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十為丨濱江驛站:市民遊客暖心的「元氣補給站」

2020-12-21 新民晚報

圖說:濱江驛站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

歇歇腳、喝喝茶、充充電、避避雨……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上,這樣珠鏈式分布、綜合性功能的濱江驛站,給了市民遊客一個遮風擋雨、坐看江景的C位。在其中一座濱江驛站的留言簿上,一位遊客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長長的濱江線,服務站是我們暖心的元氣補給站,為愛心驛站點讚。」

今年疫情期間,濱江驛站沒有閉門謝客,在做好測量體溫、信息登記、消毒液擦手等防疫措施的同時,還新添「家族成員」。記者在走訪中發現, 新成員不僅涵蓋常見的服務「基礎包」,還增加了一些「特色包」。

黃浦五裡橋市民驛站:推廣電競文化

67歲的金基民每天上午雷打不動,喜歡帶著自己的書來黃浦五裡橋市民驛站坐坐。「來了後,就發現這裡環境安靜,設施也很齊全。累了,還能和工作人員聊聊天,或者看看外面的風景。」

驛站從今年9月底全新亮相後,一個多月就接待市民超過1500個。五裡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阮俊回憶道,這個驛站的前身是2010年世博場館的配套功能用房。今年,根據市政府實事項目對濱江驛站的要求,街道將這裡改成了一個市民驛站。通過布局調整,室內分成了閱讀區、活動區、服務區、儲藏區,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改造團隊還為驛站量身定做了三個可伸縮的「小房子」,通過下面的滑軌,讓室內空間「臨時擴大」。

而服務內容也根據遊客的需求,不斷增加調整:考慮到周邊跑步的遊客沒地方寄放衣服,儲藏區新打造了12個柜子;結合區內打造電競產業的目標,站點還打算推廣電競文化,邀請附近的企業來這裡開設講座。

楊樹浦驛站旗艦站:讀懂工業遺存

今年11月2日正式開放的楊樹浦驛站旗艦站——電站輔機廠站,則在工業遺存上做足文章,驛站配備專職人員來為遊客講解。開講前,記者先被拉到屋外不遠處的一座廢棄廠房外,講解員張蒨指著遠處牆上圓形和三角形標誌。「三角形是慎昌洋行標記,圓形是GE的LOGO。上海電站輔機廠的前身為美商慎昌洋行楊樹浦工場,始建於1921年,這家公司是美國奇異電器公司(即美國國際通用電氣公司)在中國的代理商,因此工場的牆體上一直保留著這段歷史記憶。」

歷史的記憶,也在驛站的設計中被保留,並注入新功能進行活化。驛站設計師張斌說,驛站在電站輔機廠原址興建,外表保留了昔日大工業時代留下的龍門桁架,塗裝成深灰、藍、銀灰三色。深灰色是1921年慎昌洋行龍門架的顏色。工業藍代表1950年至1970年上海鍋爐廠時代,那時工場的外牆表面是藍色的。銀灰色代表未來的美好生活。

行走在驛站中,可以在電子屏上讀到上海電站輔機廠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在通往二樓的樓梯上,匆匆一瞥楊浦濱江的第一家水廠、第一家棉紡廠的簡史,如同一條「時光隧道」,回望工業歷史。

徐匯水岸匯雲建築站:融入藝術氣息

全透明的玻璃外牆,讓江景一覽無餘……走進今年7月新開放的徐匯水岸匯雲建築站,通透是最大的感受。而這座濱江驛站之所以取名「雲建築」,就是從空中俯瞰,是一朵雲的造型。市民解小姐是這裡的常客,在附近跑步路過時,喜歡到裡面坐一會兒,「從這裡看江景很美,還可以在休息的時候,打聽一下附近藝術場館的活動,約朋友一起去打卡。」

西岸集團介紹,由於徐匯西岸集聚了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等大量藝術場館,因此驛站希望可以給市民遊客提供「藝術+生態+服務」相融合的體驗。記者看到,驛站的電視屏幕上,會滾動播放各大美術館、藝術中心的展訊;驛站內擺放的書籍,也以藝術類、建築類居多。

西岸集團表示,徐匯正在全力建設「水岸匯」公共服務連鎖品牌,計劃年內在8.4公裡濱江岸線上打造20處「水岸匯」濱江驛站,集成無人零售、共享充電寶、便民物資領取、沿江導航、活動購票、活動資訊、藝術導覽、客服諮詢等公共服務功能。

新民晚報記者 裘穎瓊

【親歷者說】

我叫趙金濤,1965年9月進入上海鍋爐廠,進廠後分在設備動力科,我是在空壓站工作的。

1980年分廠後,鍋爐廠搬遷至閔行,楊樹浦路廠址改為上海電站輔機廠。輔機廠在楊樹浦路2200號和1900號各有一個廠區,東廠和西廠,我都在裡面工作過,做的是同一個工種,負責開展生產所需要的電、氣、風。

