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題目: 2019年江蘇卷,根據文言文材料寫作文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本人所寫文章的題目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正文如下:
世上事物,皆是純粹性和多樣性的結合。沒有絕對的純粹性,只有相對的多樣性。水再淡,沒有最淡,只有更淡。鹽得味,湖鹽井鹽加海鹽,就不是最初的那種鹽了。鹽水相融,不同比例亦會導致不同性質的結果。水多鹽少,平衡生理有益。鹽多水少,細胞便會脫水死亡。
人的修養和追求,也要符合這個普遍規律。我們的價值觀,始終要保持正確的純粹性,方法論則要強調豐富的多樣性。二者結合起來,才是全面、辯證和客觀的。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時提出的「三八作風」。其中的「三句話」,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就具體詮釋了這個道理,充分體現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兩分法」「兩點論」的精髓。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左傳》裡的這句話,成為光彪華夏壯恣千古的人生奮鬥理想。頭頂浩渺歷史深空,王陽明作為達到這個標準的先賢,無疑是其中璀璨奪目的星宿。
終其一生,純粹的價值觀支撐著他「格物致知」、探求真理,七天七夜「守仁格竹」、煙瘴之地「龍場悟道」、浙東故裡開院講學,成為學術史上令人目馳神迷的傳說和境界。
純粹的價值觀支撐著他為民請命、擔當有為,先後指揮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寧王朱宸濠之亂、西南部的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純粹的價值觀支撐著他淡泊名利、山高水長,無論是權傾一方,還是傾軋謫貶,始終不嗜民脂,心無身外之物,唯縈明理教化潤世。最終,實踐和理論結合催化升華,發展成就了中國哲學史上偉大的「心學」思想,影響後世深遠,推動了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進步。
心學的主要觀點:「心外無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唯求其是」,閃耀著樸素的辯證法和實踐論的光輝。純粹的價值觀的背後,如果是宋襄公的「蠢豬式的仁義」,那麼就落入「百無一用是書生」的俗套了。王陽明在方法論上是絕對的機動靈活、豐富多彩。
被當權宦官追殺時,假扮投水身亡現場誤導刺客,一路安然無恙趕到目的地,體現了「瞞天過海」「暗度陳倉」的智慧。
平叛江西民變時,恩威並用,爭取多數孤立少數,以退為進奇正結合,發揮了「遠交近攻」「上屋抽梯」的威力。
平叛寧王之亂時,假布檄告召集勤王之兵,又離間又放迷霧又搞圍城打援,施展了「打草驚蛇」「圍魏救趙」的功夫。
平叛西南之亂時,用兵馭民達到了出神入化,戰場偵察、武器更新、戰役決心、隱蔽攻擊、重點突破、縱深合圍、戰後安撫,「三十六計」都不夠他使的了。史家評價:其用兵「詭異」、獨斷,素有「狡詐專兵」之名。想起了電影《九品芝麻官》裡那句無俚頭名言:「這貪官要奸,清官更要奸,不然怎麼對付得了那些壞人?」
但是,我們要記住,王陽明的方法論的多樣性上,仍然體現著純粹的價值觀的主體決定作用。他儘量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破壞的最低烈度,儘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儘量不殺人、少殺人、只殺該殺的人。這種把菩薩低眉和金剛怒目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慈悲。
王陽明病逝在平叛後歸鄉水路上的舟楫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用手指著心口,笑著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這種純粹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人性光輝,作為國學和民族雄魄,始終照耀激勵著我們在追求和實踐真理的道路上向前進。
正文完。
附圖:2019年8月8日,作者用無人機拍攝於茶卡鹽湖「一箭穿心」地面建築上空。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
本圖文由朱海華原創,歡迎關注。分享視覺,感受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