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區別於以往高校教師教學競賽的關鍵在於其強調教師教學創新能力,這為全國高校教師提升教學創新能力、打造一流課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本賽事是《教育部直屬單位三評一競賽保留項目清單》中唯一一項高校教師教學競賽活動。通過面向所有高校教師開展此項教學競賽,激發高校教師教學創新興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面向信息化未來,以賽促改,推動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和教師教學能力全面提升。
通過賽事活動,各高校應把握好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的新特徵,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進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參賽高校在參與賽事活動過程中把握大賽主題尤為必要。
01大賽主題——推動教學創新 打造一流課程
1、落實以本為本: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
解讀:教學內容要選取「四有四顯」具有時代特徵的內容(」四有四顯「可參看公眾號教育-師資培訓中前期相關文章);教學目標要對應新時代育人目標;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講授型課堂模式,充分採用複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特徵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分析研究學情並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考核評價基於全過程多元化評價體系,善於使用數據工具進行科學評價。
2、推動教授上講臺:倡導教師「回歸本分」,推動教授走進本科生課堂,引導教師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書育人,成為「德高」「學高」「藝高」的名師,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解讀:教授回歸課堂教學,要凸顯出教授級教學的基本功,不僅研究,更要教學。研究成果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引領學生到更廣闊世界是教授級教師的不同之處。比賽按照職稱分組也是為了這一點。
3、推進智慧教育:提高教師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鼓勵教師積極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推動信息化手段服務高校教育教學。
解讀:信息技術的基礎建設在高校已經不能不謂「先進」,但管理價值作用應用更多,如何以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提升「學習質量」,是以賽促教的重要價值。
4、強化學習共同體:發揮基層教學組織的作用,鼓勵高校以教研室、課程組、教學團隊等基層教學組織為基礎,建設學習共同體,形成傳幫帶機制,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
解讀:教學團隊建設,層次遞進、青藍相接;相對於個人參賽,大賽更加鼓勵團隊參賽。通過團隊展示出學習共同體的「效果」。
5、引導分類發展:引導各類高校順應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多樣化發展趨勢,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學新要求,結合教師教學發展的不同特點和發展實際,推動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分類發展。
解讀:依照實際不搞「整齊劃一」,有特色的的教師發展路徑是提倡的;
02大賽文件通知詳細解讀
【解讀】以上文件部分從此位置涉及到參賽教師所需要的提交的比賽關鍵材料內容,主要分網絡評審材料、現場評審材料。
網絡評審材料▼
1.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材料(視頻+教案+課件)
2.課程教學創新成果報告 (300+4000字)
3.申報書
4.課程教學大綱
現場評審材料▼
1.教學創新設計匯報材料
個人建議準備▼
①將教學過程支撐材料製作成匯報PPT
②準備15分鐘約3500以內的匯報詞
③現場答辯問題預判集)
材料的具體要求▼▼▼
【解讀】課程教學創新成果報告內容要圖文並茂,注重過程可視化及數據可視化展示;內容框架要包括:
1.創新解決了什麼樣的教學問題;
2.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以學情分析為基礎,科學設計教學前中後各個環節,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和數據開展教學;重點在於環節、師生活動、評價、目標達成效果、反思
3.以數據案例等說明創新的效果、成果、價值。
課堂教學實錄視頻需要在真實教學環境中進行,有正常數量的學生,主講教師出鏡,以信息化手段和傳統教學活動方法組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需要教師編寫規範的授課教案、製作授課課件;以微課、演示、實驗等多種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以討論、協作、答疑等組織完成項目任務式教學活動並記錄數據過程,以多種高效全面的過程及結果性評價呈現學習效果或展示學習成果。視頻輸出為1個90分鐘視頻或2個45分鐘視頻。
★★★大賽的最關鍵材料莫過於◤ 視頻+報告◢重點!重點!重點!
【解讀】課堂錄製的視頻要在設計好課程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編寫腳本,分時間段安排課堂師生活動;視頻及報告等材料要按照評分標準逐字逐條一一核對是否與文件要求符合。
03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備賽步驟方法
【解讀】作為首屆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文件通讀很重要,如何準備的正確過程更重要,結合多年輔導院校各類教師教學賽事活動的經驗,給全國高校擬參賽的教師及團隊簡單梳理一個可以參考的備賽流程▼▼▼
一.圍繞賽事活動開展全員校賽遴選參賽選手(學習文件、全體動員、校賽機制)
二.通讀文件、明確賽事目的和賽程要求及時間(擬參賽選手細讀細細讀三遍)
三.選定授課對象專業及課程,編寫優化課程大綱,選取課程教材;
四.依據「四有四顯」選取教學內容並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開發優化(教學目標確定);
五.設計梳理教學思路,繪製教學過程流程圖;
六.編寫授課教案、組織教學資源、教具、教學信息環境構建;
七.製作授課課件,實際教學環境下的試講及多次反覆磨課;
八.製作課堂教學視頻拍攝腳本,錄製課堂教學視頻,完成視頻相關材料;
九.編寫課程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文字內容,過程支撐材料圖文圖標可視化呈現;
十.製作現場匯報PPT,編寫匯報稿及預答辯內容研究。
以上十個步驟,是依據多年各類教師教學賽事經驗的總結,具體院校定有更加完善科學的備賽機制,僅供參考,最後期望更多高校教師參與比賽,以此為契機,回歸本質,提升教學能力。
【作者】黃陽、河南勵展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河南勵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河南職業教育技術學會常務理事、河南教育(職成教)常務理事、工程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評員;自2003年從教,先後在院校從事教學、管理、建設、培訓等工作,後創辦企業致力於教學設計及教育教學信息化研究、院校內涵發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等;先後為湖南、山東、四川、山西、河南等多所院校教師進行過教學課程設計、教師教學能力、信息化教學實踐等培訓和賽事輔導。
【聲明】文中觀點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和單位;所引用的圖片和文字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所有權處請及時反饋,我們將及時刪除或調整;所有原創文章均為勵展教育或著作人所有,歡迎分享轉發,對於惡意修改、抄襲及用於商業用途者,將保留法律追責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