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近又聽到《那個夏天》我才發現,小時候沉迷《千與千尋》的時光已經過去好久了。雖然宮崎駿的作品很多,劇情精彩人物好看的也不在少數,但任何一部都沒有辦法代替千尋在我心中的的地位,想必不少人也是這樣的。

這部2001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是很少有的就連我的父母也能夠靜下心來,陪我一遍一遍重溫的動畫。當年那個不記得名字的少年,恐怕你還是只知道他叫白龍,而忘掉了他曾經丟失的真名。賑早見琥珀主這個看起來文藝又好聽的名字,是白龍這個溫柔少年的真名,希望你也可以好好地替他記住。名字對於每個人來說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所以肆意奪走的湯婆婆,當年真的是討厭極了。

在電影中湯婆婆是湯屋的管理者,就連千尋來到這裡都要聽從她的差遣,否則就要被變成動物,從此可能再無翻身的機會。當我們看到千尋的父母被變成豬,白龍也一直受到她壓迫的時候,都覺得這個巫婆一樣的女人壞透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帶著現在稍微成熟一點的眼光,會發現其實湯婆婆這個人,換句話來說就是率性的真實。

暫且不說她前面怎麼奪走千尋的名字,如何對白龍不好,其實從始至終湯婆婆都很少真的去虐待手下的「員工」。相反在嚴格的規章制度下,大家都是各司其職,反而讓現場看起來一派祥和,甚至還充滿歡樂。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湯婆婆看似嘴毒,但是答應的事情都還是做到了。

當她拿走千尋的名字,同時也給了她一份工作,在她的湯屋只有懶惰不想進步的人才會被變成動物,而平常的工作時長有安排,休息也是有固定時間的。換言之這個湯屋小時候會不喜歡的理由,就是太過於像成人社會中的辦公場所,每天按部就班有嚴苛的管理者。而大多數小孩子都不喜歡刻板的生活,自由自在才是真正的童年。

還有一點就是在千尋服務好「河神」之後,湯婆婆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其實這也是一個好的管理者所需要具備的要素。在做好了工作之後,小小的千尋感受到由衷的開心,這時就能夠深刻體會到,為什麼湯婆婆在這部電影中看似最壞的那一個,卻完全不會被湯屋的「員工」討厭。甚至在片尾也看得出來,關係是還算不錯的。

真正兇神惡煞的人會讓你根本不敢在她面前表露情緒,千尋的耿直和任性,讓湯婆婆生氣但是也不至於鬧掰。在她眼裡千尋就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所以嚴格一點也不是壞事。不少人看完之後,都覺得湯婆婆太獨斷專行,其實長大之後回過頭看,會發現她只不過是社會中領導階層的常態。

歸根結底在宮崎駿的作品中,人物都是多面化的,不存在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只不過是主角的乾淨讓人覺得刁難她的就是壞人。千尋在最後和湯婆婆的約定跟打賭,在最終也是贏了,對方雖然很不服氣,卻依舊遵守了約定。至於耍詐我更願意相信是老太太的一時調皮,也是在確認千尋不是碰運氣。

心智成熟之後,會慢慢發現人的行為都不是沒有理由的,沒有絕對的壞,也不會有毫無理由的好。湯婆婆只是一個具有很強行動力的成年人,本身就不是很討孩子們喜歡,但是在職場上,就會覺得她的管理有條不紊,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不過這就打破了童話而趨近於現實。希望懷有童心的你,在看透了這一切之後,還是能夠覺得世界美好,不會忘了在侷促的時間裡找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