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97/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536天
最近,女殺人犯勞榮枝被提起公訴。
她的二哥始終不相信妹妹會殺人。
畢竟,當初和殺人犯法子英一起離開的時候,勞榮枝才剛20歲左右,三觀未定型。很可能是被法子英脅迫的。
在幾次殺人事件中,勞榮枝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呢,被脅迫還是主犯?
這個案件先不做討論。
不過,卻讓人聯想到加拿大一樁著名的謀殺案。
16歲的女僕格蕾絲,在1843年7月23日,被指控參與殺害男僱主和女管家。
和她一起的男性同夥被絞死。
格蕾絲卻在褒貶不一的輿論中改判無期徒刑。
在監獄中呆了29年後,她被流放美國。
整個事件中,始終沒有人弄清真相:格蕾絲真的殺人了嗎,是被脅迫還是主謀?
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別名格蕾絲》,就是對該事件的改編創作。
1
格蕾絲遭遇了什麼
拋開殺人犯的身份,格蕾絲的一生都挺可憐。
她家兄弟姐妹眾多,四個兄弟、四個姐妹,另外還有三個已經夭折的。
父親因酗酒,毀掉了自己的名聲。
一家人靠母親打零工苟活。
母親去世後,家裡年齡最大的就是格蕾絲。
十三四歲的格蕾絲,擔負起養活這一家人的重擔。
更慘的是父親還有暴力傾向。
為了躲避父親,也為了幫家裡掙生活費,格蕾絲開始去富人家做幫傭。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格蕾絲出落得越來越漂亮。也因此總是受到男人的覬覦。
在那個時代,如果你是女性,就可能會被輕賤、被鄙視、被欺騙。只要不能保護好自己,那麼別人就會嘲笑你。
其實現在依然有好多這種情況,蕩婦羞辱就是一個最明顯的體現。
因不堪忍受僱主的性騷擾,格蕾絲只能不斷更換東家。
當然,這並沒什麼用。
格蕾絲見到南希時,南希就對她非常賞識,邀請她去自己那裡工作。
瑪麗一樣勤快、能幹,卻遭到了南希的嫉妒。
因為格蕾絲比她年輕漂亮,周圍男性的視線就離開了她。
看到僱主越來越喜歡格蕾絲後,南希決定辭退格蕾絲。
格蕾絲沒有找到新僱主,對自己的未來也很迷茫,她才16歲。
離開的前一晚,格蕾絲和男僕殺掉了南希和僱主。
2
如果沒有成為殺人犯,格蕾絲的可能人生
格蕾絲的不幸,很大原因在於環境。
當時的大部分女性都和格蕾絲差不多,沒什麼選擇。
在第一家主顧那裡,格蕾絲遇到了最好的朋友瑪麗。
瑪麗是個很獨立的姑娘,覺得做女僕就是攢嫁妝、學經驗,一點也不自卑。
可是瑪麗遭遇了什麼呢?
瑪麗對主人家的二少爺一見傾心。
二少爺把瑪麗哄到手就失去了興趣,轉頭追求別的女孩。
不料,瑪麗懷孕了。
二少爺自然不想負責,他給了瑪麗五塊錢,說:誰知道這孩子到底是不是我的?
瑪麗很氣憤,自己找了醫生,想把孩子打掉。
醫生很看不起瑪麗,隨隨便便做了手術,瑪麗第二天就死了。
主人家怕格蕾絲把事情說出去對二少爺名聲不好,就把她辭退了。
瑪麗如果沒死,她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呢?
她會變成另一個南希。
南希曾經在外邊和一個男人有過孩子。
被拋棄了之後,南希遇到了現在的僱主。
僱主和南希達成默認交易,金錢換取長期穩定性交易。
所以,南希才會那麼嫉妒年輕漂亮的格蕾絲。
不僅是因為她懷孕了,還因為這裡是她最後的港灣,救命稻草。
但,即使沒有格蕾絲,還會有格萊斯、格瑞斯、格麗斯。
即使南希沒被殺掉,也還是難逃不幸。
假如南希沒有被殺,她會活成什麼樣子?
大概是,房東漢弗萊夫人的樣子。
漢弗萊夫人丈夫酗酒、家暴。
更有一次把家裡的錢全部拿走,出去逍遙快活了好久,留下沒錢買飯又沒能力賺錢的妻子。
說句難聽話,就好像被人隨便拋棄的貓咪。
漢弗萊夫人愛上了落難時幫助她的醫生。
沒想到醫生也只是玩玩。
後來醫生跑了,她的丈夫也回來了。
漢弗萊夫人的精神狀態也從癲狂接近麻木。
所以,格蕾絲長大後,可能是瑪麗、南希、漢弗萊夫人。
卻唯獨不會是一個幸福的人。
3
沒被絞死的格蕾絲,贏了嗎
有人說,還是格蕾絲厲害,殺人犯還能被放出來。
看似大圓滿的結局,可她真有那麼幸運嗎?
格蕾絲在監獄裡,遇到的是我們常人無法想像的折磨。
漂亮,在哪裡都是原罪,監獄裡尤甚。
經常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醫生、精神病醫生來監獄裡給格蕾絲看病。
格蕾絲經常被猥褻和強姦。
有一次新聞上報導稱她懷孕了。
但那可是女子監獄,除了醫生,沒有男性,所以報紙斷定那是謠言。
而且,醫生們會在殺人犯身上嘗試各種試驗。
格蕾絲看到醫生就會無意識發抖、癲狂。
除此之外,獄卒總對她動手動腳,言語侮辱。
同監獄的女犯人更是見不得她好。
她們嫉妒格蕾絲可以偶爾去獄長家做免費女僕,使各種陰招想讓她去不成。
就這樣的生活,格蕾絲從16歲開始,一直過了29年,幾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半生沒了。
格蕾絲輕易不敢相信任何人,還總喜歡在黑暗的小角落呆著。
對她來說,也許當時直接絞死,也比現在這樣更幸福吧。
何況,她到底有沒有殺人,還真的說不好。
4
結語
格蕾絲逃跑時,穿著女管家的衣服。
她到底是精神分裂殺掉了南希,還是隱瞞了真相。
是忘記了這段記憶真實的樣子,還是被無辜牽連。
沒有人知道,這也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當時的格蕾絲,從來都沒有選擇。
聯想到上半年,印度女校上千學生被群體騷擾的事件。
大部分人開始覺得是誇張新聞,後來發現是事實。
這很讓人覺得沮喪和無力。
不過,就像劇中說的:我們沒有失敗,只是還未成功。
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生命,都可以不分性別、年齡、身份、物種,相互尊重。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