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作為人們餐桌的常見蔬菜,說起黃瓜,你就會想起頂花帶刺,覺得那種才是最好的黃瓜,口感上差一些,只能用來涼拌、熱炒食用,很少生吃,但有種黃瓜無刺表面光滑,口味甜,口感脆嫩,種子也小,主要是做水果食用。體型上比普通黃瓜小很多,號稱迷你小黃瓜。
作為農業中,那種掙錢咱們種什麼,我國是世界上黃瓜種植規模最大的,但在畝產量和品質上就不敢恭維,像農業強國以色列、荷蘭等國家畝產量是我們5倍還多,在品種的開發上我們也是引進為主。
既能當蔬菜,又能當水果的黃瓜肯定價格也是普通黃瓜的好幾倍,這種迷你黃瓜來自荷蘭,要想價格高,品質是關鍵,有機綠色更受大家歡迎,好的種植技術我們就要學習和引進。
在種植過程和普通黃瓜有很大的不同,在環境的選擇上,天氣比較寒冷的地區,選擇國產的水果小黃瓜,天氣比較暖和的選種荷蘭小黃瓜,在設施大棚栽培控制好溫度是首要因素。品種的好壞,也增加了水果黃瓜的成活率,提升提高產量和品質也至關重要。國內水果黃瓜的品種有中國農大春光2號、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黛安娜、北農種業白貴妃、京研迷你1號和迷你2號以及荷蘭的繁多星。
黃瓜是比較喜溫的一類蔬菜,而且對於溫度的要求是很寬鬆的,一般在15-30度的範圍內,都是可以正常生長的,可以忍受低於5度的溫度。所以有的果農就認為水果黃瓜種植不需要調控好溫度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溫度不合適的話,產量肯定也不會很高,所以最好還是調節到大概25度左右,這才是保證產量的基礎。
植株生長和採瓜量相對穩定,但生長量大,需要充足的礦質營養、水分、光照、二氧化碳。
好的管理是在水肥控制得當,光照和二氧化碳不足的時候,可人工幹預,光照不足採用雷射植物補光技術和二氧化碳發生器來調整。
在黃瓜生長過程中,在適宜的溫度下,光照不足和二氧化碳含量低會引起花瓜問題,夜間溫度高,促進生育,增大呼吸消耗,化瓜增加。若再合併弱光,發生化瓜更多。但溫度過低會出現其他病害,因此必須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二氧化碳濃度低時,即使光照和溫度條件適宜,光合成量也減少,因此二氧化碳低也會造成化瓜。
光照方面在白天太陽的基礎上,我們採用雷射植物補光技術,一個棚一臺雷射器,功耗只有12W,在中午常因溫度過高而出現「午體」現象,黃瓜的乾物質生產,睛天比陰天高4~6倍。雷射植物光照的光質對黃瓜的成長也有重要影響。660納米的紅光及450納米的藍光可增加小黃瓜的光合效應。延長日照8小時有利於黃瓜雕花分化,日照5~6小時成長發育較差。
荷蘭小黃瓜 黃瓜在原產地成長於森林地帶腐殖質豐富的泥土中,根部淺,有氧呼吸比較旺盛,因而要求泥土透氣性較好,含氧量以大約10%較好。若泥土過溼或板結,會影響根部的活動,病害也容易發生。黃瓜進行光合反應,若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至最低需求1500~2000ml/m3以上時,黃瓜葉片同化量會大大提高。在一般條件下,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遠遠達不到黃瓜光合反應的最低需求量,因此,應設法加以補充 。
我給大家推薦一種產生產生二氧化碳的方法, 用時只需要加入計量好的碳酸氫銨,通過加熱分解出二氧化碳和 氨氣,然後通入特定的裝置將氨氣吸收,即可得到純淨的二氧化碳。
關於迷你小黃瓜的種植方法你學會了嗎?你喜歡的話,關注一下小馬侃農業,對你有用收藏或者轉發一下,更多技術諮詢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