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託馬斯之顱
今天上午,疊紙上線了「戀與」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戀與深空》的官方網站,並公布了首支PV。首曝不到4個小時,它在微博上就獲得了6萬多次轉發,一度位列熱搜Top 3,視頻的播放量也超過了400萬。
而且熱搜的前兩名都是iPhone 12
如果你看過這條PV,你應該能理解微博和TapTap上複雜的輿論態勢……因為《戀與深空》看上去實在是有點兒特別:在我的印象裡,它可能是全球首款3D戀愛動作遊戲。
據PV顯示,《戀與深空》描繪了一個有都市,有太空站,和宇宙有關的近未來世界。如果非要說和《戀與製作人》有什麼聯繫,那就是它的故事也與超進化人類「evolver」相關。
它的角色建模基本延續了疊紙的次世代3D水準,但美術風格偏向寫實,角色的面相和觀感也與常規2D戀愛遊戲不同——就玩家評論來看,這種嘗試可能構成了天然的接受門檻。
此次PV公布的男性角色共有3人:evol特警沈星回,心臟外科醫生黎深和天才畫家祁煜,他們的戰鬥方式和屬性也各不相同。
從戰鬥畫面來看,玩家可以在豎屏模式下,和男性角色用長劍/弓箭/槍械等武器一起面對敵人。雖然一些動作處理得有些僵硬,不過考慮到這是疊紙第一次做動作遊戲,又是第一批放出的素材,倒是也能理解。
順帶一提,我猜他們想強調的不只是戰鬥,還有在戰鬥過程中和男性角色的互動。
感受一下過程中的特效和鏡頭運動
講到這裡,肯定會有人摸不透疊紙立項的思路,也想不清楚他們為什麼要做自己不夠擅長的事情。但從產品策略上說,《戀與深空》應該是疊紙相當關鍵的一步嘗試。
第一,他們試圖讓團隊的次世代3D研發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在《閃耀暖暖》之後,疊紙已經建立了一套次世代3D技術的工作流程與組織架構。但這套工藝更聚焦於一個角色,一套服飾以及有限的動態表現;而藉由《戀與深空》,他們試圖進入更複雜的深水區。
從PV局部能看出疊紙對於靜態角色和服飾的處理水平
動作遊戲太難做了。為了做出所謂的「打擊感」,研發團隊必須要吃透鏡頭,操作,動畫,特效等每一個基礎的設計。從當前的效果來看,疊紙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正如疊紙CEO姚潤昊所說,「如果(技術)不升級,就相當於一直在車庫裡造汽車,但我們想造飛機。」我猜按照疊紙對品質的要求,他們還會繼續在這個領域死磕,直到體驗足夠出色為止。畢竟3D動作可以塑造出更真實的戀愛體驗,而且如果能跑通這一切,他們可以考慮的品類也會更加廣闊。
第二,他們試圖讓這個IP更良性地發展下去。
如果只是為了圈錢,其實疊紙可以再複製一遍以前的套路,把一樣的世界觀,一樣的玩法,甚至一樣的角色升級一波美術再做一遍。然而玩家和《戀與製作人》中的角色已經形成了情感連結,也做了相當的投入,這麼做肯定會傷害到用戶。而創造一款全新的產品,則既可以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也有機會打造一個更廣闊的「戀與」宇宙。
第三,他們希望拓展女性向遊戲的邊界。
《戀與深空》的slogan是「與他一起,並肩作戰」,這應該也隱藏了疊紙嘗試動作品類的思考:如今的女性不甘心只被保護,她們希望自己也能參與戰鬥,和男性角色進行更平等,更豐富的互動。
疊紙還表示在開發捏臉玩法
而從實機畫面的UI布局也能看出,《戀與深空》的戰鬥沒那麼硬核,它可能希望玩家通過單手操作來點選技能,移動維度也可能會被弱化。在保證基礎品質的情況下,如果這套玩法能被買帳,那市場對於戀愛遊戲,甚至女性向遊戲的理解就該更新了。
自2017年《戀與製作人》上線以來,近幾年國產乙女戀愛手遊有點兒固化,打法也略顯套路。幾乎所有廠商都在追求更高的2D美術和聲優成本,或者只在題材和劇情方面做出一些差異。
然而姚潤昊曾告訴葡萄君,「創作」是疊紙最核心的基因,而「把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東西做出來才是創作」。於是正如你看到的那樣,《戀與深空》試圖從美術,題材,玩法等各個角度做出改變。
和很多人一樣,我實在是為疊紙捏了一把汗:這款產品真的能構築更高的競爭壁壘嗎?它想做的創新會不會也太多了?但不管怎樣,我都願意對他們的勇氣表示尊重。我也很好奇等到《戀與深空》正式上線,它又會變成怎樣的一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