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視點】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升級的背後
——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2019年度)評述
作者:安曉良 只恆文
在深圳舉行的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發布活動最感人的一幕,不是在晚間的頒獎盛典上,而是在9月28日上午的終評會上,作為評委之一的著名網絡作家阿菩,由於太過專注,中途身體突感不適,直出虛汗,頸部劇疼。阿菩被人送往醫院,被醫生診斷為因長年伏案寫作引發頸椎病,幸無大礙。
在頒獎典禮上,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在致辭結束後,特意向「日更」的網絡作家鞠躬致意,感謝他們為抒寫這個偉大的時代付出的辛勤勞動。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致辭。(主辦單位供圖)
任何排行榜的評選無疑都具有極強的風向標作用,以全新模式打造的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2019年度),在「升級」的背後,折射出哪些變化和風尚引領呢?
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網絡文學排行榜,始於2014年,此前5年其名稱均為「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到今年把「小說」更易為「文學」,兩字之差,代表著這一榜單想要傳達的理念,以及中國網絡文學在當前的全球大變局下極具時代特色的新特徵。
單純從字面理解,「網絡文學」包含的範疇要比「網絡小說」更加廣泛。正如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何弘所說:「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堅持導向性、權威性、公正性,褒獎體現中國網絡文學創作特點和藝術高度的優秀原創作品,以及在電影、電視劇、網劇、動漫、漫畫、遊戲改編和海外傳播方面表現傑出的作品、項目等,引導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正因為網絡文學的範疇正在日益擴大並向海外延伸,所以本次排行榜上特別增設了中國網絡文學IP影響排行榜和海外傳播排行榜,三個榜單共同構成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
女作家陳釀的《傳國功匠》入選「2019年度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連尚文學供圖)
在上榜名單中,我們可以發現,現實題材的網絡文學作品正在逐漸成為網絡文學中的主流類型。
何常在的《浩蕩》以「快遞」這一當前「網際網路+物聯網」時代關聯度最強的行業切入,完美融合了時代大潮和個人奮鬥。卓牧閒的《朝陽警事》著眼身邊、以小見大,從通過解決群眾的小問題,將民警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展示在讀者面前,傳遞了青年一代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北傾的《星輝落進風沙裡》和管平潮的《天下網安:縛蒼龍》則分別從緊急救援和網絡安全兩大普通人眼中「冷門」卻又極為重要的行業入手,寫出了讓讀者大呼過癮的好故事。
連尚文學旗下逐浪網知名女作家陳釀獲獎後,感慨地說:「我的《傳國功匠》小說中各行各業的工匠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甌匠』,對於中國和世界來說,『甌匠』二字也許是陌生的,我寫『甌匠』、讀者通過我的書了解『甌匠』,其實就是再一次讓全世界認識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匠心匠藝』非但值得尊重,還應該更加被發揚光大、被傳承創新。因為新時代下,大國『匠心』,永遠是人類文明發展和推進的核心力量。」
從2013年左右開始,中國網絡文學就已經進入了一個以「超級IP」驅動的嶄新時代,這個原意為「智慧財產權」或「版權」的國際通用法律概念,被轉譯成一種作為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的內容價值窪地和故事創意源泉的「版權內容與價值」概念。隨著大量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後,又進一步擴大了原著的影響力,網絡文學的影響力正日益衝破文學圈、網絡圈,開始涉及到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
《慶餘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鬥羅大陸》等6部作品入選IP影響排行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 攝)
從首次公布的中國網絡文學IP影響排行榜來看,關心則亂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貓膩的《慶餘年》、唐家三少的《鬥羅大陸》等網絡文學作品已經成為年度「爆款」,系影視、動漫、遊戲項目真正意義上的源頭。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這幾部作品幾乎都創作於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創作於2010年,《慶餘年》創作於2009年,《鬥羅大陸》創作於2008年,這反映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大量精品IP都是以往多年的累積成果,近些年來成功衍生出IP的作品並不多見。
在大國崛起的進程中,我們離不開文化產業的海外傳播。作為國際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中國網絡文學從1990年代末開始出現以來,就與海外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最開始在港臺地區、東南亞地區的火爆,到在東亞近鄰日韓地區攻城略地,近年來以閱文集團的「起點國際」(Webnovel)為代表,在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等地區有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網絡小說已經成為代表我們中國影響到世界的新文化標籤。
網絡文學為什麼能夠獲得海外讀者的廣泛喜愛?或許榜單上的橫掃天涯的《天道圖書館》、善良的蜜蜂的《修羅武神》等作品可以帶給我們正確的答案。
在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2019年度)的三份榜單上,我們欣喜地看到,大量90後青年新作者正在成為網絡文學創作的主力軍,他們的生活習慣、認知方式、知識積累都與上一代作者有了很大的不同之處,反倒與國外的同齡人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共同喜好。
從這個層面上說,中國網絡文學也是溝通海內外青年作者、青年讀者的一根橋梁,必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文化傳播作用。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