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港登船的車排了10公裡」,昨天,朋友圈的一段小視頻,讓我們再次感受了海南島的魅力。
排隊10公裡或許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每逢寒假尤其春節,前來海南旅遊度假的遊客依然大有人在,地處熱帶北緣的海南有獨特的人文風貌,被稱為「天然大溫室」,其冬日溫暖的氣候和清爽的空氣,更成為北方寒冷地區和「霾區人民」的不二選擇。
誠然,在這個季節進入海南,交通和居住成本確實有些高。但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落地海南,自駕或乘機的所有不快都會一掃而光。調整好心態後,就要向快樂出發了。那麼,都有哪些景點最值得一去呢?
根據筆者在海南度過七八個春節的經驗,總結了最值得參觀的十大景區(排名不分先後哦)。下面,就請跟隨我們的步伐一起,開啟快樂的海南之旅吧。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該發射中心可以發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與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作為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文昌航天發射場不僅可用於滿足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需要,還能藉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現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減少(同型號火箭運載能力可增加10%),亦可通過海運解決巨型火箭運輸難題並提升殘骸墜落的安全性。
在這裡可以近距離參觀發射場並了解相關知識,注意拍照不要上傳網絡哦。開放時間為每天的8:30-16:30,門票需攜帶身份證購買。
東郊椰林
海南文昌東郊椰林風景區,在綿延十裡的建華山海岸線上,蔥翠的椰林,組成一條一望無際的林帶,可謂海岸線上一道天然綠色屏障。進入椰林風景區的另一大樂趣就是在路邊攤喝椰汁,老椰子和嫩椰子口味各不相同,嫩椰子還能吃鮮嫩的椰肉,對我們這些北方人來說是非常新鮮的體驗。椰林附近的攤子賣得比景區便宜,一般6-8元一個椰子。有些店家除了賣椰子也做菜,如果恰好趕上飯點順便吃個飯也是不錯的選擇。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論壇會址有兩個,一個是成立會址、一個是永久會址。我們日常在電視裡看到的,國內外領導開會的地方,是永久會址,也是最值得參觀的地方,別搞錯了。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景區座落在美麗的東嶼島上,是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永久性會址,是詮釋博鰲文化的所在地。景區裡宏偉氣派的現代建築、智能化的會議設施、動靜相宜的高爾夫球場、河海交融的旖旎風光、古老動人的美麗傳說,演繹著人與自然的和諧。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總面積37000平方米,共分三層。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主會場位於會議中心第2層,會場的主色調採用黃色,給人以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的印象。
分界洲島
為何叫做分界洲?在分界洲山頂,有一座海南省地名辦公室立下的石碑,上面標明那裡有一條分界線,這條由遠海綿延而來經過分界洲並一直延伸到對面牛嶺的神奇大自然分界線,被認為是海南南北氣候的分界線。
這裡經常可以看到,牛嶺嶺北天空陰鬱或大雨滂沱,嶺南卻是陽光燦爛。詭譎多變的天氣在分界洲可以一覽無遺。實際上,整個分界嶺(牛嶺)是五指山山脈的延續,億萬年前,大陸板快的擠壓形成了這個美麗海島。從地理上來說,牛嶺北面以平原為主,南面以山地為主,兩種地形交匯於此,形成了海南難得一見的巖石海岸景觀,山海直接相觸,融為一體。這裡由花崗巖風化形成的沙灘,沙子更加潔白,顆粒圓潤細膩,為海南少見。
分界洲島是中國首個海島型5A級旅遊景區,是集海底、海上、空中為一體的立體型、多資源旅遊景區,是海南省最早開發開放的無人居住型海島旅遊區。分界洲島由山、海、島相融合的獨特資源構成,擁有眾多獨特自然景觀,景觀特色鮮明,吸引力強,遊客可以海陸空立體體驗海洋旅遊項目,旅遊項目多樣化強,遊客參與度高。 分界洲島海洋環境資源優越,可提供潛水(有海豚潛水、堡礁潛水、遠海潛水等)、海釣(海南最大的海釣基地)等多種旅行服務,被稱為是「心靈的分界島」、「墜落紅塵的天堂」、「一個可以發呆的地方」。
蜈支洲島
沒錯,著名的電影《非誠勿擾》就是在這裡拍攝完成的,清澈的海水、細軟的沙灘、熱情的陽光、綿延的群山、寧靜的港灣……這裡就是被譽為「中國的馬爾地夫」的蜈支洲島。
蜈支洲島位於三亞,因為形狀類似「蜈支」——罕見的海洋硬殼類爬行動物,故此得名「蜈支洲島」。海水的能見度達到了27米,海底滿是五彩斑斕的珊瑚礁和五顏六色的珊瑚礁魚,小島上甚至連恐龍年代的龍血樹都能看到……蜈支洲島是海南島周圍為數不多的有淡水資源和豐富植被的小島:一彎沙灘,沙質細白,環島海域水清見底,盛產夜光螺、海參、龍蝦、馬鮫魚、鯧魚及五顏六色的熱帶魚,站在沒膝的海水中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一些豔麗的熱帶魚在你腿邊遊弋。從山上看蜈支洲,壯闊美麗,滿眼莽莽蒼蒼的雨林植被,當中依稀可見珍稀植物龍血樹、海南大風子以及從恐龍時代流傳下來的桫欏。
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
