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良苑珠寶」:給你提供低價/保真/選擇多的供貨渠道。讓您以樂意的價格得到滿意的翡翠。承諾:送您「獨家」翡翠真假鑑定的方法,幫您直接鑑定翡翠的價值。「玉良苑珠寶」,您消費路上的不二選擇。
市場上不論廉價的幹青種翡翠還是天價的玻璃種翡翠都有B+C貨,不法商家把這些充當A貨翡翠售賣,好多人因此上當受騙,還望大家能夠擦亮眼睛。下面舉的例子,僅針對現象,並沒有惡意攻擊某些機構或是某些經營場所之意,請勿對號入座。
一、10萬元的大顆「蛋面」
這顆10萬元的蛋面,賣家說能支持國際檢測,大顆蛋面只要10萬元人民幣,感覺很便宜! 其實它是經酸洗染色而成的B+C貨翡翠。放大觀察,表面有明顯的龜裂現象,且內部結構模糊,顏色呈絲狀,且順裂隙沉積,沉積是鑑別染色的主要依據。
各地玉石市場魚龍混雜,一些地方的不法商家將店鋪中人工處理過的翡翠,甚至是玻璃仿製的「極品」翡翠標以天價出售,蒙蔽了很多人。
所以,我們在購買價格較高的翡翠及其他玉石的時候,如果自己不懂行,一定不要輕易購買,不能認為價格高的就不會有問題,也不能迷信「故事」,越是高價位的越是要一探究竟,找專業鑑定機構把關,否則將會受到巨大的損失。
二、「家傳」下來的B+C貨翡翠
經常有人拿「家傳」的翡翠來鑑定,他們滿懷信心與期望地想得到肯定,但是得到的都是失望的結果。下圖是之前在鑑寶現場見到的一件翡翠鐲子。
乍一看,覺得東西不錯,像是真的,拿手電一照就顯出裂隙裡染色的痕跡。其實這是一件B+C貨翡翠,「家傳」翡翠為什麼會是假貨,只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家裡人記錯了,另一種就是在購買時被別人迷惑了。翡翠B貨和C貨早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就已經出現,之前鑑定時就見過買了二三十年前的翡翠,顏色、種水看起來都不錯,其實只是個B+C貨。
網上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打著「祖傳」「有證書」的幌子忽悠,之前就有人通過微博發來所謂的「祖傳」紅翡手鐲,號稱是清末到民初的古物。其實它的紅色是染色處理的。 以後買翡翠切記不要聽故事,一味買老,因為像這種「出土」的噱頭太坑了。
三、輕酸洗B貨翡翠
早先的B貨翡翠通常是先將翡翠原石在酸中浸泡,除去一些雜質後再雕刻,這樣出來的翡翠由於經過輕酸洗,結構沒有遭到嚴重破壞,沒有進行膠填充處理,比一般的B貨翡翠光澤要好,在新國標出來之前可以算A貨。
這是在鑑定中心看到的一批B貨翡翠手鐲,這種B貨加工的方法和以前不一樣了,有些經過輕微酸洗,有些直接注膠,不放大看的時候,和A貨沒什麼區別,感覺水頭還挺足,鑑定證書更增加了其迷惑性。放大觀察:表面還是有細小的龜裂現象,個別地方色根發散、無色根,用紅外光譜儀檢測可見膠峰。
圖1可見翡翠表面結構被嚴重破壞;圖2、圖3能看到膠質感螢光;圖4可見內部結構出現網狀紋。鑑別翡翠時,可以用指甲在表面輕刮,B貨和B+C貨能夠感覺到酸蝕紋的凹凸感,A貨則是順滑的。
圖1、圖2為天然翡翠的表面結構和透光結構圖,表面光澤很強,透光照紋理連續、清晰。 圖3、圖4為充膠染色翡翠,從樹脂光澤到玻璃光澤,透光照射可以看到明顯染色劑的沉積。
四、展會上的「A貨」翡翠
每年各地都舉辦珠寶展,雖然有時候會帶來真正的實惠,但是也不排除有魚目混珠的情況。一個珠寶展上的商家信誓旦旦地保證是A貨的有證書的翡翠,通過放大鏡觀察它們,發現這些都是B貨、B+C貨。展會通常只會持續幾天,等消費者買完反應過來,早就撤展了,想維權都難,所以在展會上買東西一定要慎重。
這是顧客在珠寶展上買的翡翠,拿到手及時到鑑定中心做了鑑定,結果是B貨。造假手段比較高超,肉眼幾乎看不出龜裂紋,在頂光燈下放大觀察,才能看出表面有細微的膠化「龜裂」紋,用紅外光譜儀檢測為翡翠B貨。
某珠寶展最後一天,有些參展商提前撤出,這時候不法商家會擺放假貨供大家「撿漏」,十幾個人因此上當,損失幾十萬。大家切忌盲目去撿漏,以免上當受騙。
五、古玩店裡也有貓膩
這是一位顧客在某古玩城買的平安扣。商家拍著胸脯說這翡翠是天然的,可是經鑑定之後為B貨翡翠。 這件翡翠平安扣表面已經有明顯的「龜裂紋」,這是填充的環氧樹脂老化導致的,不用放大觀察就能看到。
而且它色根發散,用紅外光譜儀檢測可見膠峰。 無論在店裡還是在地攤,購買翡翠還是要看有沒有證書,或是與賣家協商如假包退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六、鑑定證書還需看清楚
一藏友帶的一件翡翠,表面已經出現了膠老化的痕跡,明顯是B貨翡翠,但卻附帶了一個「專業」的鑑定證書。 雖然從手鐲到證書,一切做得都很好,可惜B貨永遠都是B貨,手裡所謂的「文物鑑定證書」也不能改變其本質。
目前中國比較權威的鑑定機構有: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地質大學珠寶檢測中心、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等。相關鑑定證書在網絡上也方便查詢,千萬不要盲目輕信所謂的「專家」「大師」的親筆證書,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