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堅持現行脫貧標準,強化扶貧舉措落實,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健全和執行好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做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是確保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制度安排,是重大政治任務。近年來,各級民政部門將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工作責任,瞄準社會救助政策實施的「最後一公裡」,推動兜底保障政策精準落地。特別是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民政系統更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著力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為當地困難群眾撐起了一把堅固的保護傘。
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
有效落實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西藏自治區民政廳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政策舉措,按照《西藏自治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西藏自治區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紮實做好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 完善保障政策
西藏自治區民政廳黨組始終把完成好脫貧攻堅中民政部門擔負的兜底保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成立由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書記任組長,廳長任常務副組長,黨組各成員任副組長,各處(室、局)負責人為成員的自治區民政廳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實地調研,召開黨組會議、廳長辦公會議等方式,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及時向自治區黨委、政府,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匯報和銜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進展相關情況,確保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實。組織地廳級、縣處級領導幹部分批參加網絡APP版全區脫貧攻堅政策考試,提升幹部職工脫貧攻堅綜合知識水平。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完善社會保障兜底政策,做好消除絕對貧困後,相對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規範兜底臺帳 實行銷號管理
自治區民政廳會同扶貧辦開展數據比對分析,準確掌握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建檔立卡邊緣人口以及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情況,比對排查應納未納的農村低保、特困和臨時救助範圍的人員,健全兜底保障對象臺帳,並實施對帳銷號制度,救助一戶銷號一戶。同時,按照《2019年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要點》,抓好「關係保、漏保、錯保」等專項治理工作,做到公開、公正。
自治區民政廳及時調整特困人員供養標準,農村特困集中供養和城市特困供養標準均提高到年人均12480元。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不含整戶納入低保範圍的貧困人口),可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範圍。
強化農村低保 提升保障能力
強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綜合考慮維持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當地物價水平、城鄉統籌發展需要等因素,完善農村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切實加強脫貧攻堅中農村低保家庭經濟狀況評估認定工作,加強低保對象數據動態核查,堅持以家庭收入核查結果和家庭困難程度作為納入和退出低保的核心依據,對納入低保範圍的脫貧不穩定人員,實施低保漸退政策,實現穩定脫貧後再退出低保範圍。
實施臨時救助 簡化優化程序
將防止返貧放在重要位置,自治區建立健全返貧和新增致貧預警機制,加強信息比對、主動發現,全面監測脫貧不穩定人員和低保邊緣群體。對返貧人口,及時按規定給予臨時救助。簡化優化審核審批程序,強化「救急難」工作,根據其致貧原因和困難程度,採取一次審批、分階段救助等方式,適當提高救助標準,推動在鄉鎮(街道)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對於遭遇重特大困難的,充分發揮社會救助聯席協調機製作用,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確定救助額度,進一步加大救助力度。
抓定點幫扶 助力脫貧攻堅
廳黨組高度重視強基惠民活動,明確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每批駐村工作隊均由一名副廳級領導作為總領隊專職分管、專職抓。同時,根據自治區黨委關於黨員幹部結對認親幫扶貧困戶的活動部署,制訂《自治區民政廳關於科級以上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實施方案》,由廳領導帶隊分期分批組織廳系統幹部職工,前往各定點扶貧村開展結對認親幫扶活動,了解和掌握家庭生活基本情況,宣講黨的利民惠民政策,幫助貧困戶分析致困原因並圍繞脫貧致富出謀劃策。
補短板強弱項
做好深度貧困地區兜底保障
自黨中央作出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來,青海省各級民政部門強化工作舉措,狠抓責任落實,社會救助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青海省深度貧困地區已納入農村低保對象26.7萬人,佔全省農村低保對象的92%;納入特困供養人員13268人,佔全省特困供養人員總數的74%,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健全制度 夯實保障根基
青海省民政廳出臺的《青海省深度貧困地區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低保和扶貧銜接,健全完善防範因災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切實做好深度貧困地區救助工作。
為持續做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青海省民政廳先後出臺《關於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青海省城鄉支出型貧困家庭認定辦法(試行)》等文件,為民政兜底脫貧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今年,青海省民政廳還聯合省扶貧開發局下發《2020年青海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實施方案》,並配套出臺《青海省2020年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補針點睛」專項行動方案》《青海省2020年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掛牌督戰工作方案》和《青海省2020年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方案》,按照查漏洞、補短板、強弱項要求,梳理問題清單,確定攻堅重點,細化解決措施,充分發揮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的制度優勢,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
