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公眾號分享的第155期推送
喜歡戀習Community的文章,就設「置頂」哦~
點擊上方「戀習Community」→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即可
作者:我走路帶風
首發於公眾號:我走路帶風
之前出國玩,幫多多帶了一隻新款馬鞍包,約飯的時候我帶給她,結果她拿到手第一件事兒就是扯了吊牌扔了防塵袋,用自己的帆布包裝了起來。
我說你知道嗎,你這樣特別像剛從專櫃裡偷了個包。她特無奈,說她男友最近嫌她花錢太大手大腳,跟她吵了好幾次。
聽到這裡我迷茫了。多多姓錢,我們管她叫錢多多。這款包在她的衣帽間裡根本不算顯眼,而且她花的是自己的錢。
認識多多三年,我倆因為搶買單差點打起來過,但我從來沒見過她因為花錢的事這麼有負罪感。
能讓一個從小生活優渥的人刻意降低生活品質,買個包都變得心虛躡手躡腳,這得是多牛逼的愛情?
我覺得有點尷尬,把話題扯開,誇她新做的頭髮,問她在哪兒做的下次帶我一起去。
結果提起頭髮她又憂愁了起來,頭髮是過年的時候男朋友陪她做的,也不便宜,結帳的時候男朋友站在一邊看她刷卡,剛走出店門就開始陰陽怪氣地說,你這一個頭髮做了我一個月工資啊,果然有錢人的生活我們理解不了。
嘲諷一次就算了,男朋友現在看到多多在鏡子前弄頭髮就要嘲諷兩句,話說重了她就哭,哭了男友就道歉,說:「讓你不要亂花錢,是為你好。」
我一聽,好的,這就是傳說中的「情緒勒索」了。
「為了你好」的方式有成千上萬種,噓寒問暖不如打筆巨款。
但有的人偏偏要強行將別人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誇大別人的行為,放大自己的情緒,還冠冕堂皇找藉口,其實就是犯賤。
情緒勒索真的全靠一張嘴,不停以貶低對方來給自己某方面的自卑心理找平衡,給自己的自私增加合理性,不斷以「為了你好」之名給你灌輸自己的理論。
最常見的是,一個女生被人評論一句穿搭或髮型就不安起來,來回質疑自己的審美。再就是多多這種,自己的生活本來舒舒服服的,偏偏在意別人的眼光,被幹涉和指責之後立馬反思檢討自己,特別容易被別人幹擾自己的判斷。
「你穿這種衣服不好看,我覺得你穿成seiseisei那樣就挺好。」
「這種風格不適合你的呀,你應該去…」
「誒你這樣過日子不行的呀,女孩子就應該…」
其實有時候對方的評價和要求,只是為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她們用「閨蜜」、「基友」的身份在你身邊對你進行情緒勒索,你卻不知不覺被掌控,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之前看《奇葩說》的時候,我記得陳銘提到過老婆因為他亂放鞋子發脾氣的事情,當時他的處理方式不是針對這個現象跟老婆吵架,而是立刻想到老婆是不是工作上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以此為發洩點。
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這樣的。
工作或學習壓力特別大,同事和同學的關係出了點問題,一點一滴小麻煩疊加在一起,最後化成一句最表象的:「你的鞋沒放整齊」、「你的衣服到處亂扔」、「你每天就知道看手機」、「你根本不愛我」……
被情緒勒索的那個人真的一臉懵逼啊!一點小事為什麼就原地爆炸?一句話就能上升到愛不愛?
然後開始自我懷疑:我真的這麼不行?我審美有問題?我不知人間疾苦?我不懂放低身段?我根本不愛這個人?
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簡直是洗腦典範。
如何才能擺脫這種情緒勒索?或者說,如果避免自己無意中對別人進行情緒勒索?
我想,其實是應該明確界限感。
你想啊,那些過年坐在你家沙發上磕著瓜子剝著橘子滔滔不絕跟你說快點結婚生子的長輩親戚們,是不是沒把自己當外人?
因為界限太模糊,導致他們誤以為可以幹涉你的人生,因為站在親戚立場上,導致他們覺得可以指導你怎麼過生活。
但是拜託,再親密的人都應該有界限!何況,我買房買車的時候咋沒見你想積極參與呢!
最好的朋友和愛人都不能完全做到感同身受,那些只參與了你人生很小一部分的人憑什麼用自己的情緒來勒索你,讓你過他們認為對的生活?
推翻自己已有的認知和建立新的價值觀是一個難挨的過程,何況你要接受一套新的。我覺得,即使你對某個人的觀點不能同意更多,也應該將自己抽離出來去看待一下。
人活著要過的是自己的日子,不是別人的。
以旁觀者的角度原原本本的審視自己所處的環境,別人的立場和出發點,就事論事的分析,才能更客觀的看到相對完整的事實。
這樣,無疑能避免很多矛盾,也能防止成為那個總是莫名其妙被情緒勒索的人。
希望你在新的一年裡,哪怕冷血一點,也要自在一些。
作者簡介/我走路帶風,97年摩羯座,依靠重度拖延症成了最年輕的暢銷書作家,想和你一起做一個走路帶風的人。代表作《世界需要更好的你》,公眾號搜索「我走路帶風」(ID:WsFl09),個人微博@我走路帶風carina 。
FASHION | BEAUTY | THOUGHTS | 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