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所解之毒,主要是火熱之毒。由於熱邪盛極,壅積不得外洩而成毒。其中的熱,可以是外邪入裡化的熱,也可以是自身的熱與外邪相合而成。
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簡介:本方出自《肘後備急方》,但黃連解毒湯這個名字來源於《外臺秘要》,是「苦寒直折」的代表方劑,用於治療上中下三焦的一切火毒之症。
1)巧記法:略;
2)湯頭歌訣:
黃連解毒湯四味,黃柏黃芩梔子備,躁狂大熱嘔不眠,吐衄斑黃均可使,若雲三黃石膏湯,再加麻黃及淡黃,此為傷寒溫毒盛,三焦表裡相兼治,梔子金花加大黃,潤腸瀉熱真堪倚;
3)方解記憶法:
黃芩可清肺火,黃連可清心火,二者合清上焦之火;黃連亦可清胃火,黃芩亦可清膽火,二者合清中焦之火;黃柏清瀉下焦之火;梔子可清三焦之火,更可以利小便,導熱下行給熱邪以出路。
《傷寒雜病論》中有「三黃瀉心湯」一方,與該方相似,其組成為黃連、黃芩、大黃。後者少了黃柏,對清利下焦溼熱,力所不及,所以主要清的是中上焦之火。除此以外,少了梔子,多了大黃,可見同樣是給熱邪以出路,前者是通過小便,後者是通過大便。明白了這一點,應用上就很好區分了,以中上焦火熱為主,同時大便偏幹,即用瀉心湯;反之,大便正常,下焦溼熱,小便黃者,用本方為佳。
普濟消毒飲:黃芩、黃連、陳皮、甘草、玄參、柴胡、連翹、升麻、板藍根、馬勃、桔梗、牛蒡子、薄荷、僵蠶;
簡介:這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補土派宗師李東垣的方。用於治療當時社會上流行的一種名為「大頭天行」的瘟病。現代可用於上焦,尤其是頭面部的紅腫熱痛的熱毒症,比如腮腺炎(痄腮)、丹毒、急性扁桃體炎、急性乳腺炎、淋巴結炎等。
普濟消毒飲〔大頭天行東垣〕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俗雲,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染者多不救,泰和間多病此者,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視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而為腫盛,以承氣瀉胃中之實熱,是為誅伐無過,病以適至其所為,故遂處此方,全活甚眾,遂名普濟消毒飲子。
1)巧記法:
馬和牛願(吃)柴草皮根,琴蓮姐巧(玩)麻將(馬勃、薄荷、牛蒡子、元參、柴胡、甘草、陳皮、板藍根、黃芩、黃連、桔梗、連翹、升麻、僵蠶)
2)湯頭歌訣:
普濟消毒芩連鼠,玄參甘桔板藍根,升柴馬勃連翹陳,僵蠶薄荷為末咀,或加人參及大黃,大頭天行力能御;
3)方解記憶法:
李東垣那個時代的「大頭天行」病是否就是現代的痄腮,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李氏對當時病症描述如下:「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可以看出,這種病,症狀有三,頭面部紅腫,咽喉不利,口乾舌燥。普濟消毒飲即依此用藥:首先,口渴舌燥為上焦有熱,方中黃芩、黃連清熱解毒,主要針對上焦心肺,再加入玄參滋陰降火生津液;連翹、僵蠶消腫散結,針對頭面部的紅腫;板藍根、馬勃、牛蒡子清熱治療咽喉腫痛,再加上桔梗、甘草搭配也用於咽喉不利;由於是上焦的熱病,給邪以出路,就不能考慮走二便了,「火鬱發之」理論應運而生。所以本方加入柴胡、升麻、薄荷、陳皮,清熱的同時升散透表,疏利氣機。
當然,有些藥物有其兼用,比如連翹在清熱散結的同時也可以透表;玄參在滋陰生津的同時也可以清熱散結和清利咽喉;桔梗除了應對咽喉不利還可以作為舟楫,載藥上行等等。
涼膈散:大黃、芒硝、甘草、梔子、薄荷、黃芩、連翹、竹葉
簡介: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上焦中焦之熱鬱,胸膈熱聚,其特色為同時清上與瀉下,瀉下以清上。
1)巧記法:
黃曉琴只瞧幹荷葉(大黃、芒硝、黃芩、梔子、連翹、甘草、薄荷、竹葉)
2)湯頭歌訣:
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竹葉蜜煎療膈上,中焦燥實服之消;
3)方解記憶法: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方子是否可以想起,我們前面講的一首經方,即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當時我們說這個方子雖然有大黃,其主要目的卻不是為了瀉下,而是為了清中焦之燥熱。與之相比涼膈散主要治療中上焦的熱毒,所以加入黃芩、竹葉、梔子,其中梔子還可引邪熱從小便出;加入連翹、薄荷,既能清熱,又可清透上焦熱邪。
這首方子在清熱的同時,綜合了瀉心湯、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飲的方法,使得熱邪既可以從大便、小便出也可以從上焦清透發散。現代臨床可用於口腔炎症、扁桃體炎、膽道炎症、咽炎、急性黃疸型肝炎等屬於中上焦的火熱病。
