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汽車產業進入深度融合發展新階段

2020-12-14 人民網重慶視窗

在位於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兩江基地乘用車工廠焊接車間整車線,機器人繁忙有序。目前長安在四川省有數十家供應商,60多家經銷商。(本報資料圖片) 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在沙坪垻工業園A區的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裝配汽車。目前,小康在四川省的配套企業有37家,年採購金額約13億元。(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孫凱芳/視覺重慶

  7月21日上午10點,重慶戴卡捷力輪轂製造有限公司智能製造車間內,傳送帶上銀光燦燦的輪轂整體排列。這些輪轂下線後,將被送往沃爾沃成都工廠。

  同一時間,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創新中心,來自四川富臨精工的研發團隊正和青山技術團隊熱烈討論著。他們共同推動的汽車變速箱一款重要電磁閥的技術自主化,即將獲得成功。

  前不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平臺也正式上線。在該平臺上,整車企業可發布零部件需求,零部件企業可上傳企業產品情況。企業還可通過平臺顯示的聯繫方式,直接與相關企業對接聯繫,迅速實現供需配套。

  ……

  一首汽車產業間的「協奏曲」,正在川渝兩地間奏響。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聚集區,川渝汽車產業鏈的協作配套,已進入技術、研發、人才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深度合作打開協同發展新格局

  三年了,青山工業副總經理馬雄記不清富臨精工的研發團隊到訪了多少次,只記得他們每一次都會待上兩周左右,跟青山的技術人員幾乎是形影不離。

  近年來,青山工業重點推進汽車變速箱產品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化,富臨精工作為一家電磁閥相關領域的上市公司,同時又是四川企業,自然成為了青山工業配套合作的首選。

  此前,青山工業該款電磁閥為全進口。為了實現產品技術自主化,雙方團隊經常在一起沒日沒夜地工作。最終,這塊「硬骨頭」被他們啃了下來。電磁閥試製產品完全達到了青山的採購標準,預計明年下半年將實現量產。

  青山工業與富臨精工的合作,只是川渝汽車工業深度融合的一個片段。

  四川建安工業是長安汽車的配套商,每年對長安銷售額達10億元,佔建安年銷售額的40%。建安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的研發中心還有另一塊牌子:長安汽研院分中心。雙方在協同研發上的緊密關係可見一斑。

  成都毓恬冠佳也深度參與了長安逸動、CS75、睿騁CC等系列車型的配套。該公司負責人稱,相關配套項目往往都是從立項階段就提前介入,與長安協同設計研發。

  此外,戴卡捷力為四川的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等提供深度定製輪轂;小康集團與成都蓮洲科技就模型製作材料領域展開密切合作;江淮汽車、坤鼎車業、海特汽車等兩地車企及配套商之間,實現了智能化協同設計和製造……數不清的案例背後,呈現的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合作,早已從單純的訂單往來,發展成為同步規劃、同步開發、同步量產的新格局。

  兩地汽車產業互相陪伴成長

  川渝汽車產業鏈如今的深度協作態勢,既源於兩地間長期形成的產業互信關係,也得益於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各項舉措。

  20世紀80年代末,四川華川電裝就開始與長安合作。長安第一款奧拓車的雨刮總成、交流發電機、起動電機、風扇總成等5款電機電器件,都是華川生產的。而建安工業上世紀90年代建廠時,也得到過長安的直接支援。

  戴卡捷力董事長曾平表示,從2011年公司投產開始,就為四川第一個引進的整車企業配套,「可以說川渝汽車產業,是在互相陪伴下成長起來的。」

  市經信委相關人士介紹,2019年,重慶生產汽車138萬輛,實現產值3227億元;四川全省生產汽車111.7萬輛(含成都一汽大眾),產值近3000億元。兩地汽車產量佔全國比重超過10%,為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兩地在汽車產業發展路徑上各有側重,並已著手研究針對性政策,促進產業補鏈成群。」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已形成了以長安係為龍頭,十餘家整車企業為骨幹,上千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優勢產業集群,具備年產400萬輛的綜合生產能力,在發動機、變速器、制動系統、轉向系統、車橋、內飾系統、空調等各大總成方面有較完整的供應體系。

  四川則持續加快汽車產業中高端產品導入,整車企業包括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東風神龍、沃爾沃、吉利等。零部件企業涵蓋了動力傳動系統、底盤懸架系統、電子電器系統、車身及內外飾等產業鏈各個環節。

