決眼前困難。養鵝戶包白拉說:「我跟著袁青海養鵝有3年了,當時我外出打工幾年,不但沒掙到錢,也欠了不少債,在袁青海的幫助下開始養鵝才走出了困境,現在債務都還清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像包白拉這樣跟著袁青海養鵝的人已經有十多戶了,說起袁青海都對他十分感激,他們也對養鵝行業信心十足,憧憬著自己美好未來。

問起袁青海以後有什麼打算時,他說:「我想建一個孵化廠,自己孵化鵝雛能大大降低養鵝的成本,現在咱們村想養鵝的人挺多,就是成本有點高,大家缺投入資金,如果我有了孵化廠可以把鵝雛先賒給他們,他們賣完大鵝以後給我錢就行。還有我想把村裡的弱勞動力都吸納進來,他們不是歲數大就是身體有毛病,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重活兒也幹不了,但是養鵝這個活兒不重,只要細心就可以。我給他們教技術,一個人養個千八百隻鵝是很輕鬆的,收入也可觀,比種地強多了。」

袁青海就這樣規劃著自己的未來,也惦記著鄉裡鄉親發家致富過上好日子,談起自己的創業路,袁青海感嘆頗多,「我這輩子沒想到靠養鵝發了家,也許這就是我上輩子與鵝結下的緣分吧。」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脫貧致富】養鵝達人致富路上「向天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養鵝達人致富路上「向天歌」
    鵝群中有個身影在忙碌的給鵝餵養飼料,這便是我們要採訪的養鵝達人——袁青海。 看到有車駛來,袁青海放下手頭的活兒迎了過來,我們說明來意,他很熱情地把我們請進屋裡,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聊起來。 熱血青年轉戰養鵝路 今年30出頭的袁青海已有10年的養鵝經歷了。
  • 一線故事|山東省德州市:「養鵝達人」李頻和他的養鵝聯盟
    作者:周琳華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糜鎮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種養產業,村民通過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等方式脫貧致富奔小康,助力鄉村振興。在該鎮朱家坊村就有這樣一位村民,靠養鵝脫貧的他帶頭成立養鵝聯盟,也為鄉親們打開一條致富之路。
  • 合作養鵝共致富
    他口中的牛守明,今年52歲,出生時就患有小兒麻痺症,左腿行動不便,屬四級肢體殘疾,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但牛守明身殘志堅,自己養牛、養羊、養豬,不僅順利脫了貧,還帶著同村的唐後維一起脫貧致富,在當地被傳為佳話。這兩人是怎麼合作養鵝,共同致富的呢?原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唐後維在外捕撈黃鱔的時候遇到了同村上郢組的牛守明。
  • 合作養鵝 打卡致富
    村民給種鵝投放飼料。村民在養鵝場牧鵝。【偉大壯舉·扶貧印記】2019年11月,和田地區墨玉縣雅瓦鄉塘開希村養鵝場,兩個姑娘在白鵝的「大和聲」中投放飼料。村民努爾·麥麥提捧著一打蛋走出鵝舍,他在養鵝場每月可掙2000多元,年底還有分紅。
  • 我是一隻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福 鼎 人 的 美 食 指 南     ⇜請允許小編先裝一會兒逼高聲吟誦一曲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情詩專為她而頌——火焰醉鵝醉雞醉鴨曾是小編的真愛但是最近小編卻不能自拔地迷戀上了大自然火焰醉鵝這磨人的小妖精小編要向粉絲們隆重介紹一下我心中的她老闆向小編透露這鵝是選自福安的草地鵝比起其他的鵝
  • 蘭西:發展養鵝產業 唱響致富天歌
    蘭西縣紅星鄉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目標導向,依託當地林木資源、穩步推進畜牧產業,鼓勵農民發展畜禽養殖,開啟了養殖業的致富新路,拓寬了農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 擼起袖子養牛養鵝,舒城勵志漢子紀道明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13個中央媒體,以及多個省級主流媒體組成採訪團,分赴合肥、六安、滁州等地,拿起筆頭、端起鏡頭,對江淮兒女在脫貧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取得的輝煌成就予以宣傳報導。一人,一城,一故事。在為期一周的採訪中,採訪團的記者們頭頂烈日、腳踩泥土,深入基層,將鏡頭對準一群閃耀著光芒的普通人,通過文字、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安徽百姓豐富多彩的小康生活。
  • 麥蓋提縣:養鵝走出特色養殖致富路
    天山網訊(通訊員阿依努爾 黃曼報導)在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尤庫日塔瓦爾克斯克村,村民熱孜萬古麗·艾山是村裡的養鵝大戶,她不但自己脫了貧,還帶動鄉親們一起養鵝致富。自從熱孜萬古麗在家裡養了鵝,村支部書記韓文鵬就時不時地來到她家了解鵝的生長情況。在鵝圈前,熱孜萬古麗一邊向書記介紹情況,一邊給300餘只鵝添加飼料。誰能想到,2017年以前她還是貧困戶呢?「以前家裡很困難,孩子想要的東西我都買不起,更買不了自己喜歡的東西。」熱孜萬古麗回憶起過去的生活感慨著。
  • 西華縣:特色林果成村民脫貧致富的「致富果」
