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角色扮演遊戲是學齡前兒童最喜歡也幾乎是最主要的一種遊戲。它不僅能夠提高寶寶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也可以挖掘出寶寶的更多潛能和天賦。
所謂角色扮演遊戲,是兒童藉助道具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投入某個想像場景,然後去探索和理解現實生活的一種遊戲。家長比較熟悉的一種就是通俗的「過家家」。但這個遊戲可以小到一個動作,也可以擴大成一個小舞臺劇。
比如小寶寶模仿大人打電話;大一點的寶寶像媽媽給自己餵奶一樣給玩具娃娃餵奶;後來開始模仿醫生給娃娃看病;再大些可能幾個寶寶一起玩過家家,有人當媽媽。
基本上1歲半左右的寶寶,甚至更早的時候,寶寶就會開始這種角色扮演遊戲,會在3-5歲的時候達到熱愛的頂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園都會有晚會、舞臺劇等活動。
遊戲主題和好處
一般而言,兒童所選擇的角色扮演遊戲主題都取材自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如典型的過家家,打電話,看醫生,買東西等內容。如果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接觸了更多內容,現實中也好、閱讀中也好,也會體現在遊戲中。同時,兒童在玩這些遊戲的過程中,會加入自己的理解、想像和創造。
角色扮演遊戲中的一大主題是職業。兒童對職業的最初接觸幾乎都來自於父母或家人的職業。隨著成長會逐漸接觸到醫生、護士、司機和老師等常見職業,也會通過閱讀等方式接觸到科學家、航天員等職業。
兒童玩角色扮演遊戲並不僅僅是因為有趣,也因為會體驗到一種「權力」,他們會渴望成為那個角色,做一些自己平時沒有「權力」做的事。比如醫生可以給別人打針,但平時自己是被打針的那個角色。
這就體現出角色扮演遊戲的另一大優點,讓兒童在很早的時候就接觸到更廣闊的天地,甚至可以埋下未來理想的種子。
角色扮演遊戲有時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對二胎的接受。因為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也可以體驗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多種關係。兒童經過這種關係體驗,就會更容易接受家庭中新成員的到來。
當不同的兒童在一起玩同樣的角色扮演遊戲時,會因為各自成長環境的不同而體現出細節上的差異,這就為每個兒童對同一事物增加了不同的經驗。與此同時,他們的社交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提高。
為了讓遊戲順利進行下去,兒童還必須對他人的行為先進行理解,再做出「對」的反應,這就意味著遊戲還能鍛鍊到他們的邏輯思維等能力。而在小寶寶階段,與父母或家人一起玩這種遊戲對建立、維繫良好的家庭關係也有很大好處。
對於很多獨生子女來說,角色扮演遊戲可能是一個人完成的,家長也無需擔心他們一個人玩得沒意思。因為一個人玩,就可以扮演多種角色,這對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等能力的發展也會有促進作用。
但家長的支持和參與對兒童,尤其是小寶寶來說是非常好的鼓勵。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寶寶可能會突然迷茫,不知道該怎麼繼續。那麼家長就可以適時地進行引導,以增強遊戲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或者讓寶寶體驗到遊戲更多的趣味性。
道具的作用也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引導寶寶自己去選擇去使用,以促進寶寶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比如常見的奶瓶、餐具等;或者用書本搭個小空間,就像用積木搭房子一樣。很多淘汰下來的乾淨的衣服或者盒子等用品都可以作為寶寶玩角色扮演遊戲的材料。
另一方面,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買一些專用的道具,讓寶寶玩得更投入更開心,這樣他們對現實中真實情況或事物會有更好地了解。比如嬰幼兒醫生遊戲套裝,消防車套裝等。
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角色扮演遊戲的內容也要豐富起來,從最初的幾個動作到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也是寶寶應該從0開始學閱讀的原因之一,寶寶是需要多看多聽多接觸的,家長應該多讀多說多提供。正確的鼓勵式的引導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身邊的事物和這個世界,更好地明白事物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