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張嘉益吃油潑麵,隔著屏幕都覺得香,一種吃出影帝的面

2020-12-14 美食快聊

文/阿宏

《白鹿原》張嘉益吃油潑麵,隔著屏幕都覺得香,一種吃出影帝的面。油潑麵是威震三秦的麵食,源於陝西,整個西北都流行。在電視劇《白鹿原》中張嘉益吃油潑麵的場景,隔著屏幕都覺得香,一碗油潑麵吃出影帝的氣魄。

不追究其它劇情,光說吃麵,一部《白鹿原》就有20場吃麵的戲,可以說吃麵是整部劇中主要的美食。據說當時拍這部戲用了2000斤麵粉,做了6000碗油潑麵,實屬不易。總之,白嘉軒每次端起大碗,用筷子拌起面的時候,口水總是忍不住。

吃油潑麵又有吃油潑麵的正確姿勢,油潑麵的調料和辣椒都在最上面,吃之前一定要拌勻。這個「拌」就很有講究,一定要把所有的調料拌勻,讓麵條的每個部位都沾滿調料,同時拌的時候調料味會四處飄散,聞著味道打開食慾,一直拌到口水忍不住的時候,開始吃第一口,那才是最香的一口。接下來不能停,一口接著一口,讓味蕾不間斷的感受面的樂趣,時不時來一瓣蒜,刺激一下味覺,讓面的味道更加清香,有層次感。看張嘉益吃油潑麵,拌出來的香,口水止不住時,猛咬一口,就是這樣。

油潑麵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隨著時代變遷,油潑麵有著很多的叫法,秦漢時期被稱作「湯餅」;在隋唐時又換了個名字叫做「長命面」,取麵條下鍋柔韌不斷之意,聽起來比較吉祥;宋朝後有叫做「水滑面」,這和油潑麵下鍋動作有關,所以比較形象。直到後來慢慢演變為今天的「油潑麵」,面還是那個面,只是最後油潑提味,激發出所有的香味,才有了油潑麵一說,當然這個名字肯定是在辣椒進入中原之後的事情。

一碗麵來自生活,也高於生活,不管你有什麼煩惱,在油潑麵前面都不值一提。還記得劇中朱先生將拽著何書生到白嘉軒家裡吃飯,兩個人是談經論道,爭論不出高低,直到仙草端來油潑麵,這場爭論才結束。沒有什麼比吃麵更重要,也沒有什麼比得上仙草做的油潑麵呢。吃得最帶勁的還屬,仙草剛到白家,白嘉軒端著大碗那一通吃,感覺整個乾坤都碗裡。吃油潑麵一定要用大碗,只有大碗才能吃出油潑麵的勁來。

過去吃油潑麵最經典的動作就是,直接蹲著,然後端著大碗拌,然後也是蹲著吃。有錢人家不一樣,可以弄個矮板凳坐著吃,那已經是土豪待遇了。現在的油潑麵比較精緻,碗雖然是大碗,但是誰要蹲著吃麵,那會被別人來了100%的回頭率,弄不好還能當網紅。

最後說一點,油潑麵從廣義上講,就是把熱油淋在面上的一種麵食,但實際上在陝西只有油潑棍棍面和油潑扯麵。至於壓面機裡出來的面,也叫油潑麵,但是少了扯麵的勁道。不管你用多高級的壓面機,都壓不出扯麵的勁道。

關於油潑麵,你知道多少?是不是張嘉益吃麵很帶勁呢?

我是阿宏,用愛做好每一道菜,將心交給每一味調料,烹飪出愛的盛宴。歡迎分享,收藏!