    不僅如此,王騰飛還走林下經濟之路,在綠化林下種植艾草100多畝,林下養鵝、雞、鴨,艾草一年收割三茬,加工艾絨銷售,鵝、雞、鴨賣給當地的禽畜產品經銷商,僅此一項,每年可增收30餘萬元。靠著退伍軍人吃苦耐勞的本色,以及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王騰飛富了,但他致富不忘退伍軍人本色,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 河南通許厲莊鄉:養鵝養出致富路
    9月14日,位於河南省通許縣厲莊鄉的開封淼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肉鵝養殖基地,在碩大的飼養場裡,養殖的各個環節井然有序,可以看到,這裡已經實現了實現了從鵝苗孵化到養殖、宰殺、冷鏈倉儲的全過程。
  • 通許縣厲莊鄉東巨崗村:養鵝致富帶動經濟發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陳尊孝 7月20日一大早,來到通許縣厲莊鄉東巨崗的記者就看到早起的養殖戶為鵝準備飼料而奔波。「鵝是草食性動物,以植物食物為主,只要是無毒、無特殊氣味的野草、牧草都可以用來餵鵝。因此,養鵝要以青飼料為主,可以放牧讓其自由採食野草,但為了減少成本,最好的方法是結合種草來養鵝。」養殖戶對記者詳細地描述著養鵝的要點。
  •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帶頭人沙萬富: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藉助政策...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帶頭人沙萬富: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藉助政策實現蛻變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01     來源:這裡仁和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舒城「硬漢」紀道明:擼起袖子養牛養鵝 貧困...
    黝黑的皮膚、滿身的泥漿、牽著哞哞叫的牛、趕著嘎嘎叫的鵝……在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人們經常能見到這樣一個山村漢子的身影,他就是「六安好人」紀道明。他15年如一日細心照顧癱瘓妻子,並大力發展特色養殖,不僅實現穩定脫貧,還帶動30戶村民增收。
  • 【巾幗力量】周龍霞:脫貧路上的「女強人」 增收致富的「領頭雁」
    【巾幗力量】周龍霞:脫貧路上的「女強人」 增收致富的「領頭雁」 2020-09-18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王田虎:脫貧致富路上的「多面手」
    在烏蘭浩特市斯力很現代農業園區向陽村,脫貧「多面手」王田虎種大棚,養雞、養羊,發展庭院經濟,依靠勤勞的雙手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跳出了貧困泥潭,奔向了致富道路。早秋時節,斯力很現代農業園區向陽村綠野如波,風景如畫。
  •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與踱著方步的鵝相比,雞太世儈,鴨太聒噪,牛太愚笨,豬是不折不扣的丑角。只有鵝,像一位世襲的貴族那麼潔身自好,風度翩翩。那潔白的羽毛,修長的頸項,以及清脆的叫聲,都使它顯得有些綽爾不群。套用一個比喻,與所有家禽家畜相比,鵝就如同一個迷了路的英國紳士。
  • 我52歲在農村養了300多隻鵝 能掙下錢 還要帶領大家憑養殖致富呢
    我叫張小磨,今年52歲,是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段店鄉北王村的農民,幾十年來一直在村裡務農,去年在村子的旁邊承包了二十畝地,搞養殖,餵了三百多隻鵝,夢想著要憑養鵝致富。我要餵鵝的想法是從去年開春開始的。於是呢,就上網尋找項目,看到山東有養鵝致富的先例,專程去了一趟山東進行考察,買回了三百多隻幼鵝,回家承包了二十畝地,建起了養鵝基地,幹了起來。先後投資了四萬多元,買回了粉碎機、還買回了鵝愛吃的草的種子、買回來玉米飼料等等。餵鵝的飼料很簡單,就是買回來玉米帶骨,粉碎後就行,捎帶的餵點菜葉子、雜草等,鵝都很喜歡吃。
  • 曲項向天歌
    西津小山樓/第291期從前我養過四隻鵝
  • 吳星霈 ‖ 從農家門外漢到致富行內人—— 90後「鵝司令」的扶貧...
    從農家門外漢到致富行內人——90後「鵝司令」的扶貧手記吳星霈我是一名90後地質測繪助理工程師,2018年6月開始投身於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在這近兩年的工作中,自己既實現了人價值的升華,也成了一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養殖能手,人送外號「鵝司令」。
  • 養鵝真的成本低利潤高嗎?
    養鵝真的成本低利潤高嗎?養鵝被國家農業部列為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的首選項目。養鵝技術可以說不是問題,從古代開始就有養鵝的傳統,而最擔心可能就是銷路問題,銷售鵝苗的普遍都會說鵝銷路好,理是這麼個理,可是一方面鵝苗廠家為了推廣銷售才這麼說,另一方面鵝確實不好銷售,雖然市場有需求,像養豬,養豬戶通過給販子,販子大量收購再送屠宰場再供應市場,可是鵝不行目前很多地方很少有單獨專門收購活鵝的販子,所以不養鵝人一旦養大該出欄就不知道找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