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在12月9日舉行的2020中國設計紅星獎頒獎活動上,中國設計紅星獎博物館宣布落地通州區張家灣設計小鎮。這並非設計小鎮第一次受到設計品牌活動青睞,今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也落戶於此。
作為北京設計之都的主平臺,張家灣設計小鎮長什麼樣?未來如何規劃?記者近日探訪了解到,目前張家灣設計小鎮啟動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5大重點地塊中,由北京銅牛廠轉型的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一期將於年底正式亮相,大牌設計師將雲集於此,碰撞出靈感火花。
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中,改造後的廠房和原廠房形成鮮明對比。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中,「成衣車間」改造後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內衣口罩生產車間 「變身」設計師工作室
之前是機器轟鳴的車間,今年疫情初期生產過口罩,如今北京銅牛廠「成衣車間」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施工改造,未來將變成點亮設計師靈感的辦公區。
北京銅牛廠2002年入駐張家灣工業開發區,工廠佔地將近8萬平方米。2013年初到2014年初,伴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型,銅牛製衣生產線外遷,騰出了7.8萬平方米廠區空間。按照規劃,這裡將成為張家灣設計小鎮未來設計園區。
作為園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北京銅牛廠成衣車間正經歷華麗蛻變。灰白暗淡的磚牆被漆成亮黃色,「時尚有活力,年輕的設計師會喜歡。」北京建工北京未來設計園區項目負責人孫博帶記者走進車間內部,8000多平方米的大平層辦公區開敞明亮,建築內種植了三棵高大的元寶楓。設計師透過晶瑩的玻璃空間,就能欣賞紅葉閃動的景致。「花園式辦公環境讓工作氛圍更加自然。未來,北京建院將入駐其中,並運用新科技讓室內樹木達到光和作用。」孫博說,辦公區還為白領們準備了動感單車等健身器材。
成衣車間藍汪汪的淺水池已經裝修完畢,未來還為服裝發布會等活動提供「亮眼」場景。車間的四「角」將設計為咖啡館等商業空間,周邊人群可以來此消費,並了解設計師是如何工作的。
北京未來設計園區由銅牛廠改造而成,銅牛雕塑保留了歷史記憶。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老廠房改造 保留復古工業風和城市記憶
銅牛廠的改造項目分為兩期,一期1.3萬平方米,包括成衣車間、食堂、辦公樓3個建築的改造,將於今年年底亮相。二期改造將於2021年啟動。
與中規中矩的二期廠房相比,一期廠房改造融入了工業風元素。成衣車間內矗立了三個巨大的紅銅色風管,用於輸送新風。車間穹頂設計了兩隻「牛角」,保留「銅牛」印跡。銅牛廠的食堂正在進行結構加固,將保留混凝土顏色,打造成充滿藝術氣息的網紅餐廳、深夜食堂。辦公樓的改造最為「驚豔」,區別於常見的紅磚廠房,這棟白色老樓植入鋼結構工業感,灰色斑駁的框架既前衛又有歷史感。
孫博說,此次園區改造保留了大量的綠植,廠區內的三排法桐和一棵老雪松是老員工揮之不去的記憶,這裡將建設為銅牛廣場,標誌性的「銅牛」雕塑也位於此。
一期更新改造完成後,北京建院將在此布局未來設計院。未來設計院是基於未來的創意設計和科技創新設計院,與國際高端建築設計創意類企業接軌,集合創研工作室、大師工作室、設計博物館、設計交流與展示中心等功能。
通州首個工業區轉型,設計類頭部企業匯集
銅牛廠變身未來設計園區,成為張家灣設計小鎮的「先行示範樣板區」。包括銅牛地塊在內,創新中心、北泡地塊、經開智匯園、珠江地塊等5個重點地塊正在加速建設,設計小鎮70公頃「啟動區」將率先亮相。
張家灣設計小鎮總佔地面積約5.4平方公裡,位於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核心區以南的「鑽石地段」。它處於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連線交匯處,不僅臨近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環球主題公園、張家灣古鎮也是它的「鄰居」。