2008年我正式退休了,這時候廠房還沒有從楊浦濱江搬走。

今年,退休的老夥伴們說,現在楊浦濱江造的老美的,原來的廠房已經變成黨群服務站了。大家快20年沒見了,要麼在老廠房碰個頭。於是,我們20多個人,興致老高地參觀了這個服務站,感覺很親切,又很有新鮮感。

參觀下來,我感覺現在這裡環境變好了,工作人員也很熱情。歡迎大家到老廠來看看。

——上海電站輔機廠退休職工 趙金濤

【數給你看】

市一江一河辦介紹,黃浦江兩岸正在不斷優化完善沿線綜合服務設施布局,提升市民、遊客在濱江的感受度。

浦東段設置了22座統一形態、標識的「望江驛」,每座之間間隔1公裡。今年,根據人流量聚集情況,浦東在局部配套設施不足的區域,於兩座「望江驛」中間再補充和完善服務設施,又添置了3座「望江亭」。

浦西段則根據2020年市政府實事項目提出新建改建9處濱江驛站的工作要求,加快提升設施體驗。目前已超額完成目標,新增9處濱江驛站(楊浦1個、虹口1個、黃浦3個、徐匯4個),並改造了一批既有服務設施。

相關焦點

  • 楊浦濱江的這6座「元氣」補給站,不簡單!
    沿著5.5公裡的楊浦濱江岸線, 有一條黨建服務帶——楊樹浦驛站, 6個主題鮮明的站點, 成為市民遊客的「元氣」補給站, 這裡生動演繹著「還江於民」的實踐
  • 「市民反映:菜鳥驛站怎麼變味了!」後續
    生活報8月18日訊 17日,生活報刊發了《強制籤收、拒絕送貨、投訴才給送……市民反映:菜鳥驛站怎麼變味了!》一文。消息見報後,數十位冰城市民通過熱線電話和生活報官微留言等方式,向記者吐槽菜鳥驛站「強制籤收」不送貨,讓網購便捷性大打折扣的遭遇。
  • 濱江「人人屋」處處「人為本」 總書記走進這間不足20平方米的黨群...
    楊浦大橋以西的楊浦濱江岸線上,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這兩天火了。因為在11月2日當天,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時,走進了這個小屋——「人人屋」黨群服務站,並向服務站工作人員和居民詳細詢問這裡開展基層黨建和公共服務情況。  這個黨群服務站為啥取名「人人屋」?因為整座房子的外形是由木結構搭成的「人」字,取名「人人屋」,也是為了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
  • 郊野採摘 濱江徒步 市民享受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圖說:濱江公共空間成市民休閒好去處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 攝(下同)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很多市民走出家門踏青賞花,感受春天的氣息。本周末,上海有84家A級景區恢復開放,為市民提供踏青、賞花、採摘等主題休閒放鬆體驗。
  • 復甦魔都丨跑步、喝咖啡、看美術展,徐匯濱江春意盎然,春遊踏青還...
    復甦魔都丨跑步、喝咖啡、看美術展,徐匯濱江春意盎然,春遊踏青還等什麼?看藝術展,跑步鍛鍊,喝杯咖啡,滑板攀巖……昨日(3月21日),記者在徐匯濱江看到了一片熱鬧景象。悶在家中近兩個月,不少市民遊客趁著大好天氣,走出家門,盡情享受春天的美好。這個休閒放鬆、 健身鍛鍊的網紅打卡點,又恢復了朝氣。美術館恢復開放了第一時間來打卡「您好,請出示預約碼、身份證、隨申碼。」
  • 紅谷灘城投:提升城市品質 增進民生福祉
    在紅谷灘城投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中,城市品質與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民生福祉得到大幅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感得到明顯加強。近年來,在紅谷灘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紅谷灘城投集團秉持「建設魅力新城市,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發展使命,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務實城市建設主業為基礎,堅持優化提升城市品質功能,回應著市民對美好城市藍圖的憧憬。在紅谷灘城投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中,城市品質與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民生福祉得到大幅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感得到明顯加強。
  • 「一元公交」惠民,「市民食堂」暖心!煙臺加大民生投入,持續增強...
    實行一元一票制之後,我用市民卡每天上下班只需要1.8元,一年能省1500元錢,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12月24日,煙臺市民張歡告訴記者,她住在牟平區,上班在芝罘區,「一元公交」為她省了不少錢。「不僅車費省了一大半,公交車在市區還走公交專用道,方便快捷。」對張歡來說,這是暖心的1500元,但對政府來說,卻不是個「小帳單」,政府每年要多拿出數億元資金用於保障「一元公交」政策的順利實施。
  • 去菜鳥驛站取快遞,花半小時排隊!多名市民再投訴:不僅不送,去取更...
    17日生活報刊發了《強制籤收、拒絕送貨、投訴才給送……市民反映:菜鳥驛站怎麼變味了!》一文。消息見報後,數十位冰城市民通過熱線電話和生活報官微留言等方式,向記者吐槽菜鳥驛站「強制籤收」不送貨,讓網購便捷性大打折扣的遭遇。
  • 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迎來首批認建認養市民...