  兩地產業交叉互融,一體化程度正不斷提升。

  以長安和小康為例,目前長安在四川省有數十家供應商,60多家經銷商。小康在四川省的配套企業有37家,年採購金額約13億元。

  馬雄介紹,青山工業目前對四川方面6家公司進行穩定採購,還在成都設立了分公司,整體年採購金額達到5億元。馬雄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使得兩地產業合作進展加快,預計2022年以前我們採購金額還將翻倍。」

  除了業務層面,兩地企業間人才交流也日趨緊密。如電子科大博士生可到長安汽車來工作鍛鍊,研究生可在中國汽研進行工程實習,而中國汽研的工程師等儲備人才則可推薦到電子科大深造。小康集團計劃與電子科大進行5G+汽車方面的產學研合作。長安汽車、華晨鑫源、北京現代重慶分公司等企業也在四川省開展學生實習項目以及人才招聘。

  共克時艱攜手走向未來

  川渝汽車產業的合作,不只是注重現實的利益結合,更是放眼長遠、充滿人情味道的互助和支撐。

  年初受疫情影響,四川建安工業、華川電裝等企業均在生產交付和資金方面遇到困難。對此,作為主要客戶,長安、小康、隆鑫、英特等重慶企業送來了一場「及時雨」。

  重慶整車企業率先開展復工,並和川渝兩地政府部門積極協調,解決了華川電裝的物流車輛調度、產品準入等問題,對該公司準時交付產品起到了關鍵作用。

  建安工業市場營銷部部長嶽俊剛表示,當時國內很多主機廠都因為疫情影響,選擇延遲給配套商打款。但長安卻在2月中旬提前打款,解了配套企業的燃眉之急。

  「自主品牌要邁向高端製造,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有短板,我們全力支持川渝兩地配套企業,既是出於情誼,也是理性判斷的結果。」馬雄表示,該公司在保障質量、成本和交付的前提下,對配套商保持穩定配套份額,並幫助配套商形成多線支撐的業務格局。

  在研發方面,富臨精工等配套商一開始沒有足夠的產品開發驗證數據支持,青山工業毫不猶豫,將自身掌握的數據與富臨精工共享,讓富臨精工的研發團隊十分感動。

  除了在生產、技術方面的支持,重慶整車企業還在四川開展了直接投資。2017年,小康集團收購湖南容大變速器公司及所屬瀘州容大變速器公司,將這兩家公司的變速器板塊與小康集團汽車整車板塊進行銜接,2018年基本實現扭虧,2019年生產1.5萬臺變速器,產值1.2億元。未來,瀘州容大將具備年產15萬臺產能,預計年產值10億元。

  未來,川渝兩地將更充分地發揮汽車產業資源優勢,提升配套合作、推動技術創新,產業鏈協作之手將越挽越緊。

  本報記者 白麟

(責編:陳易、張禕)

