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美,才能稱為藝術——論劉喬喬的畫

2020-12-22 頭條公益

文/陳傳席

美術的第一要素是要美,美也是美術作品的最基本要素。所謂「科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永遠如此。否則便不成為科學、宗教、藝術。西方的繪畫追求形式美,視覺衝擊力,形式上變來變去,其中一部分作品把美去掉了,而且他們倡言:「藝術由審美階段現在進入了認知階段」,從理論上也把美給放棄了。有很多畫家,講究藝術作品的哲學含義,觀念深刻,當然,這並不錯。但如果沒有視覺上的美,僅有哲學和觀念,那麼文字記載的哲學完全可以替代繪畫,而且哲學家著作中的哲學比繪畫中的哲學更深刻、更清楚、更詳細,那就不必要繪畫了,所以西方學者認為並著書說明:「藝術已死亡了」,「藝術終結了」。筆者認為,挽救的辦法就是要恢復藝術以美為第一要義的本質,「唯美」也很好。唯有不美,不可稱為藝術。當然,東西方對於美的含義,又有不同見解,此當另論。

2018年 綻放68X68cm

劉喬喬的繪畫,給人的感覺,首先就是美,勿論是花鳥,抑是人物,都給人美的感受。美有雄渾美,有厚重美,有淡雅美,有疏曠美,有狂放美等等,但不論哪一種美,必須有內秀,即我常說的「秀骨」,「秀骨」顯示出來的是清氣。

劉喬喬的畫顯示出來的美是清秀之美,清潤、清麗、清雅、清潔、清新;骨子裡是秀,而且其秀在骨。如前所述,凡好畫必有內秀,王羲之的書法是內秀外也秀,顏真卿的書法是外雄而內秀,蘇東坡稱其書法是一種「雄秀」,即使是狂放的,如徐渭之畫,也必有內秀,範寬的畫,剛古之勢,厚實之筆,然也必有內秀;粗放亂頭,不掩國色,也是因為內秀,否則便是粗惡俗陋。

2018年 午後68X68cm

劉喬喬的畫是內秀外也秀,她的花鳥畫原是學清初惲南田的,惲南田是清初六大家之一,其畫是學宋初徐崇嗣的沒骨花卉,其實主要是他自己的創造。他不用勾勒,直接以色筆傳染,若有若無,幽清秀骨,古淡明潔。而且惲南田力主形似,在形似中見神韻,他說:「寫生家神韻為上,形似次之,然失其形似,則亦不必問其神韻矣。」「神形俱妙」,所以劉喬喬的畫,首先是形像真切、準確,畫花如真花,但多了一層神韻,這神韻見於秀骨,更多了一股清氣。凡藝術美,必有秀骨,必有清氣,這是衡量藝術高低雅俗的重要標準。

2018年 輕風68X68cm

藝術上的秀骨,清氣,來源於畫家的秉性、修養、功力,尤其是其見識和氣質。劉喬喬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後來美國留學,獲碩士學位,2006年她聽說筆者在中國人民大學任博士導師,便立即趕回報考,結果她以優異成績考入。但當年有幾個學生都考入我的博士生,而劉喬喬是學畫的出身,不是學理論的,院領導想把她調給其他教授,但劉喬喬堅決不同意,這見出她的風骨和意志。一般學生考博士,只要能讀上博士生就達到目的了,調給誰都行,免得失去讀博的機會,劉喬喬認準了導師,就不變。院領導也很感動,一致認為她是來求學的,她要跟陳傳席學習,她有她自己的目標,而不是來混一個博士學位的。於是按她的要求仍然做了我的博士生,她正要學習藝術史和藝術理論,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她讀過我的著作,知道幹任何事,首先要明「理」知「道」,理明道正才不致走錯路,而且作為一個畫家,也一定要有美術史的修養。而且古今哲人都認為,讀書改變人的氣質,不改變人的讀書等於沒讀,人的氣質改變了,為政、為文、為藝都改變了。但我擔心她學習美術史和美術理論基礎是否踏實,聰明人做任何事都容易出色,就讀博士生期間,她門門功課皆優秀,她寫的幾篇論文,並沒有找我為她推薦,也沒有任何關係,直接投稿,因為內容好,都發表了。她的博士論文選擇了惲南田為研究對象,以惲南田的一張畫為點,對惲南田的沒骨畫作了深入的研究,寫了十幾萬字的博士論文,答辯時所有教授一致通過,並獲好評。