為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今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政局成立督戰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制訂印發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和「補針點睛」及掛牌督戰三個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民政兜底保障工作向縱深發展。
落細政策 編實保障網底
今年,全省共下撥社會救助資金269431萬元,其中,下撥深度貧困地區困難群眾救助資金211902萬元。將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4300元提高到4800元。按照每人800元的標準,為農村低保對象和農村特困人員發放取暖救助。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5倍落實,達到每月960元;輕度、中度、重度失能人員照料護理費分別為每月340元、510元和850元。
青海省民政廳還加強與深度貧困地區溝通銜接,制訂出臺《青海省脫貧攻堅民生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明確項目區域範圍、建設方式、投資標準。截至目前,已安排全省深度貧困地區項目42個,總投資6986萬元。
玉樹藏族自治州持續開展了農村特困供養護理服務和困難老年人代養。5年來,全州累計為7530名農牧區特困供養失能老人落實護理補助資金5217萬元。累計投入資金1799萬元,為8420名困難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
深化改革 救助精準高效
青海省民政廳建立統一的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信息化管理平臺,並打通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城鄉醫療救助、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3個系統數據對接。啟動運行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平臺,提高救助對象認定精準度。
果洛藏族自治州在州、縣、鄉三個層面,全面建立民政牽頭、其他部門協同的工作協調機制。在縣、鄉兩級全部設立一門受理窗口,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黃南藏族自治州建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構建縣、鄉、村三級救助保障聯動網絡。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摘帽退出時執行漸退機制,做到脫貧不脫政策。紮實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行動,從源頭切實解決問題隱患。
訪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屬於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曾高達14.2%。2019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承擔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烏魯卻勒鎮4個村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任務,派出駐村工作人員56名。各駐村工作隊因人因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用真心真情凝聚了民心。
發揮民政優勢聚力脫貧
2019年,自治區民政廳籌集並投入「訪惠聚」各類資金1018萬元,全部用於支持當地精準扶貧和改善民生。
為加強民政幹部職工與群眾的聯繫,自治區民政廳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全廳351名幹部職工全年共赴4個村結親7批次、2732戶次,捐款捐物28.4萬元,其中,物資價值19.8萬元,解決就醫就學、發展生產及其他困難368件。
2019年,民政廳還協調康復輔具中心、新疆靜寧醫院等單位組成專家醫療隊,赴烏魯卻勒鎮義診16場次,為困難群眾免費送藥達15萬元。積極實施「明天計劃」「光彩明天」等項目,並對來烏實施手術的困難群眾全額報銷手術費用和往返路費。
針對部分鄉親院落地面未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現狀,民政廳黨組多次調研論證後,投入400餘萬元資金實施「千坪幫困」惠民項目。截至目前,已有1000戶老鄉家打好了水泥地坪,院落面貌煥然一新。
建強村組織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隊
民政廳駐村工作隊注重發揮「傳幫帶」作用,工作隊隊員與村幹部一對一結對子,手把手教思路、教方法、教經驗,幫助村黨支部完善和落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督促村「兩委」對重大事項嚴格按照民主決策程序進行,並做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
工作隊全年組織開展各類學習近160次,1200餘人次參加學習。特別是在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認真檢視問題、查找差距、狠抓落實,使工作隊隊員和村「兩委」工作作風明顯轉變。同時,工作隊積極發展入黨積極分子,推進後備幹部「三推兩培」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村黨組織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
鞏固提升確保鄉親穩定脫貧
2019年,民政廳駐村工作隊在「鞏固提升,防止返貧」上下功夫,通過「一戶一策」實施教育扶貧57戶、助醫扶貧96戶、產業扶貧127戶。
在前期農村扶貧對象建檔立卡信息的基礎上,工作隊還開展了「兩不愁三保障」情況、歷年扶貧項目執行情況等檢查,並歷時3個月,對2014年以來各村貧困戶檔案信息數據進行了覆核和完善,建立電子檔案,實現扶貧對象實情、建檔立卡紙質檔案、信息系統數據「三個統一」,縣、鄉、村建檔立卡信息「三級統一」。
工作隊還全力辦好農民夜校、雙語課堂;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地產出,增加鄉親收入;建立健全群眾困難訴求臺帳,確保每個困難都能及時妥善解決。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在自治區民政廳的支持下,工作隊還投入為民辦事資金12萬餘元,對67戶貧困家庭的內初班、內高班、大中專學生實施了教育救助。為村小學、幼兒園添置兒童滑梯,新建水衝式廁所。廳黨組也協調新疆資助教育基金會為4個村捐贈14套健康飲水設備,極大地改善了就學環境。
工作隊還創新工作方式,與阿瓦提啟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開展「幸福一家人」鄰裡互助項目,培養鄉親的互幫互助意識,帶動廣大村民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社會報》
原標題:《為困難群眾撐起一把堅固的保護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