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共和國,簡稱土耳其,這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
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他的隔壁有著戰亂煩擾的國家,也有著寧靜廣闊的海峽。土耳其,一個有著伊斯蘭教文化的大國,也被稱為「文化的搖籃」,也有著世界三大菜系——土耳其菜。近幾年,隨著旅遊綜藝的播出,旅行歌曲的傳唱帶火了土耳其棉花堡,究竟這個棉花堡是如何形成的,它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棉花堡在土耳其的紡織工業重鎮Denizli,位於西南部山區,距離伊茲密爾約二百公裡。土文Pamukkale是由Pamuk(棉花)和Kale(城堡)兩個字組成的,棉花是指其色白如棉,遠看像棉花團。
其實棉花堡的形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牧羊人安迪密恩為了和希臘的月神瑟莉妮幽會,忙著見愛人的安迪密恩情急之下竟然忘記擠羊奶了,導致羊奶肆意橫流,蓋住了整座丘陵便形成了棉花堡。這是一個有些啼笑皆非的傳說,雖然有意思但是棉花堡背後的故事其實沒那麼浪漫卻很真實。
棉花堡形成的原因其實是由泉水從平原之上200米高的巖石上流下來,經過了歲月的沉澱,石灰石邊積聚在表面被侵蝕在棉花狀的巖石上,形成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白棉球重疊在一起的效果,從遠處望去好像堆積在一起的棉絮階梯,因此土耳其人就為它取名於為棉花堡。
棉花堡自希臘時期開始就是一個溫泉勝地,泉自洞頂流下,將山坡衝刷成階梯狀,平臺處泉水蓄而成塘,人們可坐在裡面泡溫泉。泉水中的礦物質沉澱下來,把整個山坡染成白色,像露天溶巖。從上往下看,一方方溫泉平臺像一面面鏡子,映照著藍天白雲;從下往上看,像剛爆發完的火山,白色的巖漿覆蓋了整個山坡,頗為壯觀。
棉花堡的形成,正是由於地下溫泉水不斷從地底湧出,其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傳說埃及的艷后也曾經在這裡泡過溫泉。並且棉花堡的溫泉也都是不收費的,這樣更加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們蜂擁而至來感受這個天然形成的溫泉的魅力。
其實除了棉花堡這樣夢幻、浪漫的自然景觀之外,在棉花堡的附近還有這很多古老的歷史建築,比如修建於2000多年前的阿佛洛狄西亞衛城,至今殘存著希臘風格的澡堂、拱門、橫梁、石柱長廊、指向天空的大理石柱,它們全部由雪白的大理石雕築而成,花紋繁複,造型宏偉。而空地上孤獨佇立的月女神殿,永遠在月光下閃爍清冷的光輝。
還有而希拉波裡斯衛城,這座古城同樣也是希臘風格的建築,雖然已經被大地震毀得只剩廢墟,考古學家只發掘出城外規模巨大的貴族墳場,夕陽下,借著微弱的光線,天地間只剩幾座房屋式墳墓的剪影。這座古城與棉花堡相互眺望近在咫尺,在1988年希拉波裡斯衛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裡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