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鐵木君,ID:tetem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收到過非常多這樣的問題:
不太偏科,成績卻處於中遊,怎麼辦?大學興趣廣泛,什麼都去學但都不精,面試時發現沒個拿手技能,怎麼辦?
這都屬於一類問題:什麼都會一點,但都不精通,是好事還是壞事?
嗯,問題有點扎心,但也特別重要,所以鐵木君開頭就直接進入主題了。
相信大家也都有過這個疑問,這篇文章,就能深入解答這個問題!希望大家都能認真讀完。
因為把這個問題徹徹底底想清楚,真的很重要,可能會影響到你的人生走向的重要。
01.
大二的時候,我非常沉迷於享受那種「多元感」。
我會一點PS,會一點繪畫,懂一點寫作,又懂一點健身……
我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一點,又什麼都懂一點。當然我也想過:這樣會不會不太好啊?
但我的同齡人都完全不懂啊,和他們對話的時候,我總是在輸出的那個,哪怕我只懂一點點,我也完全可以hold住全場。
於是我又開始飄飄然了,覺得自己就算懂得不深也夠用了,覺得自己還要去學更多領域的技能,嘗試更多維度的東西。
醒悟,來源於一次我幫人解決問題時,不小心遇到了專業人士……
我的天哪,那種感覺我不知道怎麼跟你們形容,就是一種降維打擊的感覺。我是被降維的那個。
我還在結結巴巴想怎麼說的時候,他已經流暢地說出了原理。我還在冥思苦想怎麼解決的時候,他已經列出了好幾種方法的優劣,問你要選哪個。我還在像原始人一樣不靈活操作的時候,他已經搞定放下鍵盤去一邊喝茶了。
這就是真正的專業人士,和我這個所謂「斜槓青年」的差距。
被打擊後,我終於狠狠的在心裡鄙視了一把自己:
你連單槓都做不好,還想做斜槓?
於是此後的事你們也看到啦,我開始深耕寫作,認真寫自己的公眾號。
當然畫畫PS健身我也一直在學,但我再也不會拿我不精通的技能出去吹噓。
所以啊,「什麼都會一點,但都不精通」的本質真相是:
其實大部分幾乎沒啥特長的人,都會對自己有這個評價。
這個評價就是對自己一無所長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職場上和生活中,喜歡管這種人叫「萬金油」。
02.
「萬金油」到底有什麼問題呢?
第一:只有興趣沒有作品,就無法兌換現實價值。
你相信嗎,「興趣」其實是最好拿來充數的東西了。
哪怕你不會,但只需要一句「我對古典音樂/西方藝術很感興趣」,不懂的人立馬就會投來崇拜的目光。
但現實是,僅僅是有興趣隨便學了點,而不去長期的積累,是無法兌換現實價值的。
就比如你上學時成績中等,看著三好學生拿獎學金,啊,羨慕。或者上班了以後,業績中等,看著別人升職加薪,啊,真爽。
僅僅是會一點,但不精通,沒什麼成就和作品,別人就始終無法注意到你,你也就永遠無法通過「興趣」,在現實中兌換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作品才能體現你的創意,你的才華,你的深度。
鐵木君在這裡也真心希望你,可以成為一個靠作品來證明興趣的人呀~
第二、始終都只能自娛自樂。
很多人玩王者,學會了基本規則和操作,玩得還行,開了幾把黑還拿了個MVP,但沒有深入下去又換了和平,當然吃了一次雞也覺得自己很酷炫了。從DOTA到英雄,從英雄到王者,操作其實是一個比一個簡單化的。
簡單的遊戲才有娛樂性,才有正反饋,才能讓誰都可以輕易上手。
但如果人始終都只去玩一些門檻低的東西,學到入門拿點成績就滿足了,而不去琢磨和深耕,雖然這樣也可以享受到遊戲的快樂,但終究逃不了被大神完虐的命運。
一生氣,卸遊戲,明天還得下回來。
又菜,癮又大。
像這樣一直只享受入門級的那點成績,和自娛自樂沒什麼區別。
無法超越誰,也無法指導誰。
當然自娛自樂沒什麼,但如果在什麼事情上都只處於自娛自樂的狀態,那就只能祈禱自己有機會一直自娛自樂下去吧。
最後,也是最遺憾的一點:不精通一樣東西,就永遠享受不到「深入紅利」。
淺嘗輒止,自娛自樂,就很難獲得深入一件事的體驗。
或者說,那種因為深入一件事,而不斷挑戰自我,大開眼界的體驗。
03.
為什麼很多人都享受那種「什麼都懂一點」的感覺呢?