2018年 粉紅68X68cm

通過三年的博士課程學習,劉喬喬的文化修養和理論水平突飛猛進,和以前真是天壤之別,她自己也許感覺不到,學習如「潤物細無聲」,在很多方面都能感到她的進步,所以才有後來的作品之秀骨和清氣。

在校學習期間,她也畫了一些畫拿給我看,畫得很一般,我勸她不必再畫,好好研究藝術史,但她堅持畫下去,而且就學惲南田,因為她研究過惲南田,對惲南田的沒骨畫有深入的理解,理明則意得,所以她的畫,託深心於毫,傳神韻於丹青,而其秀在骨,而麗、而潤、而潔,而成一家之風骨,於是我又鼓勵她畫下去,只要堅持必有更高的成就。

2018年 初春68X68cm

劉喬喬畫花卉已經成功,她又畫人物,而且人物畫得很好,她的人物也是把美放在第一要素的。她把在西安美院的油畫學到的人物造型的基礎用上去,首先是形似,在形似的基礎上求神韻。她的人物畫也是其秀在骨,潤、潔、麗、淡、雅。她的人物畫被選入全國美展,我聽了十分高興,當老師的最大高興,莫過於看到學生的進步和取得成就。

希望劉喬喬繼續努力,認真研究,邊研究,邊創作,但一定要把美的表現放在第一位,唯有美,才能稱為藝術,美有深度,藝術才有深度,劉喬喬勉之哉。

2019年8月26日於中國人民大學

作品欣賞

2017年 蜀葵花50X50cm

2017年 清清白白50X50cm

2017年 朦朧50X50cm

2017年 插花的罐子 50X50cm

2017年 落英繽紛68X68cm

2017年 冊頁之 舞69X43cm

2016年 天鵝湖68X68cm

2016年 案頭清供68X68cm

《盛世芳華》2018年240X174cm

《麗日》2013年68X136cm

《皎夜霓裳》2017年230X117cm

劉喬喬

劉喬喬,女,1978年生,祖籍河南,2000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2004年獲得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碩士學位,2009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美術學博士學位,2010-2012年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後。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中國工筆畫高端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成員、臺北長流美術館特聘畫家、《中國書畫》雜誌社書畫院院聘畫家、長城書畫研究院副秘書長。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張彥遠的「真畫」論!
    〔摘要〕張彥遠的「真畫」論包括兩個層面的涵義,一是「真畫一划,見其生氣」,一是「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真畫一划」的理論源於其書畫用筆相同之思想,強調繪畫線條的獨立之美,為後世文人畫線條論之濫觴;「意存筆先」論則源出於中國哲學的「言意」思想,強調了繪畫主體之能動性,亦與古代藝術之「妙悟」 說有契合之處。
  • 不會畫素描?「藝術叛徒」真相幾何?劉海粟畫論與創作的答案都在這裡
    (鉛筆畫--圖案畫-木炭畫-色粉畫-水彩畫-油畫),是同時代的中國洋畫家中僅見的。劉海粟對傳統國畫的研究,自晉、唐、宋、元、明、清迄今各代畫史、畫論皆有涉獵。在對古今中西藝術流派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與比對後,他總結出中國繪畫從早期倡導「寫實」到後期倡導「寫意」,與歐洲畫學從早期強調「客觀再現」到後期崇尚「主觀表現」,其發展理念與趨向是相同的。
  • 從石濤「一畫論」看當下中國畫的創作!
    《畫語錄》全書十八章是一個整體,更是一個完整有機的體系,全書以「一畫"的原理貫穿到底,石濤的「一畫論"及其思想是中國繪畫美學的一種總結,他的「一畫論"與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中的人文主義精神都有淵源。
  • 美術研究|以藝術進化論為名:美術入華語境中的中國畫論!