「設計小鎮所在的張家灣工業區是通州第一個工業區,保留了大量有特色的工業建築。」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家灣設計小鎮專班組長餘龍介紹,這些承載了工業文化記憶的閒置廠房將被改造再利用,打造夜間經濟、網紅打卡地和24小時公共活力街區。
餘龍說,設計小鎮處於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四大政策區」覆蓋範圍。依託政策疊加優勢和創新中心樓宇資源,目前設計小鎮已承接企業106家,註冊金額約17億元。
企業產業類型包括建築設計、文化設計等設計領域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城市科技產業。「比如新加坡CPG集團,是設計小鎮首家外資設計類總部型企業,北京建院、清華同衡、上海同濟、首都工業設計研究院等一批設計類頭部企業,都通過多種合作模式正在積極引入設計小鎮。」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中國設計紅星獎和北京時裝周永久會址均已落戶。
創新中心為白領們設置了書房。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創新中心的智慧管理平臺。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布局4300套房源、6個口袋公園,5G率先全覆蓋
設計人才如何引進來、留得住?餘龍說,設計小鎮對高端人才均有教育、醫療綠色通道、外籍專家工作許可、人才籤證的綠色通道。
在配套服務方面,設計小鎮專版從周邊區域可利用資源中梳理整合出4300套房源,用於滿足設計小鎮職住平衡的需求,周邊還將建設銅牛口袋公園等6個口袋公園。小鎮將探索混合街區開發模式,設置城市休閒、體育運動、商業娛樂、文化體驗等服務業態,每個重點地塊內均設計有咖啡廳、網紅餐廳,打造24小時活力空間。「到2021年底,設計小鎮形象將極大提升,宜居宜業宜遊的特色小鎮形象雛形初顯。」
在交通方面,張家灣設計小鎮將加快推進張梁路、鳳桐路等8條主次支路提級改造工程,未來M101、M102、M104三條地鐵線預計將途徑設計小鎮。「小鎮距離土橋地鐵站共3.3公裡,目前我們開設了班車,解決先期入住人員的交通需求。」小鎮內部打開封閉廠區,打通街坊路,提升道路網密度,塑造步行友好的慢行系統。
張家灣設計小鎮打造成為「設計小鎮、智慧小鎮、活力小鎮」。智慧如何體現?據餘龍介紹,設計小鎮將在轄區內陸續啟動5G基站建設,力爭明年把設計小鎮打造成為北京市第一個全5G覆蓋的特色小鎮。
科技感十足 員工朝攝像頭揮手可以「求援」
5大重點地塊中,除了北京未來設計園區,科技感十足的創新中心也將在本月底和公眾見面。創新中心聚集了城市科技、創意設計類企業,記者在園區一層看到,目前C1、A2兩棟樓宇已交付使用,C1樓一層為入駐企業提供了水吧、圖書館,為員工提供了「8小時之外」的休閒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C1樓設置了智慧管理中心。在中心辦公區的一塊大屏上,園區行業分布、經營情況、科技成果展示、人流密度、會議室使用頻率等信息一目了然。未來,員工可以使用「小鎮通」,實現一卡就餐、一卡入園等功能。
「智慧安防也是園區一大特點」,開發智慧平臺的是園區入駐企業久譯科技公司,據公司項目經理田宇峰介紹,園區分布了標清攝像頭,平臺通過邊緣計算對視頻進行智能化分析。如果員工遇到突發情況,比如夜晚下班不小心摔倒或者心臟不舒服,可以對攝像頭揮手求援,安防人員將第一時間收到提示聲音,達到現場。
另外三大地塊也各有特色。餘龍介紹,北泡輕鋼園區一期將作為北京設計周的永久會址和紅星獎博物館。經開智匯園位於設計小鎮啟動區東側,將打造科技設計特色產業示範區。珠江一期位於小鎮啟動區東南側,將突出營造設計師沙龍、設計成果展示、交流集會等無邊界、多元化共享空間。「2021年,張家灣設計小鎮計劃新引進企業150家,其中設計類企業佔20%左右。」
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影記者 吳寧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