「呀諾達」,是形聲詞,在海南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景區賦予它新的內涵,「呀」表示創新,「諾」表示承諾,「達」表示踐行,同時「呀諾達」又被意為歡迎、你好,表示友好和祝福。景區充分以天然形勝和熱帶雨林景觀為主體基礎景觀,融匯「熱帶雨林文化、黎峒文化、南藥文化、生肖文化」等優秀文化理念於一體,構建一個以「原始綠色生態」為主格調的高檔次、高品位、高質量的大型生態文化旅遊主題旅遊景區。是一個集觀光度假、體驗參與、休閒娛樂為一體、可持續發展的文化中心,是具有國際水準的綜合性、複合型生態文化休閒度假主題景區。同時也是海南省第一個充分展示和表現海南熱帶雨林「綠色生態文化」的綜合性主題景區。
天涯海角
展開1990版2元人民幣的背面,進入眼帘的就是天涯海角景區,在旅遊界與桂林山水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
天涯海角位於三亞市區西南23公裡處,以美麗迷人的熱帶海濱自然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而馳名中外。天涯海角陸地面積為10.4平方公裡,海域面積6平方公裡,背對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旅遊名勝。這裡海水澄碧, 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石聳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間,昂首天外,崢嶸壯觀。天涯海角景區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磊石聳立,上有眾多石刻。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欽差大臣苗曹湯巡邊至此,勒石鐫字「海判南天」,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海判南天」石刻對面,有一尊高約7米雄峙於大海的圓錐形巨石,為著名的「南天一柱」景觀,「南天一柱」四個大字是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崖州知州範雲梯題刻。展開1990版2元人民幣的背面,大家會發現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華夏兒女每一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中。
南山海上觀音
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了,但凡來過海南的人,基本都要到這裡打個卡。不然的話,其他人會懷疑是否真的來過三亞。
1993年中國國務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政府批准興建l 三亞南山寺,並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海上觀音聖像,屬於同屬於南山文化旅遊區。此像由海南三亞南山功德基金會發心敬建,一體化三尊,巍峨壯觀,實乃世界造像之最。
觀音菩薩在佛教裡是代表慈悲的,主要在西方極樂世界協助阿彌陀佛接度往生,在娑婆世界,即現實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推行教化。南山海上觀音聖像被設計為正觀音的一體化三尊造型,從每尊的正面看均是一尊觀音聖像,環繞一周方可看清三尊手勢各異的觀音聖像全貌。南山海上觀音聖像是觀音化身和觀音法門的綜合體現。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
你想知道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嗎?地質公園位於海口西南,萬年前的火山、千年的火山石文化和熱帶生態植被群落相融合,以熱帶城市火山生態與文化為內涵,集神奇火山觀光、生態與文化體驗、科普與科考及休閒度假於一體。
公園內火山密集,共有101座火山。火山類型幾乎涵蓋了玄武質巖漿爆發與蒸汽巖漿爆發的所有類型:熔巖錐、碎屑錐(濺落錐、巖渣錐)、混合錐、瑪珥火山(低平火口、凝灰巖環)。其數量之多,類型之多樣,保存之完整,為我國第四紀火山帶之首。它是一部第四紀玄武巖火山學的天然巨著。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騎樓老街
騎樓老街是位於海口市龍華區的一處開放景區,有人是來觀賞獨的建築風格和街道景觀的。不過,更多是來這裡尋覓特色美食的。
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海口的騎樓老街建築群初步形成於1920年代至194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距今有600多年歷史。騎樓的歷史與海口早期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晚清時期,海口是當時全國對外開放的口岸之一,全島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南洋謀生的人開始回家鄉投資建設。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建成,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裡延伸開來,形成了規模。
海口騎樓街區的發展源於海上貿易與航運的發展,當時海口海運航線可到達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西貢、海防以及香港、廈門、臺灣、廣州、北海等,因而活躍於東南亞與大陸沿海區域的商戶和勞工成為傳播南洋文化的載體,也將各地的建築風格和樣式帶到海口,形成了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歐亞混合的城市風貌。
與騎樓老街相映成趣的是,是3A級吃貨天堂,騎樓小吃風情街。來到風情街,可有2000餘種特色小吃供你大快朵頤,融合「騎樓」、「黃花梨」、「瓊劇」、「黎錦」、「海撈」、「海南小吃」等海南獨特文化元素。自2010年開業以來,海口騎樓小吃風情街已成為海口市民和各地遊客了解海南飲食文化和品嘗海南美食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