    從康德開始的那種以美為美的藝術思想,除非經必要的偷梁換柱,在1903年以前之中國尚無生根的土壤。即使是最早真正研讀了康德哲學的王國維,首先接觸到的「美術」仍然很可能從屬於進化論這種「新學問」。1902年,王國維在《教育世界》上發表日人元良勇次郎著《倫理學》中譯本。
  • 蘇軾的「枯澹」———藝術風格論
    但是總體來看,宋代以前,平淡的藝術風格還不是審美主流。至宋,「平淡」開始大規模地進入文人視野,不論是創作實踐還是理論總結,「平淡」都具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歐陽修提倡「以閒遠古淡為意」 ,梅堯臣提出「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澹難」 、「因吟適情性,稍欲到平澹」 ,都明確以自然衝淡為至美。處於時代風氣之中的蘇軾,亦以其敏銳的藝術鑑賞力提出了以「枯澹」為美的藝術風格論。
  • 刻與畫的藝術——肖形印
    大康先生曾講,「肖形印不是什麼鴻篇巨製,而是些玲瓏小品,多是在方寸之內,甚至一、二公分的方圓之內,以驚人的藝術手段,從容不迫地刻劃出他們所處的社會上之形形色色生活的縮影,把它稱為縮影是名副其實,毫不誇張的。」 從藝術造型到藝術追求,肖形印與傳統中國畫藝術緊密連接。因為中國畫最講究就是意象,所謂「形中有意,意中潛形」。「意」與「形」相隨,形之似與不似全以「意」會之。
  • 大師畫「花朵」,畫出了藝術美,贏得繪畫愛好者喜歡!
    這幅畫看上去也是非常的漂亮,由灰色、黑色、藍色和黃色線條構成,所以這幅畫的名字也非常的形象,被稱為是《灰色、黑色、藍色和黃色線條》,這幅繪畫作品好在哪裡呢?雖然是不同顏色的線條,但是非常形象地畫出了女性的某一器官,贏得了網友們的稱讚,這也太有藝術性了,看到這樣的繪畫作品真的是太美了,這幅繪畫作品也贏得了繪畫愛好者的稱讚。
  • 「九淺一深」的圖書推薦,從藝術的故事到美的歷程(下篇)
    [1]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中國畫論經秦漢到西晉的萌芽,於東晉、南北朝蔚然獨立,歷唐、宋、元的繁榮,至明清二代,重在傳承總結,集其大成。這一時期,文人畫大盛,稱為文人者,即便不於書畫實踐,也大多知畫懂畫,故畫論著述數量最豐,幾佔中國畫論著作十之七八。
  • 藝術薰陶:他被稱為法國版拉斐爾,畫中的哲學你能否參悟?
    波佐委託普桑的其中一件案子,便是為樞機主教圖書館裡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繪畫論》的手稿畫上插圖,以便出版。他將自己的收藏稱為「紙博物館」(Museo Cartaceo)。波佐邀請普桑使用他收藏豐富的圖書館,並鼓勵他在繪畫前深入研究該主題。普桑也以熱衷研究創作主題、閱讀所有相關文獻後立即大筆勾畫構圖而聞名。在1629至1630年間,普桑生了一場重病,當時義大利正爆發瘟疫。普桑康復之後,在繪畫上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從巴洛克轉向希臘神話和上古世紀的古典時期。
  • 陳夢家論明式家具藝術
    陳夢家論傳統藝術明黃花梨夾頭榫酒桌(陳夢家舊藏)古人論:「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庸 "概念在陳夢家的藝術論述裡多次出現,他認為一切物之表現都要有節度,以求得「中和」之結果。藝術只有達此般境地,才算得上是作者「涵養工夫」下的成熟作品。明鐵力木板足開光條幾(陳夢家舊藏)一件優秀的明式家具,簡樸的造型伴隨著精巧細節, 自成中和之美;一首經典的古代詩詞,凝練的語句蘊積了豐富的情感,便生雋永之韻。
  • 美女藝術家程惠莉人體油畫欣賞,人比畫還美!
    美女藝術家程惠莉人體油畫欣賞,人比畫還美!對我來說,繪畫是我觸摸世界的一種方式,如同畫筆觸摸畫布一樣。我一直在試圖尋找自己和這個世界在時空,精神上的關係…每一件作品的完成,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成長,也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和自己較勁。所以看到每一件過去的作品都能回到當時的時空當中,也是一種穿越。
  • 《你好藝術》畢卡索抽象畫對兒童畫的影響