仙方活命飲:金銀花、乳香、沒藥、當歸尾、赤芍、陳皮、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貝母、白芷、防風;
簡介:出自明代薛立齋的《校注婦人良方》,被稱為「瘡瘍之聖藥,外科之首方」,專門治療熱毒瘡瘍所設,現代可用來治療各種化膿性驗證,比如乳腺炎、化膿性扁桃體炎、膿皰瘡等。
1)巧記法:
賈母造訪沒花金銀,只要草皮歸汝鄉(穿山甲、貝母、皂角刺、防風、沒藥、金銀花、白芷、赤芍藥、甘草、陳皮、當歸尾、乳香)
2)湯頭歌訣:
仙方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穿山甲; 貝母花粉兼乳沒,草芍皂刺酒煎佳;
3)方解記憶法:
本方針對熱毒所致的瘡瘍,採取清熱解毒(金銀花)、理氣活血(陳皮、乳香、沒藥、赤芍、當歸尾)、化痰散結(陳皮、貝母、天花粉)、暢通經絡(穿山甲、皂角刺)的綜合治法,此外,由於瘡瘍初起,用白芷與防風將邪氣從肌膚腠理向外透散。
四妙勇安湯:當歸、玄參、金銀花、甘草;
簡介:藥少而量大(60g起步),同樣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熱毒熾盛之脫疽。患肢暗紅微腫灼熱,潰爛腐臭,疼痛劇烈,或見發熱口渴,舌紅脈數。臨床常用於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靜脈炎、下肢潰瘍、坐骨神經痛、下肢深靜脈栓塞。
1)巧記法:
金銀歸幹嬸(金銀花、當歸、甘草、玄參)
2)湯頭歌訣:
四妙勇安金銀花,玄參當歸甘草加,清熱解毒兼活血,熱毒脫疽效堪誇;
3)方解記憶法:
脫疽,是中醫特指四肢末端潰爛的一種惡性疾病,一開始類似於痺症,只是麻木行動不便,逐漸肌肉萎縮,後期趾(指)端開始潰爛發黑,經久不愈,最後甚至逐節脫落。本方所治之脫疽,以熱毒內蘊,血行不暢為病機。方中選用大劑量金銀花,是由於它不論內用外用都對瘡癰腫毒有妙效,直接將其搗絨了以後外敷,都可以促進瘡癰紅腫疼痛的減輕;玄參涼血消腫並可擴張血管;當歸活血和營;生甘草解毒,並調和諸藥。
本文章原創於微信公眾號:1中1醫,大家覺得有用請幫我打賞、點讚、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動力。
本課程所用《方劑學》最新版規劃教材可以點擊如下連結購買:
前期課程目錄:
跟我記方劑1-辛溫解表:麻黃湯、桂枝湯、大小青龍湯
跟我記方劑2-辛溫解表:九味羌活、香蘇散、止嗽散
跟我記方劑3-辛涼解表: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甘石湯
跟我記方劑4-辛涼解表:柴葛解肌湯、升麻葛根湯、防風通聖散
跟我記方劑5-扶正解表:敗毒散、參蘇飲、麻黃附子細辛湯
跟我記方劑6-寒下劑: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跟我記方劑7-溫下劑:大黃附子湯、溫脾湯
跟我記方劑8-潤下劑:麻子仁丸、濟川煎
跟我記方劑9-逐水劑:十棗湯
跟我記方劑10-攻補兼施:黃龍湯、增液承氣湯
跟我記方劑11-和解少陽:大小柴胡湯、蒿芩清膽湯
跟我記方劑12-調和肝脾:四逆散、逍遙散、痛瀉要方
跟我記方劑13-調和腸胃:半夏瀉心湯系列、達原飲
跟我記方劑14-清氣分熱:白虎湯、竹葉石膏湯
跟我記方劑15-清營涼血:清營湯、犀角地黃湯
專題課程說明:
本專題以講解中醫方劑的構成和記憶方法為主,介紹方劑的功能、應用為輔,本著實用簡練為原則,與大家一起學好方劑學。本專題既適合院校學子學習《方劑學》、背誦方劑,也適合想學好中醫的愛好者群體。我將從多個角度切入幫助大家有效率的記住、理解每一首方劑。
記憶方法分成三個部分:
1)巧記法:是利用諧音字組成一兩句話的俗語。巧記法的特點是第一記憶效率極高,但東拉西扯與中醫方劑完全無關,容易遺忘,僅適合應付考試或者配合其它方法來輔助記憶;
2)湯頭歌訣:背誦方歌向來是明清以後學習中醫的人之不二選擇,湯頭歌訣是其中最為正統的方歌。其特點是把方劑構成與主治功用一起編為詩句,朗朗上口,方便記憶。但對於普通成年人來說也是比較尷尬,成年人瞬間記憶能力強,但容易遺忘,一首方子簡單的4句話,複雜的16句,甚至更多,對於長期記憶並不友好。所以這種方法適合青少年打好中醫基礎,當然也適合記憶力不錯的成年人。
3)方解記憶法:方解記憶法,讓我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背方劑。成年人本身理解力就強於記憶力,在理解基礎上記憶,可以更牢固;另外,相較於死記硬背,弄明白每個方劑的藥物作用和搭配,也更有利於將來有一定經驗後擺脫方劑,自己組方。所以,使用這種方法記憶方劑,將對我們的中醫水平有很大幫助。
本專題將會對經典的用藥比例做出說明,但並不標註具體每一味藥的用量,因為從原著到藥典,出處不同用量皆不同,具體用量宜根據病患病情與醫生用藥習慣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