相關焦點

  • 你吃過白鹿原裡的油潑麵嗎?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
    每當看到電視裡出現吃麵的鏡頭,我總會下意識地吞咽口水。特別是劇中人吃得津津有味,特香特過癮的時候,仿佛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那股誘人的香氣,嘗到箇中麻辣鮮香的滋味。最吸引人的麵條莫過於陝西的油潑麵了,我還清楚地記得電視劇《白鹿原》中這一段:徐先生和朱先生正在談事,時值中午,仙草做了面,端過來給二人食用。美食當前,朱先生拿起筷子開始拌麵,徐先生仍意猶未盡地在談經論道,最終抵受不住油潑麵的強大吸引力,加入到了拌麵的動作中來。
  • 看《白鹿原》中張嘉譯吃油潑麵,口水止不住地流,這麵條真香
    我想在坐的各位都吃過油潑麵吧!不過,在你們印象中,最好吃的油潑麵,是在最有代表性的餐館裡吃到的呢?還是自己媽媽親手所做的油潑麵呢?不管是家裡面做的還是外面賣的,都抵不過我印象中那一碗最香的油潑麵,而我印象中最香的這一碗油潑麵就是曾經在《白鹿原》影視劇中,張嘉譯所吃到的油潑麵。
  • 屏幕都能聞見辣油香 | 油潑麵的做法並不難,嘗試著自己做,口感很好!
    油潑麵也是傳統特色美食之一,特別是陝北的油潑麵非常著名,大家還記得《白鹿原》中的油潑麵嗎?
  • 天天追劇白鹿原,這一碗碗油潑麵饞死人了,白嘉軒,你看這面忒不?
    《白鹿原》這部史詩級的電視劇,在餐謀長眼裡:簡直就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油潑麵篇》。油潑麵,是陝西有名的「八大怪」, 麵條寬得像褲帶,所以又名褲帶面。光看《白鹿原》中那碗油潑麵的寬度,懂行的就知道了,很老陝!
  • 因為一部劇,愛上一款美食,張嘉譯這組鏡頭,讓全國認識了油潑麵
    內地電視劇《白鹿原》,由張嘉譯主演,其中有這麼一個片段,他的妻子為他做了一碗油潑麵,劇中的張嘉譯吃的也太香了,軟硬剛好,紅潤油亮,劇組為了拍好這個鏡頭,搭建了鍋臺,足足準備了2000斤麵粉,製作了6000碗油潑麵,期間不停地進行嘗試,吃麵的鏡頭太多,請來了不少大師傅,很多人看完,都不禁跟著咽起了口水
  • 《白鹿原》中饞人的油潑麵,在家5步就搞定,哪還用出去花錢買
    看了白鹿原這本小說,再看白鹿原這部電視劇就很簡單了,本以為會被電視劇裡精彩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沒想到卻被一碗熱騰騰,油辣辣的油潑麵給吸粉了,劇組真的是下血本了,據說為了做油潑麵用了十幾斤麵粉,黑娃初遇田小娥時大口大口吃麵的樣子,真是太饞人了,想吃正宗的還得出去買。
  • 還記得《白鹿原》裡面的油潑麵嗎?自己在家也能做,十幾分鐘上桌
    看過《白鹿原》的朋友們,應該都對劇中段奕宏吃麵的場景記憶深刻。實話說,看電影的時候真的被勾出了饞蟲,雖然是在家看的,但看完還是忍不住出去吃了一碗油潑麵。張嘉譯版的《白鹿原》也是對油潑麵著重刻畫,滾燙的熱油澆在蒜末辣子上,滋啦聲帶著蒜和辣椒的香氣撲面而來,真是讓人止不住地流口水呢。油潑麵屬於山西極具代表性的一種麵食,簡單粗獷的吃法,卻有著極為特別的滋味,讓很多人愛不釋口。
  • 小吃雜談,油潑麵
    今天說說油潑麵,油潑麵是陝西特色傳統麵食之一,起源於明朝,以鹹陽的油潑麵較為出名。——這個是從百科上查詢到的。其實我對油潑麵的起源並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油潑麵本身。個人見解,油潑麵,看似非常簡單的一道麵食,卻是非常精細的調配,我在家裡嘗試了將近不下兩個月,每天都嘗試一次,並做了記錄,對每種調料及其配比精準到克,但是沒有一次成功的,兩個月天天吃油潑麵,最後的結果就是全身過敏(不賴油潑麵,關鍵是天天吃,頓頓吃,並且配比不合理造成的。)
  • 連張嘉譯都愛吃的「油潑麵」到底是怎麼做的?
    看過電視劇《白鹿原》的朋友,應該都對張嘉譯在片中吃陝西油潑麵的那段特別有印象,油潑麵是陝西傳統的特色麵食之一,是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放上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辣椒麵一起撒在面上,用燒得滾燙的蔥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麵、辣椒麵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
  • 當油潑麵遇到番茄汁會成為什麼樣的美食?
    提起油潑麵,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電視劇《白鹿原》中張嘉譯吃麵的鏡頭,看的人口水直流感覺瞬間就餓了。油潑麵,傳統特色麵食之一,歷史悠久,起源於周,以陝西的油潑麵最為著名,一個「潑」字,最能展現大西北人的豪情。有人說,油潑麵,在黃土高坡就是一碗續命的面,可見陝西人有多麼喜歡這碗面。