因為開始學一樣東西時,你是從0基礎小白開始的,學到什麼都是新鮮的,一開始的正反饋也是最多的,你會感覺自己突飛猛進。
但是再往後,感覺就不那麼明顯了,你對刺激的閾值也高了。
甚至再深入,還會遇到瓶頸期和谷底,被虐得那叫一個懷疑人生啊…
於是不能維持熱情的人就率先退下來,換下一件事,尋找新的新鮮感。
逃避可恥但有用嘛。
是,的確這樣他們不用再感受痛苦了,卻也失去了享受「深入紅利」的機會。
瓶頸期是一個擋路石,但也是一塊裡程碑。
正因為每個人的痛苦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突破瓶頸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可以這麼說:只有突破了瓶頸期,你才和那些膚淺學習的人真正拉開了差距。
而突破瓶頸期以後,會發生什麼呢?
「深入紅利」出現了。
你會發現,你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了。
比如,我們大多數人在夜空中,看到的都只是星星。
而天文學家看到的,卻是由恆星組成的星座之間更浪漫,更豐富的樣子。
不懂西洋棋的人,他們只能看到一盤亂七八糟的棋子。但對西洋棋高手來說,只需看一眼,就能感受到棋盤上的驚險和刺激,看見戰略和布局。
你會發現,你處事的態度不一樣了。
那些淺嘗輒止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一直慫,一開始只是因為心態上不願意深入,後來就逐漸變成了深入能力的缺乏,幹啥都叫難。
而願意深入者,不斷接受挑戰的經歷,會讓他們習慣於自我突破。
他們明白在跨越黑暗之後定會有更加耀眼的深入紅利,於是會更加沉得住氣。
所以,那些享受過深入某個領域,而帶來的「深入紅利」的人,走的會是不一樣的人生模式。
於是,人與人的差距就此拉開。
04.
大家都知道「短板理論」吧?嗯就是那個著名的裝不滿水木桶……
也是這著名的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所以有的人就會擔心:
我光有長板是不行的,我必須想方設法彌補我的短板才可以啊!
但鐵木君要提醒你,在社會中,個人的價值和地位是遵循「長板理論」的。
若是你有足夠精通一件事的「長板」,那就完全可以彌補你,一點都不懂另一件事的「短板」。
哈哈,馬雲其實都不懂電腦,你敢信嗎?
有一次,馬雲接受訪談時就被問了:「您對電腦一點不懂,怎麼還能成為中國電商界的老大?」馬雲特別淡定的說:「我不懂電腦,我34000名手下懂就行了啊。」
馬老闆真正精通的,是商業思維和管理手段,在這方面,他已經牛到不需要在乎不會電腦的這種「弱點」了。
相信我,未來你也不用強迫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會有擅長那方面的人去負責的,不必是你。
你只需要揚長避短,把自己的優勢和興趣,發揮得越來越好就可以了。
之後怎麼把你安排到最適合你的崗位,是老闆的事兒。至於你的短板,也會有其他人來幫你補,所謂「合作」不就是這麼回事嘛~
所以啊,如果你在英語上沒有興趣,就去做做數學(?好像更恐怖了),或者你對寫作不感興趣,就喜歡短視頻,那就去刻意練習,好好精進這方面就好了。
唯有精通,才是王道。
一塊板子短,那就加長其他的長板,把木桶傾斜一下,甚至可以裝更多的水呢~
05.
此處就是別處。
知道學霸和學神的區別嗎?
學霸是學什麼都能很努力,而學神是學什麼都能很輕鬆。
若是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學神會有一個自己極度擅長和精通的領域。
數學學得極好的人,往往學起物理和化學也會相當輕鬆;啃得下某本著作的人,往往學起英語和語文也得心應手。
這其實就是世間之事,只要你足夠深入,就能發現他們之間有許多共通之處。
你做這件事跟那件事,儘管表面上是不同的兩件事,但是它們的解決邏輯是一致的。
比如一個很懂金融的人,他去做營銷或運營也會相當厲害,因為對金融這事了解到一定地步,就會明白所有推動經濟的本質都是人性。像股神巴菲特吧,他看似是金融大師,其實他更是個駕馭人的人性大師。而人性這件事,是可以用到一切領域中的。
我一直在寫作,看似我只是在鍛鍊文筆,但寫得越深入,我的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得到很強的鍛鍊,而這也可以用到一切領域中。
你能把一件事做到精通,也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可遷移能力。
所以,此處就是別處。
別再用「多元」來麻痺自己「不精」的事實,你真的不會因為專注做一件事就錯過其他的。
06.
如果有人說自己什麼都會點,但都不精通,某種層面上,好像還有點小炫耀自己聰明的成分。
但現實就是,這種狀態一點都不浪漫,尤其是遇到現實的那一天。
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些思考,也給你一些勇氣,讓你早點意識到自己該飛的地方。
一起在幾年後,成為那個被仰望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