    12月5日上午,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 線下盡責活動----公園木蘭園改建木蘭科植物認建活動迎來了首批「主顧」!本次活動得到了市民百姓的積極響應,共37株木蘭科植物被認建, 80餘人參與現場植樹。此次活動是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獲批首批全國「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以來首次對市民遊客開展認建認養招募。   初冬微寒,但也抵不住市民遊客義務認建植樹的熱情,大家早早來到了活動現場,年齡最小3周歲,最大70周歲。
  • 可喝水休憩借傘充電,一座座外觀前衛的驛站正在徐匯濱江布局
    近年來,徐匯區立足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市定位,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正逐漸發展成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融合的典範城區。徐匯濱江的「水岸匯」建設與社區裡的「美麗家園」改造項目,是徐匯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示範項目,為居民營造了宜居的生活環境。
  • 濱江公園公司: 讓河西濱江綻放異彩
    ,同時也是南京國際友誼公園的所在地;河西中央公園,南京最大的「空中花園」……在這裡,河西管委會高品質規劃建設與河西集團的創新運營相得益彰,共同為濱江公園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十多年前,這邊還是江灘溼地,一片蕪雜,如今,河西濱江已蝶變成如此美麗的風光帶!」市民遊客經常如此感嘆。
  • [網連中國]暖心驛站,讓城市更有溫度
    像金鳳區這樣的暖心驛站,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它們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暖心窩」「歇腳地」,解決如廁難、飲水難、吃飯難、休息難等各種問題,讓城市變得更有溫度。 浙江湖州:暖心驛站向所有有需求的人敞開大門 暖心驛站工作人員為環衛工人倒熱水。人民網 金忠耀攝
  • 戰疫小區群英榜丨富力金禧花園:設立暖心驛站,做好業主的貼心「小...
    為見證和記錄這些小區的抗疫行動和故事,即日起,廣州市文明辦聯合信息時報社、微社區e家通、新花城推出「廣州戰疫小區群英榜」,與廣大市民一起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 設立暖心驛站項目負責人郭傳龍介紹,為了降低業主出行和人員接觸的風險,小區在一樓大堂設立暖心驛站,解決居民買菜難問題。居民只要當天將所需要的生鮮蔬菜通過微信報給管家或APP下單,第二天一早就會有管家將蔬菜瓜果和生活必需品送到家門口。此外,小區還設立快遞臨時存放點,物業人員每隔兩個小時會對架子上的快遞進行統一消毒,再由管家為有需要的業主配送上門。
  • 構建500米黨建服務圈 龍華街道「1+7」濱江黨群服務站點啟動
    位於油罐藝術中心旁的徐匯濱江黨群服務站·水岸驛站,通過網際網路互動投影技術,為區域企業提供給人耳目一新的多媒體展示平臺。
  • 「五一」假期首日 上海130家旅遊景區接待遊客45.6萬人次
    據統計,上海市130家主要旅遊景區(點)接待遊客45.6萬人次,同比減少64%,其中,上海野生動物園接待遊客1.38萬人次,同比減少75.4%;上海科技館接待遊客0.25萬人次,同比減少90.4%;朱家角古鎮接待遊客0.5萬人次,同比減少89.6%;上海辰山植物園接待遊客1.2萬人次,同比減少13%;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接待遊客0.6萬人次,同比減少70%。
  • 大美「暖心之城」——伊旗阿勒騰席熱鎮奮力書寫新時代民生答卷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黨的十九大以來,伊金霍洛旗阿勒騰席熱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奮力書寫新時代民生答卷。  安其居、暢其行、樂其業、授其教、醫其病、養其老……人們日子美、心氣順、笑臉甜,生活越來越安逸、越來越暖心、越來越和美,一幅幅暖心畫面正在阿勒騰席熱大地上徐徐鋪開。  回應人民期盼——提升高度,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 首批50個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發布——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積極謀劃,大膽嘗試,圍繞實現「十五分鐘生活圈」工作目標,以「微旅遊、慢生活」為導向,努力提供親民便民、宜樂宜遊新型文化旅遊公共空間,打造了一批市民群眾喜聞樂見「家門口的好去處」。「家門口的好去處」的評選,強調「微空間、微旅遊、微度假」概念,注重挖掘公共空間的親民性和便民性。
  • 北京中通快遞員吐槽市民,多走幾步取菜鳥驛站,方便且挺安全的
    近日,北京中通快遞員吐槽市民,多走幾步取菜鳥驛站,方便且挺安全的。其實我覺得去菜鳥驛站取快遞挺好的,就是多走幾步路的事還挺安全的。每一次京東快遞都是送貨上門,一直非常重視客戶的體驗,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
  • 市民驛站做起了外送服務,還是免費的噢~
    最近,虹口區的市民驛站裡,做起了「外送服務」。是外送美食?還是冬日的奶茶?馬上為你揭曉答案!據悉,本次活動已不是北外灘街道的市民驛站第一次「走出來」,今年類似的活動已經舉辦過五次,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北外灘街道市民驛站適應新形勢,通過「文化外送」服務方式,將原有集中在驛站的活動分送到各個延伸點、各個企業、樓宇、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