  • 油潑麵|你看這碗又大又圓,你看這面又長又寬
    嘿嘿,最近聽歌聽到了凡凡的《大碗寬面》,也讓我想起了學校食堂的那碗油潑麵。下面就跟隨奶昔去康康吧學校食堂的「大碗寬面」碗近似於大海碗,雙手捧著端到桌上,絕對分量十足,寬免扔到鍋裡,沸騰即可撈出,再加上青菜、胡蘿蔔還有秘制肉粒,滾燙的辣油「刺啦」一聲淋在面上面的聲音,仿佛身至西安。
  • 油潑麵中最著名的一種,堪稱「中國第一神面」,外地人吃都會驚呼
    在市場的催化下,現在的麵食其實早已突破了傳統的以秦嶺為界,「北吃麵南吃米」的地域限制,尤其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不少「網紅面」更是有席捲全國之勢,這其中就包括堪稱「中國第一神面」的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是油潑麵中最著名的一種,而油潑麵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秦漢時稱之為「湯餅」,隋唐時又叫「長命面」,宋元時又改稱為「水滑面」。它有著極為普通的麵食製作方法,即將手工製作的麵條煮熟撈入碗中後,加以鹽、味精、醬油、花椒等作料,再淋上燒熱的植物油拌勻即成。
  • 那一碗讓人慾罷不能的油潑麵,酸辣鮮香,吃完酣暢淋漓
    油潑麵是陝西特色麵食之一,麵條像褲帶,面寬油香,值得品嘗。 說到油潑麵,就讓我想起了《白鹿原》,粗獷豪邁的陝西關中,劇集獨特的精緻感。 特別是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油潑麵,熱油潑在面上的那一剎那,香味仿佛就在嘴邊。 油潑麵多用刀削麵,如果沒有刀削麵,也可以用餃子皮。
  • 油潑麵掌握2個步驟,好吃有口感,只是潑油做出的面可不是油潑麵
    導讀:麵食人人都會做,北方的麵食更是發展得十分繁榮,其中又以山西和陝西的麵食最為聞名,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陝西的——油潑麵。 油潑麵顧名思義就是用油潑過的面,可是光用油潑就能做出油潑麵嗎?用油潑出的面就是油潑麵嗎?如果不知道這些問題,做出的油潑麵只是徒具其神,是沒有靈魂的油潑麵。
  • 油潑麵全新家庭版本,用牛肉做滷,營養又美味,小孩吃著也香
    最近天氣轉涼,總是下雨,待在家裡總覺得全身懶洋洋的不想動。若是這時候來碗熱乎乎、香噴噴的油潑麵就好了,絕對能打起精神來。今天小編就要教大夥一道全新家庭版本的油潑麵,用牛肉做滷,營養又美味,小孩子吃起來也會覺得香!
  • 【白鹿原背後的油潑辣子面】竟有這麼多故事!一碗麵竟然可以做一輩子?
    最近不斷有小夥伴向小食安利《白鹿原》,身為吃貨的他們表示裡面最帶感的是竟然是吃麵的場景。。。也因為這碗面,這部電視劇被大家稱作「舌尖上的白鹿原」。。。是什麼樣的面讓大家這麼饞呢?今天就和小食一起看一下這碗面背後的故事吧~
  • 油潑麵好吃有訣竅,掌握這4步,香辣過癮,嚼勁十足
    還記得電視劇《白鹿原》中,最愛族長「白嘉軒」手裡的那碗油潑麵,吸溜吸溜,狼吞虎咽,看得連觀眾都眼饞了。美食君早在18年就給粉絲們做過油潑麵了,但當時為了圖方便省時,做的是簡易的餃子皮版本,最適合早餐吃。
  • 影視遊|《白鹿原》—舌尖上的白鹿原,這縷西北味兒就問你饞不饞
    《白鹿原》的大火,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與史詩級的震撼場景還原之外,最抓人眼球的自然還有那大西北濃鬱的生活風情與讓人隔著屏幕都口水直流的生活美食。據《白鹿原》劇組相關人員在採訪時透露,拍攝這部劇時他們足足準備了有將近兩千斤麵粉,全劇大概做了五千到六千碗面,更是專門建造專屬灶臺、請當地廚師,劇中出現的油潑麵、臊子麵、水晶餅等眾多關中美食,讓觀眾們笑稱:導演拍的怕不是「舌尖上的白鹿原」吧!
  • 這才是油潑麵的地道做法,一煮一潑,麵條勁道又爽滑,吃著就是香
    油潑麵是陝西的傳統特色麵食之一,據說這道麵食起源於明代,口味也有好幾種,有鮮香味、酸辣味、香辣味等,廣受百姓喜愛。油潑麵在陝西就是一種普通的麵食,做法也比較簡單,就是將麵條在開水中煮熟盛入碗中,放蔥花、花椒粉、鹽等配料平鋪在面上,用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激發出香味,調入醬油,香醋,美味即成。
  • 這應該是史上最真誠的西安油潑麵評測.
    這近三周的吃麵之旅,有一些好玩的事:有些店家的面有很多種類,扯麵啊,棍棍面啊,菠菜面的,我會問「哪一種最好吃啊?」老闆就說「都好吃,看你喜歡吃啥。」那我只能回他「都喜歡。」然後估計老闆頭回見到一個人吃了3碗不同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