    大部分的成人都無法直接通過畢卡索的原畫了解畢卡索所畫的繪畫內容具體是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那是不是兒童也無法理解畢卡索的作品呢?我們一直都覺得兒童的思維應該是形象的,直觀的繪畫作品,兒童才能夠理解得到。但是通過《你好藝術》這套書,我發現兒童其實也能夠去觀看畢卡索的作品,藝術是不分年齡的。
  • 為什麼遊戲被稱為第九藝術?
    從歷史上看,八大藝術誕生最晚的電影距今也有百餘年,電子遊戲的歷史在這些「藝術前輩們」面前簡直不值一提,那麼為什麼曾被人認為是精神「海洛因」的電子遊戲,現在能夠與其它藝術形式一道,被稱為「第九藝術」呢?首先我們從定義上看。電子遊戲被認定為一種藝術形式而不是遊戲玩家們的自娛自樂是真正有據可考的。
  • 克制的狂歡|抽象表現主義是人人能畫的藝術嗎?
    對於人們而言,教堂必須符合崇高、神秘能夠激發人們的虔誠之心的目的,一座優美的教堂必須符合人們的概念,這一類的美被康德稱為依附美。當被欣賞的物體與我們的預期不符合時,我們則認為該物體毫無美感可言。舉例而言,對很多人來說,紫色是漂亮的顏色,但當人們看見紫色的人臉時,大部分人卻會認為那是醜陋或是不正常的,因為這與人們對於人的概念不符。
  • 大師畫女性器官無需打馬賽克,卻畫出了藝術美,小朋友也可以欣賞
    看到這幅繪畫作品的時候大家是不是對喬治亞·歐姬芙的畫技非常的佩服呢?這幅畫看上去也是非常的漂亮,由灰色、黑色、藍色和黃色線條構成,所以這幅畫的名字也非常的形象,被稱為是《灰色、黑色、藍色和黃色線條》,這幅繪畫作品好在哪裡呢?
  • 一支瘋狂的鋼筆,畫這麼美!‖ 馬巧元鋼筆畫藝術
    ,多年來執著地追求新鋼筆畫藝術。在作品《武川初夏》中,畫面構圖美,用筆果斷,黑白灰構成合理,質樸的畫面準確反映出內蒙古農村當時的風貌,是一幅好作品。畫面似乎讓人感覺到只有寧靜的氛圍才能將思緒沉靜下來,即使在喧囂的城市裡繁忙的人群。在這裡畫家對思緒的體現巧妙融入黑白灰部局當中,淡淡的天空處理對突出主題會更好。巧元老師說:"繪畫題材來源於生活,優秀作品創作離不開速寫"。
  • 裸體畫藝術簡史
    他們想方設法地展示人體的力與美,創造了各種各樣的裸體姿勢,甚至到了「過於美化」的地步——對人的頭部、軀幹、四肢、五官都規定了具體的比例。我們今天理想中的完美身材,就是來自於這一時期藝術家們的挖掘。在黑暗壓抑、死氣沉沉的禁慾氛圍裡,熱情陽光奔放的裸體藝術,成了宗教的禁忌。直到文藝復興,藝術家們把裸體藝術從沉睡的歷史中打撈出來,再次將身體的美發揮到極致,以作為對人的解放,對宗教特權的反抗。比如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被認為是展現人類身體之美的巔峰之作。
  • 揭秘石濤的審美,細品「一畫」論——清代石濤繪畫美學思想新解!
    如果再具體講,石濤的一畫論還可從三方面看:一是宇宙的創化論,已如前說。在包括石濤在內的中國古人看來,宇宙是道衍生出來,創造出來的。老子稱它為生天生地的「天地母」。在石濤看來,一畫也就是宇宙中的道,所以他說「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二是藝術的創化論。「道法自然」。
  • 沉實凝重的東方藝術美——妥木斯
    那時,業內人士如是評價:「他運筆粗獷、豪放,但一幅幅草原風情畫卻如一首首悠揚的小夜曲,婉約動人。這對於看慣了大紅大綠的主題性宣傳畫的中國人來說,無疑似一縷清泉沁入心脾。」  那一次展覽讓中國的畫家們眼前一亮,一股生活流湧遍了全國,畫家們開始描繪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從生活中捕捉美,提煉美。內蒙古的畫家們也開始用各自的表現方法去畫草原。
  • 讀懂莫奈的背後,是對藝術自由的沉醉與嚮往
    從藝術角度來講,唯有感悟生命所呈現的不同形態的美,才能夠更好的把握住藝術審美的尺度。但這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除了要用時間來感悟以外,對個人水平及天賦有很高的要求。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對自由的界定,絕大多數都停留在人類行程軌跡及活動區域的限定範圍上,這種認知是相對膚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