相關焦點

  • 開放融合 不墨守成規 聽長安汽車與川渝協同發展的「不謀而合」
    「我們始終將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研發創新與技術量產、組織創新與能力重構、生態創新與融合發展這四個方面融入到企業發展的每一步當中。」陳政稱,通過快速推動經典產品迭代升級、推出乘用車高端產品UNI序列等方式,將產品與服務創新進行深度結合,打造爆款,多維度為用戶提供極致汽車產品體驗。
  • 工信部趙世佳深度解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自 2012年國務院發布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引領世界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趙世佳指出,《規劃》對于堅定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定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經國務院的批准,整個《規劃》編制的起草組包括工信部,中央財辦、發改委等共計12個部門組成。
  •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重慶四川籤署川渝中醫藥一體化發展...
    兩省市共同申報創建川渝地區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立跨省市區域合作發展中醫藥體制機制,探索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一體化跨省市聯動發展新模式,為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貢獻川渝經驗。打造川渝結合部中醫醫療集群。
  • 川渝聯合開建梁開高速 標誌著兩地交通協同聯動進入新階段
    梁開高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川渝兩地首次聯合開工的省際高速公路,標誌著兩地交通協同聯動進入了新階段。「串起」滬蓉高速、恩廣高速,沿線150多萬人口將受益「梁開高速是強化川渝高速公路互聯互通、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萬達開地區一體化發展的一條重要省際通道。」重慶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人工智慧深度融合實體經濟,20年後的生活進入「主人我來」的階段
    我們國家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 這一年川渝CP為我們帶來了哪些驚喜?
    雙城經濟圈特寫③ | 遂寧、潼南深度「抱團」 這個川渝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獲批設立產業發展協同協作——從競到合,一山也可容二「虎」重慶市渝北區,重慶延鋒安道拓汽車部件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鋒安道拓」)高度智能化的車間裡,剛離開生產線的汽車座椅摸上去還是溫熱的。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
    第一章發展趨勢第一節新能源汽車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近年來,世界主要汽車大國紛紛加強戰略謀劃、強化政策支持,跨國汽車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產業布局,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第二節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 產業新生、格局重塑,新一輪智能汽車市場割據戰剛剛打響
    在12月15日開幕的2020年度(第四屆)高工智能汽車年會上,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布報告稱,經過2018-2020的三年發展,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商業化逐漸落地,同時產業格局也在快速變化。報告指出,未來三年(2021-2023)新一輪市場割據戰剛剛打響,汽車產業鏈也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時期,智能網聯產業將步入全新的快速增長周期,這個過程對車企、Tier 1等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帶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驅動新格局的重建,新模式的誕生,新機遇的凸顯。「下階段,融合與共生將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 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進入深度協同發展階段
    產業園始終遵循「立足重慶、引領西部、輻射全國」的定位,恪守「服務企業和服務產業是產業園的生命線」,致力於創新、示範、引領,形成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與人社事業聯動融合、相互促進的多功能園區,努力向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典範目標邁進。
  • 川渝攜手奏響「雙城記」最強音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高位推動、全面深入的新階段。此後,隨著疫情有效控制和復工復產推進,川渝「雙城記」越唱越精彩——從4月1日到15日,僅半個月時間,兩地就籤下近30個合作協議。重慶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姚樹潔在解讀川渝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時評價:「在西部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不再是簡單重複東部沿海發展路徑,而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帶動西部實現新跨越。」更深層面、更大範圍的改革創新,還在不斷湧現。
  • 產業新升級!華泰汽車板塊聚和新發展
    智慧時代,網際網路深度下移,行業之間的壁壘正在逐漸消失,各行各業的產業結構都在5G新基建催動下進行全新的改版和升級。屬於汽車領域的全新產業升級,是在智慧時代開啟板塊聚合新發展。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前言:集成電路作為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組成部分,成為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在宏觀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提升的雙輪驅動下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 火幣大學全球區塊鏈領導者課程:2021年區塊鏈發展將進入與產業深度...
    區塊鏈發展已進入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新階段,產業區塊鏈將是未來區塊鏈最大的落地方向。在為期三天的課程中,火幣大學校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於佳寧,火幣大學顧問合伙人方軍,數字資產研究院副院長、火幣大學顧問孟巖,碳9資本創始人馮新,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紅棗科技CEO何亦凡等區塊鏈行業權威專家帶領學員們針對區塊鏈新基建、產業區塊鏈2.0、通證經濟學、區塊鏈企業家成長、區塊鏈應用案例解析等產業區塊鏈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研討
  • 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 探尋產業發展趨勢
    12月3日下午,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的平行論壇1」築造未來,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與趨勢」在廣州正式開啟,各方匯聚共研產業新趨勢。當前,智能汽車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出臺相關戰略規劃,我國也在今年連續出臺幾項重要的智能汽車發展政策指引規劃,設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相應發展路徑。
  • 「世界經濟大事件」: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下調至中高速區間,並於2014年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之後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知名經濟學家劉世錦表示,從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歷史看,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符合規律,也有國際經驗可以借鑑。
  • 2020陝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峰會 廣播電視媒體融合高質量發展...
    面對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這樣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陝西廣電人將以此次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為契機,以大膽改革的精神、以實際可行的改革措施,破解深度融合中的各種難題。中國(陝西) 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創新中心作為全國廣電首批掛牌、承擔著創新引領媒體融合的責任,將儘快在理論研究、模式探索、技術應用、項目孵化領域做出一批具有陝西特色標識的融合創新成果和示範案例。
  • 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川渝融合加速推進!不僅是拆除「省界」,而在締造全球最大「市」
    1、川渝締造全球最大「市」便捷生活的頂層設計有了看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我朋友,區域大號「川渝橫貫線」李不是兄說,其實普通人不那麼關心經濟競合,老百姓就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川渝方方面面的融合,對大家生活、公共服務的獲取來說,非常方便。
  • 川渝打破行政蕃籬,批准設立高竹新區
    乍一看,似乎只是川渝合作,共譜雙城前進序曲的無數次動作中不起眼的其中一環。仔細思量,很不簡單。這是川渝兩地首次打破行政區劃蕃籬,立足供需關係,以經濟發展與人民福祉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創新理念,創造性地為雙城經濟圈的改革進行的睿智探索。它向每一個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川渝地區的人們,提供了鼓舞人心的無限可能。
  • 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 四川達川畫出首張川渝合作地圖
    這組展板,是繼今年4月川渝兩省市六區縣正式籤署《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的合作協議》之後,達川區首次系統展示「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的戰略構想,這標誌著該區在推動川渝合作、落地具體項目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